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和競
马延明
2024年6月1日,晚间,看到微信中一代宗师沙孟海先生的两句话“穷源竞流,转益多师”,于是,我到书房顺手提笔,用四尺开三的宣纸一挥而就,不假思索,顺手写之,然后发到了微信群里,得到了许多好友的点赞。

6月14日下午5点,准备下班,打开微信扫了一眼,发现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阴军先生发来一则信息,我立即打开,一是我6月1日写的那幅字“穷源竞流 转益多师”的图片,二是阴军先生用隶书写的这两句话的斗方,还有一句话:“这两句是沙孟海先生的话,挺好的,我把它写了两幅字!”我立即回复:谢谢老兄,还收藏着我写的字!您写的很好!点赞!”这时,我发现我写的“竞”应该写成繁体“競”,因为其他字都是写的繁体字。回家后,晚间,又写了一遍,发给阴军先生,阴军先生回复:“很棒!”

今早起床,忽然又想起了这件事!突发奇想,查查“穷源竞流 转益多师”的意思?看看沙孟海先生是怎么说的!于是打开电脑,百度了一下,令我吃了一惊,“穷源竞流”中的“競”应该是“竟”字。我又写错了!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沙孟海在书法篆刻艺术上卓有成就。于书,化古融今,自成一格,尤其是擘窠大字,有“榜书海内第一”之誉;于印,则清逸醇正,入古出新,所作古玺、汉印到明清流派,甚至隶楷入印,皆能信手拈来,极富书卷之气。
沙孟海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六十年代初,沙孟海应潘天寿之邀,与陆维钊等诸位先生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筹办并成立了全国首个书法专业。此举开创了书法的高等教育之路,于现代学院体系中重新建立起了道艺会通、学养相成的书法教育“通人之学”。沙孟海先生在书法上提倡转益多师,在他的《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中讲道:
我的“转益多师”,还自己定出一个办法,即学习某一种碑帖,还同时“穷源竟流”,兼学有关的碑帖与墨迹。什么叫穷源?要看出这一碑帖体势从哪里出来,作者用怎样方法学习古人,吸取精华?什么叫竟流?要找寻这一碑帖给予后来的影响如何?哪一家继承得最好?举例来说:钟繇书法,嫡传是王羲之,后来王体风行,人们看不到钟的真帖,一般只把传世钟帖行笔结字与王羲之不同之处算作钟字特点。我上面说到宋儋、宋克等人善学钟繇,曾作借鉴,便是“竟流”的例子。
“競”和“竟”意义截然不同,“競”的意思是,1.角逐;比赛。2.争着(做事)。“竟”的意思是,1.完结。2.全;自始至终。3.追究。4.副词。终于;终究;。5.表示事出意外,相当于“居然”。可见,沙孟海先生讲的“穷源竟流 转益多师”中的“竟”应该是自始至终和追究的意思。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很惭愧!我们应当向沙孟海这样的大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治学之道,应该把“转益多师 穷源竟流”作为我们学习的座右铭!
2024年6月21日早晨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