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三百期
(第五十八期)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撰稿:学 贵
主播:月亮泉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祖籍襄阳,寄居巩县(今属河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不得志。安史乱起,颠沛流离。肃宗朝官左拾遗,后改华洲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入蜀,西川节度使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他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同时也批判地吸收了六朝以来诗歌在音韵格律、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艺术技巧,将现实主义诗歌推向高峰,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他的诗大胆揭露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是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一面镜子,因而被称为“诗史”。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诗圣”之美誉,与李白并称“李杜”。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蓟北】 今河北东北部一带,安史叛军的老巢。 诗大意是: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时惊喜得眼泪滴满衣裳。
回过头再看妻儿还有什么忧愁,随手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白日里我要放声高歌开怀痛饮,明媚春光陪伴我返回故乡。
立即就动身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疾驶转过襄阳再奔向洛阳。
安史之乱使唐代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叛军到处烧杀掳掠。宝应元年(762),唐军进军河北,次年春,史朝义兵败自缢死,延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消息,万斛(hú)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首联:“忽传”起势迅猛;“初闻”以形传神,喜极而悲。
颔联:以转作承,惊喜达到更高峰。
颈联:前句写“狂”态,后句写“狂”想。
尾联:“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飞驰的画面显现。
诗愈朴愈真,杜甫这首诗绝无妆点,后三联都是对偶(尾联流水对),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但却又曲折尽情、深沉凝重、意味深长,他人决不能尽道,这正应了“诗无达诂”之说。
不朽的诗篇往往产生在国难当头的时代。安史之乱使强盛的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个人感受,但却深刻表现了广大人民对安史之乱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全诗句句动人,字字跳跃着对统一战争胜利的喜悦。一连串传神动词起承转合,于仓促间写出欲歌欲悲之状,使人千载如见。可以说,自从有了杜甫,至少在五四以前,中国的古典诗歌很少不受到他的影响。
赏读杜甫诗,记感如下:
尽工尽善精今古,
子美天才比李白。
何不楫舟时眷顾,
潮头特立载诗来。
**********************
名诗词关涉秦皇岛;秦皇岛人名诗词;名诗词写于秦皇岛——《诗词名篇与秦皇岛三百期》内容的基本架构。
撰稿: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团秘书长。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2023年荣获都市头条“先进工作者” 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