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精神永传承
作者:李建霞
孙德明是建国前的老党员,他参加红军,人还没有枪高,先后参与36场大小战役,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晚年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带头捐款修路、向灾区献爱心、见人有困难就帮一把,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他走进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长征精神传承下去。
孙德明,1922年出生在安徽皖北嘉山县(现为明光市)一个穷苦人家,自幼父母双亡,一个人孤苦无依地过着流浪生活。他14岁参加红军,做起了“红小鬼”,由地下党李五婶子介绍,专门护理在北伐战争中肺部受伤的一位首长。从此,孙德明结束流浪生活,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先后转战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发动和组织地方武装。孙德明识字不多,领导命令在解放区把老百姓家锅底黑灰刮下来,溶水后当墨水用,他连续写了三个月的抗日标语口号。
15岁那年,他在皖北打张圩子和大百圩,与地主进行“借粮”斗争。15个小宣传员当中,10个人负责喊话,孙德明和小组长等5个人负责抬担架,结果10个喊话的战友,当场被敌人打死8个。战斗结束分胜利品,每人分得3块银元。孙德明想到这个胜利是用8个战友的生命换来的,忍不住放声痛哭。领导为哄他不哭,又多给了他两块银元。解放后,孙德明把这5块银元拿到上海,铸成两双银筷子,交给二儿子保管,作为传家宝教育后人。
1941年4月26日,是孙德明最难忘的日子。新四军3师8旅24团1营2连,在淮安县大胡庄遭日伪军7000余人合围,经顽强抗击,毙伤日伪军100多人,全连83人除郭步廷一人重伤幸存外,全部壮烈牺牲。郭步廷是代孙德明受伤,因为,就在战前孙德明调出,他调进。
1943年春天,部队在射阳县的南三区花川港一带与日本鬼子的一场恶战中,孙德明的腰部被炮弹炸伤,后被评为六级残疾军人。1948年3月,孙德明离开军队,复员安置到江苏省射阳县六垛乡,现在的临海镇。1952年,孙德明在六垛供销社任经理。从此,孙德明便在此地安家落户,默默地种地、娶妻、生子,做点小生意,维持家小生计。1982年退休。1989年4月,盐城市委组织部批准将其改为离休。
孙德明定居后,他总是尽自己的所能,为村民们排忧解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30多年前,孙德明居住的村,通往合德经过一条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们怨声载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向村里捐款500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捐款,路很快修好了,大家出行方便了。一次,村里来了一个手拿火灾证明的十六、七岁求助男孩,孙德明毫不犹豫地拿出200元塞到男孩手中。
27年前,邻居周师傅患重病,躺在家里没钱医治,孙德明跑到周师傅家中看望,留下400元爱心款,并嘱托其家人要好好照顾病人,争取早日康复,一家人一起过幸福生活。
孙德明见谁有困难都会帮一把,他做的好事举不胜举,是出了名的热心人,大家都非常敬重他。一次,孙德明从射阳县社会福利院《桑榆情》内刊上,看到年近八旬的秦锡珍老太太为雅安灾区捐赠爱心款,他立即与射阳县慈善会联系,捐1000元到灾区,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孙德明带头捐了1200元钱爱心款。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纷纷捐款,让灾区人民尽快渡过难关。
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关心下一代。孙德明义务担当起关心下一代的重任,让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了孙德明的最大心愿。
孙德明在走访中了解到,有的未成年人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不懂历史,不懂感恩,没有理想追求,没有奋斗精神,从而不求上进,贪图享乐,甚至迷惘失足。孙德明深知,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要把红色种子播撒到下一代心田,使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他最值得做、最应该做的好事。
孙德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射阳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感恩教育。他讲抗日战争的故事,对射阳的红色历史也如数家珍。每一次作报告,孙德明都要以红色故土、长征精神来勉励、鼓舞下一代,先后为中小学生作了上百次讲座,让中小学生了解什么叫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聆听可歌可泣的战争故事,增强中小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红军的风范!
如今,人民功臣孙德明已去,但风骨永存!他乐于吃苦、勇于战斗、善于团结、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握紧历史的接力棒,传承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
个人简介:李建霞,女,江苏大丰人,助理社工师、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学习强国、新华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散文等稿件4000多篇,其中100余篇新闻、散文、征文在全国、省、市、县(区)获奖。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