我的老师姚国栋
文/姜绍槐
本月19日18:54我收到了我的学生罗文辉(原钱粮湖农场五分场中学高1班)发给我的信息:“姚老师在世时,我与他有过交往,自从姚、熊(熊梦林,高1班罗的班主任)二师去年离世后和他们的子女也就断了联系……”至此,我才知道我的二位老师均驾鹤西去。闻此噩耗,悲泪难抑,往事历历在目……
我的老师姚国栋,湖北人,身材魁梧,国字脸,平头发,坐如钟,站如松,讲话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在学生的心中很具有领导的派头;他曾是《钱粮湖报》的主编,在学生的心中又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文豪。在教师队伍中可谓别出一格,鹤立鸡群,他就是在“文革”中农场子弟中学解散后,我在五分场农中读书的班主任老师。那是1968年夏天,早晨的晨读,叫“天天读”,即天天读毛主席的有关语录、诗词、文章等,语、数都无正规教材,也是以毛著为主,同学们都感到很单调、枯燥。加之又没有什么文体活动,时而也支农帮助生产队春插、摘棉花等。校虽如此,但姚老师要求我们学生特严格,不准迟到,不准早退,尤其是午睡,不准乱说乱动,就是没有瞌睡,也要假装睡,谁也不许出教室。我偏不信邪,想露一手,发泄心中的闷气,以示对抗。这天中午我悄悄地溜出教室,来到操场上高唱:“东方红,太阳升……”把全校同学都惊醒了。姚老师赶忙从室内走来,大声吼道:“站住!”他顺手拿起地下的棍子,划了一个圆圈,说:“午睡还有一个小时,你就站在圈内不准动!”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好象要把人烤干似的,我晒得汗直流……这次我总算领教了姚老师的严厉。姚老师的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谁最调皮,最有个性,在他看来,谁最有发展前途,他就最喜欢谁。他常常鼓励我:“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那不过是一个政治性的口号,在我看来,说不定将来这世界就是你们这一班学生的,尤其是你,肯学习,又刻苦,胆子大,成绩好,今后一定不能让老师们失望……”姚老师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不敢淡忘。那时的语文教材虽然政治性很强,但姚老师讲解鲁迅先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我还是特别喜欢的。他那精辟的分析,紧密联系当年阶级斗争的实际,举实例,讲得栩栩如生,讲得学生眉开眼笑,将深奥的杂文,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费厄泼赖”、什么是“落水狗”、什么是“叭儿狗”……姚老师当年讲课的神态至今还记忆犹新,讲课的声音至今还在耳边回响……那时我家住在两门闸,离学校较远,而姚老师的家和我的师母万医生所在的医院则离学校很近,有时大风雪天,生活不便,姚老师就带我去他家吃午饭。他珍藏的书,任我随意翻阅,还特地送给我一本好书——《古文观止》,以弥补了当年语文教材的缺陷……
1969年夏,我初中“毕业”后,在两门闸水产大队畜牲小队插队劳动,此时,因贺龙成了“土匪头子”,苏维埃红色政权乡政府主席、《我的祖父姜金生烈士》自然就成了“小土匪”,我的父亲遭关押,还被造反派晚上抄家,我连当民兵的资格都没有,简直就是一个“小囚犯”,当上了掌管千军万马的“鸭司令。”当年“三查一清”,所谓“清”,就是清理阶级队伍。水产队还进驻了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我强烈要求组织上进行调查落实,还我祖父一个公正。华容县南山公社何光华(何长工侄子)、终南公社陈天汉、东山公社肖炎松、注滋口北岸黄秀英,良心堡刘贻清,望君洲郑梅生等老革命,为我的祖父写了革命活动证明材料。1970冬,钱粮湖农场诞生了首届高中班,队干群根据我的插队表现,都一致推荐我读高中。没几天,全场推荐读高中的人都走了,我还在家里痴等,来到分场部,招生负责人告诉我:“AⅩⅩ说你祖父的问题没有最后落实,政审时被打下来了。”我把此情况对五中的姚老师讲了,他很气愤,经请示校领导后,立即起草了《关于姜绍槐同学在校表现的证明材料》,请陈元珍、熊梦林等老师逐一签名,并盖上了学校公章,集体保荐我读高中,还是不行。幸亏易建东老师是专干助理,他向文教专干王继宇竭力推荐我任教,这才使我奔出泥潭,难龙获海。
翻开《弹起我的东不拉——姜绍槐文粹》自由诗15页,其诗的标题是——《我偎依在母亲的怀抱》,这“母亲”是谁?就是当年五中的全体老师,就是给我慈母般温暖的班主任老师姚国栋和师母万医生。起初,我在十队校教小学,1975年冬我患急性黄疸肝炎,在层山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他工作那么忙,还抽空来看我,当时药物十分金贵,而且有钱也买不到药,姚老师送给我的是一盒肌苷(治肝病的特效药),一瓶麻油(当时的火柴都要凭票供应),这让我十分感动,没齿难忘。为了工作与巩固治疗一箭双雕,姚老师向校领导积极保荐,1976年春,我在五中教初一16班(姚曦在18班读书),4个初一班的学生,当年由我执笔撰写了《瞻仰华容烈士陵园》的补充教材,老师们还听了我的公开课。陈元珍老校长笑着说:“姜绍槐说话、走路、神态、文笔都象他的老师——姚国栋。”1983年6月25日,《我的祖父姜金生烈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1985年春,我调层山中学,姚老师后调农场教委工作,师生俩又朝夕相处,共同迈步在层山街道上。借此机会,我将各地各位老革命为我祖父写的证明材料,整理成文,呈交给我的班主任姚老师审稿斧正,2005年《我的祖父姜金生烈士》一文载岳阳市委史志办编纂的《回首当年》第四辑,区党史联络员刘冬生同志告诉我,还有三百元稿费,我坚定地说:“没有姚国栋老师的修改雅正,就没有我文章的发表,您还是请他领款签名吧。”……
学生面对养育我成长的悦来河放声呐喊:“姚老师,万医生,二老在哪里?……”山不言,水不语。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我的老师姚国栋,我的师母万医生虽徙居蓬莱阁,但二老将永远活在学生的心里;美好的记忆,将永远激励着学生在新长征的大道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2023年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