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中的药柏树》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家的院內立着棵侧柏树,它如同慈祥的老人,默默守护着我们这个简朴的小院,收藏着我同孟苹的爱情。
侧柏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每到春天,它便披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装,青枝绿叶,随风飘散,整个院子沉浸在那淡淡的清香之中。夏日,侧柏树绿冠凌空,又成了天然的遮阳伞,过往的行人和田间劳作归来的农人一到门口,就钻进小院站在树下乘凉,成了为过客提供的一片凉爽的栖息地。
我在树下显得矮小,被粗壮枝干围住,树皮斑驳,透露它岁月的痕迹。秋天,当它的叶子变黄,换上了金色的盛装,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十二岁的我在树下做起了作家梦,一篇<<家乡的树>>作文被全校朗读,荣获作文大赛一等奖,放学后举起奖状在风中起舞。
这棵侧柏药树,不仅是家门口的一道风景,更是我童年的乐园。树下,我和小伙伴们捉迷藏,攀爬,给小乌做窝,摘取那些成熟的侧柏籽和小枝叶。它活了386岁,为患贫血,红崩,肺病人治病做药引,不知医治多少病人。

记得有一天,我在树下写文章,一个中年妇女,因红崩去了好几处大医院医治无效,打听到荥经全城只有我家小院独有的药柏树,匆匆赶来.母亲从屋内拿出十株干枝叶和干颗子对她说:“要和中药煎熬服,那妇女点头道谢.,后那妇人随丈夫调到省城工作.二十年后.我已长大成人,一天上午,一辆军用小吉普一下停在院子门外,这妇人同一位年轻漂亮姑娘一进院就"方妈妈,方妈妈".叫个不停.我妈一出来,她就硬把一大包东西塞给母亲说:"自从那年服了侧柏后,身体康复就怀上了."她指着身旁姑娘说:"二十年了,女儿已考上清华大学."要出院子时,她双手握住母亲手说:"到成都一定来成都省委大院找她."
你看这侧柏树,它在这里已经几佰年了,见证了我们院内的兴衰,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我抬头望着侧柏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那是五九年"粮食关"沒米下锅,母亲为保全家六口性命,上五里山掏野菜,"脚鸡苔".在山上被一起上山黑心人扔掉,迷了路,在荒山野林中伏在背篼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在她树林边打死一只大豹子.,一有空我总是树下看见毌亲守在树下晾晒她的身影在落日的余晖中拉得很长很长。每当我放学回家,看到这一幕,心中便充满了温暖和安宁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长大,离开了家乡,去往了远方的城市打工。但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门口的那棵树始终是我最深的牵挂。
每当春节回家,看到那棵树依旧矗立在家门口,心中便涌起一股说不出的亲切和感动。侧柏树依旧挺拔,依旧粗壮,它仿佛在告诉我,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家乡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记得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搞浮夸大炼钢铁,街段主任带领一伙男人进院砍树炼钢.被父亲与李大伯拦住,父亲说:"这是全县唯一的老树,应保存."正当父亲与街主仼争论不休时,中医外科李大伯从屋内拿出一夲翻黄的<<夲草纲目>>冲了出来翻着书大声念着:"侧柏叶,侧柏果,专治红崩白带,月经不调,产前产后身体虚弱,鼻出血,咯血,尿血.......".他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恼,我带头拉起院内老少,组成一支护树队围住侧柏老树,人在树在,与树共存!。
一九六八年夏天,家乡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风,许多树木都被连根拔起,房屋也受到了损坏。当我从石棉县修路赶回到家时,看到那侧柏老树依然屹立不倒,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它们不仅守护着我们的家园,更象征着家乡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如今,父母亲已经离世,但每当我站在那棵树下,就仿佛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的身影,听到了他们亲切的话语。见证了我们院內的点点滴滴,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和情感。
记得下乡插队时与成都知妹恋爱上了,每次进城这侧柏老树成了我俩约会地点,一次她在树下对我说:"我要去西安大学了,我走后你要照顾好自己,我知道伯父去世,伯母去雅,无人管你........."她说到这儿,靠着我肩哭了......。
每次我走到树下就想起她,如果她还沒有忘掉我,,她再来荥经,会站在这棵树下,静静地回忆过去,守望着我俩的曾经,因为我知道,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荥经这棵树同我俩同心,将永远屹立在那里,成为我们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这棵树,不仅是我童年的伙伴,更是我精神的寄托。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的青春,我的爱情,也见证了家乡的变迁。它是家乡的象征,是游子的牵挂,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守望。
时光转眼,一恍到了,旧城改造.县拆迁办再三要砍掉这棵侧柏老树.我火了,不怕县政府保安几次阻拦,三进三出,网上发帖,呼吁保树.我已六十六了,愿以这条老命与树共存.并复印66份上访中央省地政府.关于国家保护稀有树的红头文件一并层层上书.得以拆迁办主任王富林找林业部门,这老树才幸存下来.
五十年与老树一天天过去,曾经的美好已经变成了淡淡的回忆和忧伤.
今年县上举办"记念知识青年下乡五十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孟萍她从成都开着小车赶来参加.一到就在大会组委会找到我.
演出开始,我同她又再次同台表演芭蕾舞剧<<白毛女>>,她感情失控,哭了...

作者 方仲贤,四川作家,雅安市作协会员。曾任《重庆文化报》特约记者,荥经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重庆文化报》《东方潮》《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林业报》《四川农村报》《雅安日报》《上海文学》《北京文学》《辽宁文学》《长江文学》等报刊网站。1997年荣获重庆市文联举办庆香港回归征文银奖,2016年先后荣获雅安市政府举办的征文《蒙山忆雨》《美哉瓦屋山》等奖项;作品被武汉、重庆多处收藏。2008年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个人专集《太阳谷》《鸽子花恋歌》,《岁月留香》现有两部长篇小说、两部电视剧《鸽子花恋歌》及《茶马古道》等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