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3华诞
踉跄五十米 光华三十载
英雄徐洪刚血沃丹青的另类荡气回肠
赵远智

一个人的血性、气质、不会随时间的流逝浸逝于大漠荒原,亦不会在倚官仗势的杯盏交错中,流变异化为贩官鬻爵的倚门献笑。峰回路转、顿失滔滔的大河隐忍冰封,是雪原下的静默蓄势,是对山雀枝头轻颤的鄙夷不屑——
何况还有视死如归的仰天一叹,易水风萧的快意决绝,遏云断水的侠肝义胆……
英雄大都倒在猩红的血泊中,没有时间金刚怒目。
三十年前的一个如常夏日,徐洪刚就经遇了生命中这个惨烈的瞬间——
还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如常夏日——
四川省筠连县崎岖山路的一辆长途汽车内,一位只身勇斗四名歹徒身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多厘米的英雄倒在了追赶歹徒的血泊中……
从奇迹般用背心兜住外流的肠子,到跳下车,竭尽全力往前追出50多米,瞬间之内,徐洪刚发出了怎样气吞山河的怒吼——
想必只有云贵高原,这块南丝绸之路曾经的驿站能听到;
近两千米海拔、谷峡涧深的奇峰异姿能听到;
陡峭泥砂岩上的山地黄壤能听到;
年复一年的悲鸣山风能听到……
踉踉跄跄,数次倒地重又站起的五十米,险些成为徐洪刚锦瑟年华最后的影象——
鲜血染红了他身上的迷彩服,也染红了余温尚存的座椅、地板,血淋淋的伤口,鲜血汩汩流出。
司机刚停车,四名歹徒便纷纷跳车逃窜。已经身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厘米的徐洪刚,奇迹般用背心兜住往外流的肠子,紧跟着跳下车,用尽全部气力往前追赶了50多米,然后一头栽倒在山路旁……
当地政府、医院想方设法纷纷施救。医院检查抢救得出结论;徐洪刚身中的14刀,仅胸部就有8刀,最靠近心脏的一刀深达8厘米,另有一刀伤及肺部、腹部数厘米,可谓刀刀与性命失之毫厘……
为了抢救英雄的生命,整个筠连县进入了战时状态;最权威的命令、最高明的医师、最好的药品、最高档的仪器。每天前往医院探视英雄的普通百姓数千人,他们中有耄耋长者、工作一线的成年人、在校就读的孩子、四处流浪的乞丐、残障聋哑人,他们赶几十里山路,等候在医院外,随时准备为英雄献上自己的鲜血。医院院长接受了大伙的好意,解释说抢救任务重,不能有任何一点闪失。一波波赶来献血的人们,只好几步一回头,一边鞠躬,一边喋喋不休道着平安……
顷刻间,华夏大地开始传诵起一个让人热血腾涌的英雄名字——徐洪刚。
英雄的壮举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昭示着新长征路上让人荡气回肠的激情延续。
1993年12月24日,济南军区授予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荣誉称号。1994年2月14日,共青团中央命名徐洪刚为“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并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等领导接见了徐洪刚并亲笔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徐洪刚同志学习。

三十年过去了,昔日壮怀激越的热血豪情,如今已在徐洪刚的情感世界延展升腾成一种豪迈壮阔的文化品格。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画如一坛醇香弥久的陈年老酒,逸散在雄风猎猎的军营和情邃意厚的天地间。
徐洪刚的信念、意志、激情,影响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代年轻人,他自谦愧对党和部队的培养,别有新意道出,“徐洪刚也要向徐洪刚学习”的崭新理念,再一次给我们呈现出英雄标杆的分量和榜样影响力。
对于一位英名响彻全国的英雄而言,生命的燃烧和激情的延续,是镶嵌镌刻于时代内核的深深烙印。唯此,时代英雄们岩浆般涌流的血脉,才不至于冷却于风疏雨骤的寒噤中;才不至于经历过短暂火树银花后,便疏离为遥远天际似曾相识的点点星光……
然而,徐洪刚不会!他是匍匐爬行着与这个时代卓立而行的。
1998年8月,中国史无前例的长江特大洪水暴发,组织考虑徐洪刚的身体情况,决定将其留在机关后勤部门工作。徐洪刚执意申请到第一线,并且请缨担任突击队队长。在水漫堤坝的一个个不眠之夜,徐洪刚和队友们在泥浆洪水中,扛着半人重的沙袋,来回奔波了足足36个小时,直至又一次瘫倒在泥水中,再也站不起身。
十年后的2008年5月12日,石破天惊的汶川大地震发生,撕心裂肺的哭救声响彻了这片苦难频仍的土地。徐洪刚再次报名参加第一梯队抢救工作。他动情地说,“十五年前,是四川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岗位只能在最危险的第一线……”
头上巨石滚落,脚下桥梁坍塌,眼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倒下去,徐洪刚心急如焚,他当机立断和大伙带着亟需用品,步行六个多小时山路,给百姓送去了食品药品……
徐洪刚的激情就这样一次次延续着;
信念的力量就这样一次次锻造着;
一次也未迟疑、退却——
一回也未彷徨、动摇——
大约十年前,已身居军队政工领导岗位的他,和《新世纪领导者杂志社》有了些沉雄古逸的书墨往来。在其创刊十周年的特刊上,他亲自撰写了别具新意和见地的《新世纪 新希望》一文,就刊物的理论建树和通俗化等问题恳谈了诸多暖透纸背的真知灼见,令与会嘉宾甚为感动。
不知何故,自摆脱了死亡威胁以后,徐洪刚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书法界影响甚巨的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尤为青睐。
中国的魏碑书法艺术,朴拙敦厚,一如唐代贵妇,丰腴灵动而不失于刻板,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两座雄峙的高峰。其后的书家,无不跋山涉水,到其真迹前顶礼膜拜。
包括隶书第一碑在内的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汉隶七碑,犹如茫茫夜空中的七星北斗,燃亮了星际云河。
当年,徐洪刚小心翼翼怀揣着在外淘来的曹全碑等几册碑帖,珍藏于斗室,视为从不示人的秘笈珍宝,如今,当年暖透碑帖的余温仿佛仍在,只是碑帖瞒天昧地、从不示人。
在他的书架旁,堆砌着一摞摞一米多高的书法、绘画书帖。这些书帖,从秉灯夜烛,到案牍之劳;从夙兴夜寐,到旭日临窗,陪伴着徐洪刚熬过一个个不眠之夜,迎来一次次晨露晓明……

对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探究,及对中国书法碑学锲而不舍的临池研磨,使徐洪刚的艺术生命绽放出让人感佩不已的光彩。从云南的碧水青山走进中原军营的他,已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英武军人,羽翼渐丰加之学养淳厚,使徐洪刚对传统艺术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多沉淀和领悟。如今的他著文和书法比翼齐飞,并成就卓然;其中《生命礼赞》《徐洪刚散文集》《我在铁军》等多部散文集获全国奖。书法方面由于临帖多年,最后终于在隶书上找到了"端口"。在隶书的研习中,他逐渐突破了汉隶"一波三折"的传统体现,也突破了刘炳森书法的俊美端庄,用笔苍劲朴实,结构茂密生动。
徐洪刚在寻到发力点的同时,也为其形成新的突破,积蓄各种必要准备,由此,他的书法作品开始得到更多书画大家的点评和赞誉。
近十多年来,名声日隆的徐洪刚被多家书画院聘请为名誉院长。
书法,是一项特殊的艺术门类,重要的历史节点,常与英雄与豪情激溅出感人至深的生命火花——
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到“人掩其书”林则徐的千古名篇《赴戊登程口占示家人》;
从岳飞气吞万里如虎的《还我河山》,到“民族英雄”左宗棠光可鉴人的《左宗棠家书》;
从提笔可写天下行书、搁笔也可保家卫国的颜真卿,到将抑郁旷达倾泻于笔端的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中国之于书法,书法之于忠烈英雄,留下了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如缕华章。
今天,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徐洪刚凛然大节的英雄事迹,仰望他给予我们这个时代曾经的高度,平抚激情难抑的荡气回肠,把深深的敬仰,再一次呈献给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