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立功
小弟,是闽南人对宝贝儿子的昵称。文中的这位小弟,是我老部队的同龄战友,大名叫吴炳南,福建省厦门市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父母都是厦门海军造船厂的老共产党员、老车间主任,又是技术上顶呱呱的骨干。小弟家境殷实,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他是唯一的儿子,自然成了家里的宝贝疙瘩。小的时候,小弟常到父母厂里去玩,主要是去看当兵的人,跟他们玩,厂里常年驻守着一个海军维修大队的官兵。在小弟眼里,这些穿军装的人啥都懂、啥都会,各个都是有本事、了不起的人。官兵们对小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于是乎小弟立志:长大要当兵。
小弟,身高一米七一,国字形脸。十七岁高中毕业,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不用下放插队当知青,直接就进了厦门汽车修配厂,当了一名汽车修理工。小弟干得很出色,钻研修车技术,钻车底,抬发动机,一身油渍,却从不怕苦、不怕累,师傅及工友都喜欢他。
一九七八年底,位于晋江的某高炮师来厦门征召一百名新兵,小弟二话没说,踊跃报名,顺利通过体检和政治审核,成为了这支部队七九年兵,也是继这个部队七七年厦门兵后的第二批兵。
高射炮,射天狼。直径一百毫米的大炮,是完全国产自动化性能极高的防空武器。小弟的机灵及睿智,使他当上了指挥仪一测手,在大炮连一测手有全连“第一兵”的美称。指挥仪起到火炮系统心脏的作用,一测手最为重要,是全连的眼睛,也是全连的重点兵。连队规定一测手夜间不用站岗放哨,因为白天训练,晚上出了月亮又要搞夜间训练。小弟善于思考,他在训练中的心得体会,多次受到连首长肯定。
有一次,在将军山进行实弹演习,小弟超常发挥,出色完成任务。火热的军营铸造了小弟钢铁般的意志,小弟军事技术学得透彻,领悟到位,成为合格的好士兵。
副业生产,小弟也是一把好手,种地、挑大粪、捡有机肥、打猪草等,什么都干。小弟所在的班,蔬菜大丰收。小弟常说:没有粪便臭,哪来瓜果香。熟悉小弟的人都说,小弟不像城市兵,身上没有娇气。
小弟两次去福清渔溪农场参加劳动,第一次是夏收夏种,也就是抢收抢种(双抢),小弟割水稻、犁田、插秧等农活样样都学会了。第二次,全连到渔溪农场劳动一年,他留守半年,劳动半年。
小弟当兵第二年初,部队又迎来了新兵。成为老兵的小弟迅速转换角色,搞起传帮带,他对新兵格外照顾,特别是新兵中的城市兵,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连队大家庭。厦门籍新兵小蔡、小冯都亲切地称他:小弟。
小弟到军营后,母亲很想念他。自古以来,儿行千里母担忧,即使近在咫尺,亦一样牵肠挂肚。小弟有个表哥在厦门运输公司开车,经常到晋江一带跑运输,母亲就搭表哥的便车来看他,每次来都带许多好吃的东西,小弟就分享给战友,大家一起吃。有的时候,刚上市的水果,一箩筐一箩筐地带来,小弟就把床垫一掀,将荔枝、桂圆等水果倒在床板上,任凭训练回来的战友吃。小弟,度量大。小弟的母亲通情达理,从来不在部队过夜,不给连队添麻烦。母亲每次离别的时候,都是那句话:好好干,不要给父母丢人。小弟都记下了,他要给军旗增添光彩。
两年兵下来,小弟军政素质全面提高,一年一个连级嘉奖,身体也结实起来了,力大无比,黑黑的脸庞透着沉稳和干练。由于一测手职业化用眼过度,眼睛受到镜片强光刺激,小弟视力下降,他被调到炮四排,当五、六炮手,也就是填弹手。他先后在一班、二班都干过,搬运炮弹。八十四斤重的训练弹,小弟可以用一只手掌托着,另一只手扶着,往上连续数十次托举。 小弟是汽车修理工出身,出于职业习惯,对车辆、火炮、指挥仪特别爱护,下意识地都会看看轮胎有没有缺少气压或者肉眼能看到的地方螺丝有无松动。小弟对武器装备特别爱惜。汽车排的车辆,有些小毛病小故障,小弟也会帮着解决。
到炮四排三个月,四班缺一名填弹手,小弟又服从分配去顶了空缺。在四班,小弟的军旅生涯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这个时候部队的训练任务是参加福州军区八一阅兵,成天在驻地高霞机场进行炮兵机械方阵训练。
小弟听赖连长说,他们所在的团曾参加过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阅兵,接到毛主席手令直接从朝鲜前线到北京,带着朝鲜战场的硝烟整团建制参加阅兵,受到毛主席检阅。这次福州军区大阅兵,全连官兵要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再立新功。为此,小弟在阅兵训练中特别认真,烈日下,纹丝不动,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先在高温的水泥地上站军姿,达到要求了,再站到汽车上接着练,站成三排,每排四人,最后,汽车载上士兵有序通过检阅台,反复训练。军区、炮兵司令部、师、团首长及相关人员,天天都会亲临训练场指导。
小弟所在团的番号位列全师战斗序列第一,参加过抗美援朝,是全师唯一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团,在东南沿海国土领空防御中屡建功勋,自然挑起了这次阅兵的重任。这个团,将是全军区陆海空唯一高炮团整团建制参加阅兵方阵。
一天清晨六点,小弟登上了四炮车的大型牵引卡车,全营四个连队及营部作为一个行军梯队,从晋江驻地出发,在泉州驶入福厦公路,向福州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