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伴 向美而生
文/苗晓瑛
在作家群里,经常会看到一些温润的诗歌和走心的文字以及生活寄语,令人赏心悦目,倍感温馨,不由得想一看再看。渐渐地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在群里驻足浏览。
这个叫惜缘的女子,几乎每天都会带来清晨的问候,并发表这方面的诗歌和文字,引起了我的关注。
从诗文中可以看出她对诗歌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对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的向往。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情愫、一种情怀、一种雅致、一种风情。她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笔细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有委婉含蓄的,也有简约明朗的,有洒脱不羁的,也有内敛拘谨的,诗歌里透着灵气,读起来朗朗上口。
我心里时常思忖着,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如何在喧嚣的闹市里,能静下心来,潜心读书、赋诗、习文?
不久,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我去长安少陵原艺术窑洞,参加西安市文创部主任杨莹老师的新书分享会,刚准备坐下来,就见一位衣袂飘飘,身材高挑,秀发披肩的红衣女子微笑着向我走来,谦和的说,你就是籣贵清香姐姐吧!我很喜欢读你的文章……
她语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优雅的气质,让人感到她内心的平和与恬静。这位女子就是惜缘。

加了微信后,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她总是不吝赞词:你的文章,有的我看了两三遍,有的我收藏起来了,有的我转发给了好友。
受到称赞,自然心生喜欢。但她越是自谦,越是让我感觉惭愧,相对于她的勤奋高产,诗文不断,我觉得自己过于怠惰,少有新作发表,需好好努力才是。一来二往,我们便熟知了,我也对她有了较多的了解。
她的真名王彩维,陕西长安人,西安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会员,网络文学爱好者。担任中华诗经阁美编部部长,《黑暗里的一盏灯》微刊专栏作者。她以笔抒情,以文会友,用笔描绘生活点滴,崇尚真善美。
前一段时间,她打电话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她近期要出版诗文集,遂发来几组封面图案,让我帮她选择。
令我惊讶的是,短短几年工夫,就出版一部集子,在祝贺她的诗集出版的同时,更为她持之以恒的创作精神而感动。惜缘能有今天的好成绩,源于她不懈的努力和默默的坚持,也是她辛勤劳动的结晶。
在诗集设计封面上,腊梅盛开,远山苍翠,江水粼粼,一叶小舟,水中前行。绽放的腊梅,象征着一种生命力和永不退缩的精神,小舟承载着心中的梦,在追逐诗与远方的路上永不歇停!诗情画意,尽显其中。
打开诗文集《仰望云》,一种书香味扑面而来,一行行熟悉的文字,一幅幅灵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不禁为她热情洋溢的诗文而啧啧称赞。

《仰望云》由诗歌和散文诗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诗歌
《故乡,梦牵魂萦最温暖的地方》《故乡贾里村——落在心头的思念》《回不去的故乡贾里村》等,描写了生养她的厚土福地——故乡,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乡音情乡土眷恋,用她的拳拳之心和炽热的文字表达对故乡的感激之情,令人为之动容。
《同学情,一份来自春天的邀约》《老同学!岁月的歌》《流逝的每一寸光阴》《繁华烟云散,同学最情真》等诗句里,有青涩的回忆,有美好的记忆,有一起度过的难忘时光,凸显了同学情的弥足珍贵。同学情是最朴素,最平常,也是最纯真情,是一辈子的情,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情。
《母亲是什么?》“母亲是三生三世爱不够你的倾心付出,母亲是世界上最惦记、牵挂、最不舍你的人”这首诗,把对故去母亲深切思念全都倾注在诗歌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诗歌《仰望云》
……
夜半,你在远方,我在屏前
黎明,你在屏前,我在远方
午时,你在品茶,我在独思
向晚,你在余晖下,我在翘首
你把我积蓄半生的爱情带走了
我想爱抚拂面的春风
我想轻吻吐芳的花蕾
我想拦住每一位路人
轻声诉说我的喜悦
我想撕片白云
大声说出我的幸运
空气是甜的
阳光是香的
连街道都是笑容满面
……
空气、阳光、春风、花蕾、街道、路人,在她的笔下仿佛有了灵性,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使人联想到了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雅致有趣的生活。
第二部分:散文诗。
《岁月忽已老,心似春花红》:老去的只是容颜,不老的是年轻的心情,向暖而生,向美而生。用一颗滚烫的心来谱写生命的新华章。
《变老的时候,要活的精彩,笑的灿烂》“生命只是个过程…看淡了外物的诱惑,通透了人生,老了,是智慧的蜕变,老了,另一个名字叫成熟的睿智…老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老了,才是正真属于自己趣味生活的开始”。
诗文中大部分笔墨,描写的是乡情、友情、亲情、爱情、同学情。她写高山流水,写日月星辰,写自然景观,写春华秋实,写人生百态。颂扬幸福美好,书写诗意生活。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诗,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并借助意象和意境,将心情和感受隐藏在文字的背后,细细品味隐晦的寓意, 还是别有一番情调蕴含在诗文中,这些都是作者抒发的心声,表达的心境。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远方有多远,不得而知,但诗就在眼前。
期待作者坚持初心,写出更贴近生活的好诗文!
2024年5月26日

苗晓瑛,陕西长安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长安作协理事、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西安政协长安文史员。在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电子媒体发表散文随笔数百篇。出版散文集《青青潏河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