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人导师,文坛大家
一一我心目中的袁富民老师
作者:陈希文
提起袁富民这个名字,他早就是乾县文化名人。记得1982年8月,我从安康铁路分局调回乾县县委工作。春节刚过,县委对门有一老人去世,门外贴着一幅挽联。上联是:一世勤劳,抛撒几多汗水,建百栋屋,千栋屋,造福他人,德高如山,在世日,备受人们尊重,钦也!敬也!下联是:三代同堂,付出无限心血,育一代人,两代人,荫庇后世,恩深似海,逝去时,倍让子孙追怀,哀哉!痛哉!这副挽联吸引过路人驻足观看,竞相传抄。当时,我也是传抄者之一。以为撰联者出语不凡,才学过人,不可小觑。后经打听,才知道有个叫袁富民的人为其当建筑工人的岳父去世撰写的。
1992年3月,我从乾县临平镇党委书记任上调县政府办当主任,那时,袁富民已任县志办主任多年。平时工作忙,接触虽少,但我对袁还是略知一二。他是从教育上调过来的,是个大笔杆子,很有学问。我向来敬佩有学识的人,也就对他有了敬慕的初感。后来《乾县志》初稿付印,袁主任即送我一套。拿着这沉甸甸的逾百万字的宏篇巨著,我对袁富民更加刮目相看了。
那些年,县财力拮据,县志办经費短缺,人少事多困难大,在袁主任带领下,大家团结协做,奋发作为,系列志书相继出版,硕果累累,并在省市方志评比中多次获奖。听到这些喜讯,无不让我欣慰。
袁主任是个多才多艺、热心公益活动之人。那些年,凡是县上举办的重大文化活动,常能看见他热情参与的身影。他平日西装革履,精神饱满,风度翩翩,总给人一种阳刚之气和风流潇洒的感觉,当年青年才俊的儒雅之气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翻阅卷帙浩繁的史籍,多次品读袁富民报刊杂志和媒体上发表的散文和诗词歌赋,钦佩他的学识,欣赏他的才华,领悟他的思想,钟情他的风采,走进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知悉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一个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儒雅风流的文人雅士形象就展现在我的面前。他虽没有给我教过书,但我今天要称其为老师,这是发自肺腑丶心悦诚服的称谓。因为他的人品丶文品丶官品、学养、气质等都让我敬慕。这正是"满腹经纶天下奇,风流儒雅是吾师"。
前些天,袁老师托人给我送来作家出版社出版他的新书《为霞满天》,共四卷夲。这些天集中品读,感悟多多。夲应及时谈些心得体会之类,但因身体欠佳,纳入眼帘的信息量大,一时又难以理出头绪,迟迟不好落笔。重阳节当天,乾县在乾陵为袁老师举办了重阳节赠新书活动,文人云集,英才荟萃,贺词诗赋纷至沓来。我又看到了西北文学院教授、博士师导师祝菊䝨,文化名人丶青年才俊闫国栋丶史飞翔,文坛宿将王克勇丶陈祉仲等大家给袁老师新作的序文和书评,想动笔还有些胆怯。其原由是我才疏学浅,秃笔难以应付自如,拙作恐被方家们笑话。袁老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阅读他的新作即可见一斑。这里我想重点说说"我心目中的袁老师"。
袁老师一生热爱教育倾心教学,从教22年,教书育人成果丰硕,实为乾县教育界的"叶圣陶"。
他从小出生在贫民之家,幸好有一个会说书的文化人二伯父的熏陶引导,喜欢读书,爱上了文学,自此却一发不可收。一生与书为伴,嗜书如命,勤读好学,从不懈怠。 他从小学到中学,从上中师到毕业后任教的漫长岁月,挤出空闲时间都用来读书。凡有图书馆的处所,常能看到他苦读的身影;上学路上,行进途中,也常会听到他朗朗的书声。他涉列广泛,读经典,读历史,读哲学,读中外名著,读人物传记,读文艺作品,读诗词歌赋。他读的书过千上万,堆积如山。到老退休后,依然手不释卷,书房至今存书几大柜,是我见到的文人存量之最。正是由于他一生博览群书,书中的智慧启迪着他的灵性,书中富足的营养浸润着他的身心,才使他有积淀深厚的学养,提笔成文,出口成章,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他的少儿好读,才会在初小的一次时政测试中,一百多名少儿唯他一人圆满地回答了老师的题问。校长和测试的老师认为他将来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好学,中学阶段他多次考试名列前茅,成为学子中的佼佼者。也正是由于他的才华横溢,才使漫长的从教生涯熠熠生辉,获得社会公认的青年教学能手的美誉。袁老师十九岁乾师毕业,教了6年小学,10年初中,6年高中。这夲不算高的中师毕业文凭,一般只能教小学乃至初中,由于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勤学苦钻,自強不息,教学相长,逐年提升。他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每到一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1977年组织调他到阳洪高中任教,并担任迎战高考的高三毕业班把关教师。他挑战自我,和学生们一起攻坚克难,紧张备考。首届高考中,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的8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这成了轰动全县的新闻。极大的鼓午着在校的学生。后来,袁老师一直做着78.79.80三届毕业班的班主任,高考成绩连年在全县名列前茅。西安、咸阳丶兴平丶永寿丶长武等地的学生慕名转学到他带的班级补习。1980年7月,在薛录高中书记校长的多次请求下,他调到教学质量差、学校条件差的薛录中学,一直带着毕业班的教学。经过一番努力,1981年高考,他带班的几名学生考进中国国防科技大学丶西安交大丶西北工业大学等名校,优异的高考成绩令学校师生备受鼓無,也在社会上引起強烈反响。袁老师的惊人之举让我异常欣喜。原教初中的他又教高中,况且还是高三备考大学的把关教师,中师文凭的他实际能力大大超过大学夲科的带班教师。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一个超常规的创造!正象他的学生、文化学者闫国栋赞扬他:"袁老师甘为人梯育桃李,大爱无私树典范。他勤奋敬业,悉心肓人,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功德无量。″
袁老师从教一路辛劳,也迎来了一路辉煌。如今他当年的莘莘学子遍布全国,桃李满天下。有中科院士,有大学教授,有设计师,有工程师,有编辑记者,有医生教师,有当代学者、文化名人,有商界佼子,时代英模……这些精英大都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他们不管官居何位丶身在何处,总要报答袁老师的栽培之恩,常和老师联系,返乡探亲时也常来看望袁老师。袁老师亦重情重义,八十岁时写的一篇回忆散文,将当年近百号师生现于其间。这浓郁的师生之情即可见一斑。
袁老师从教多年,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乾县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成功的密码是什么?我以为主要有二:一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以人為夲。他首先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做为头等大事。注重学生的思想习惯丶行为规范丶人格塑造的教育和养成。教育学生树崇高理想,立报国之志。将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明做人教育与学生思想、行为、人格塑造有机结合,教育实打实,不是空对空。他的思政课紧贴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师生互动,答疑释惑,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往往引起学生共鸣,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他特别注意良好的学风养成,以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漁。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二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热爱教育事业,恪尽职守,从不误人子弟。燃烧自已,照亮别人。这是他常说的教师应有的献身精神。因而他的教学始终体现着:全心全意教书,一点一滴育人的崇高理念。他深知,教师的每一分努力,不仅关系到自已和学校的声誉,更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命运。有一年夏收他为毕业班高考补课,收麦时节也顾不上回家,年迈有病的父亲不让他分心,就托着病体艰难地收碾完麦子,他知道后心疼父亲愧疚的流泪了。袁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同学们同呼吸共命运。他用欣赏的眼光,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对待学生成长中的不足。用心灵教书,用大爱育人,赢得了学生的真心和厚爱。这时我想起了当代中国伟大的教肓家叶圣陶先生创新教育理念,许多新思路和新观点为培养下一代作出了重要贡献,依然被当今人们效仿。今天,袁富民老师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的教学实践,为乾县教育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也必将推动乾县教育进一步走向辉煌。袁老师不就是乾县教育界的"叶圣陶″吗?
袁富民老师是位資深学者,史志专家,陕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韩望愈誉他为乾县史官一一“史马迁″,我欣然赞同这样的称谓。袁老师前22年教书育人,功不可没;后20年撰修方志,成绩斐然。这样的美誉实至名归。
他先后主编了《乾县志》《乾县地名志》《乾县建设志》《乾县文化体育志》《乾县宗教志》《乾县图书馆志》,还有《可爱的乾县》《乾县楹联荟萃》《中国地方戏曲剧种,弦板腔》《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典》,又参编了《中国市县大辞典》《陕西县情》《中华英模》《中国经济协作手册》《乾州人》等。一看这系列志书名目就让人肃然起敬,它涵盖历史、地理、自然、社会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丶文化、教育、科技丶艺术诸方面,必然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工程。没有博大精深的知识储备及高超扎实的文字功底难以驾驭此项工程,没有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精神也难以完成此项工程。可以想象,编撰志书的任务是多么的繁重,多么的艰巨啊!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夲行政区域自然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資料文献。它必然要求记述的真实性丶客观性、准确性。翻看袁老师的《为霞满天》和《曾经雷雨》,好多栏目及篇章都涉及编撰志书的内容。为了达到客观、真实丶准确的要求,他带领方志办的同志翻阅史籍档案,查阅历史資料,现场实地考察,登门专访人物,寻找史跡遗存,跑遍了全县的山河沟壑,集镇村落。对一些久远的历史事件丶人物模糊不清的,他们多方寻找线索,多次实地考察取证,力求将时间、地点、人物丶事件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有些涉及外省外县的事件,编篡者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探寻真伪。修志的同时,袁老师还写了600多篇记述文章,对乾县五千年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丶乡土民俗、民间轶闻趣事等,记述清楚,交待详尽。一些疑惑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寻根溯源,找到答案。可见,当年修志者的辛劳付出是多么不易呀!当我们今天手捧这数百万逾千万字的志书时,它的育人丶資政、传承丶教育丶经验、借鉴等功能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佐证。我们不能忘记袁老师及修志团队的卓越贡献。
记得2020年我曾在拙作《人到中年》散文诗歌集中写过一首赞美袁老师的小诗:“文坛宿将袁富民,育人修志铸民魂。乾州历史文脉盛,传扬光大第一人″。这首品位不高的拙作,今天用来颂扬袁老师,我依然觉得是合适的。袁老师一生博学多才,著作等身,人脉广泛,功高德大,实为风水宝地乾州之人杰。他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怡然自乐。他常读书写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也常去学校为学生们做报告,热心为平民服务。最近,央视《寻味千年》栏目来乾陵采访,他以文化向导的身份热心推介乾州四宝饮食文化,让乾陵遗存文物“活″起来,也使乾县誉满神洲,名扬天下。在乾县人心目中,袁老师向来就是宣传乾陵宣传乾县的形象大使!袁老师是我心目中的文坛大家,文化名人,是弘扬乾县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向导和领军人物,是乾县文苑永远飘扬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