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旬刊》2024年第24期● 文艺理论
论中国古代文艺的“出新意”与“寄妙理”
● 小说荐读
《『期 望』不知心恨谁》:杨 洋(黑龙江)
● 诗歌人生
《半弦月(外二首)》:崔汉朝(河南)
《思念父亲——“父亲节”写给父亲的诗》:萧彦昕(陕西)
《青春活力(外二首)》:露 海(青海)
● 诗词鉴赏
《七绝·夏至》:陈 宏(四川)
《再忆父亲(外一首)》:凌远科(广东)
《花 语》:褚晓江(江西)
《临江仙·送友远行》:宋清武(辽宁)
● 光影视线
《潮州景色》:林文强(广东)
● 散文随笔
《一杯清红 百岁康宁》:陈光荣(福建)
《花开 岁岁年年》:毛伶燕(广东)
● 诗意中国
论中国古代文艺的“出新意”与“寄妙理”
文艺创新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必然要求与基本规律。出“新意”寓“妙理”,成为评论文艺的重要标准与指导实践的金玉良言。中国古代将音乐与诗歌作为兴邦治国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艺术创新性与深刻的人文内涵。汉字书法被视为“心画”“心学”的“玄妙之伎”,在善于变化的艺术技能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古代视“画”为“圣”,绘画乃“道之质”“德之文”,“类万物之情”,可“成教化、助人伦”,以技法创新传达事理人情。中国古代文艺注重思想情感性与艺术审美性,强调艺术表现的创新与化育人心的效果,在体现浓厚时代政教色彩和积极向上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呈现出“专、精、深”与“新、达、妙”的艺术境界。
—— 摘自《文艺理论》2024年第6期
作者:郑倩茹
『期 望』不知心恨谁(小说)
杨 洋(黑龙江)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晋王李克用挥师南下,在前往汴州途中遭到黄巢军队偷袭,幸亏自已队伍里有个叫戚旺的,身手矫健,才得以保全性命。返回军营后,戚旺得了大封赏。
那一日,戚旺骑马围猎时,晋王的二女儿见戚旺才貌双全,十分欣喜,回去后跟晋王说起,于是晋王便派手下大臣盖寓来说媒。盖寓亲自到军营拜访戚旺,开门见山告诉了他。
戚旺大吃一惊:“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我从军前已有家室,虽然膝下无子,但既有发妻,便不敢再耽误二小姐。”
盖寓点头道:“二小姐的意思是,既然没有孩子,和离就是,多给些金银补偿即可,这可对你今后的前程大有好处。”
戚旺连忙摆手:“我与发妻情深意笃,她既没错我又怎能和离?大人休要再说!”
盖寓见戚旺甚是坚定,便也不再多言,直接回王营复命去了。戚旺觉得自己离家太久,虽然也陆陆续续给家里写过几封书信,但山高路远又逢战乱,也不知家里能不能收到,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把家人接到新城,即使不在军营内,这个距离也方便照应,就赶紧托人回了老家。
不久后,戚旺读过几年书的事就传到晋王耳朵里,本就深受晋王器重的他,随即便被晋王任命为营内的御用史官,专为晋王修书立传,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晋王一切大小事务均要为戚旺所知悉,自然便得知了主上的喜恶,前途也算一片光明。
这天,戚旺整理既往案卷时,看到两个卷轴混入一栏,便打算看过内容后重新归类,这才发现两个案子却是关于同一个人的,一桩感天之孝,一桩通奸之淫。
这当事女子的丈夫离家数年,下落不明。当地兵痞烧杀抢夺,收不上银钱的就要抓苦力,女子眼看公婆体弱又家境贫寒,天不亮就去倒夜香,天黑了还在缝衣服,只为挣点银钱图公婆安稳,直到晋王扫平流寇,将该地收入麾下才还了百姓安宁。因此,公婆请人禀报晋王,欲表彰儿媳孝行。
可晋王十分为难,按理来说,这儿媳没有撇下公婆,还自己浆洗洒扫供奉二老,理应表彰,可这时却有人说该女子生性淫荡,交给兵痞的银钱是与当地富商通奸所得。正常来说,通奸这事是母家私事,依族规或浸猪笼或杖腹,本不用晋王定夺,可女子远嫁而来,当地并无父母族人,其公婆又坚决否认儿媳通奸之事,因此只能上报晋王以定夺。
戚旺也是觉得惊讶,这案发之地正是自己老家所在,想来那边已有战乱。好在父亲有个医馆维持生计,这年头倒也没人为难行医的,再加上妻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应该也不会与富商兵痞发生纠缠,便在向晋王回禀修史进度时,提及此事,建议这两案诽誉相抵,让该女子继续赡养公婆就是,也不要再提什么表彰。
几个月后,家人终于被接到了新城,戚旺换了便装快马加鞭赶回城里,却发现只有母亲一人。母亲一见他就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他走后半年,就有流寇到城里冒充兵痞作乱。本来家里有医馆傍身,日子倒也不算艰难,可他父亲得了急病,只得卖了医馆换钱治病,日子也愈发难过起来,多亏儿媳孝顺,倒夜香、挖草药、织布摆摊不辞辛苦,这才让家里勉强维持。后来终于熬到晋王的军队来了,流寇没了,却忽然起了流言蜚语,说儿媳与富商通奸,有鼻子有眼的,一群地痞流氓还天天上门骚扰,公婆气不过,才托人写了状纸上交给晋王。
儿媳在那时候起早贪黑,本就伤了元气,又因诽谤而心中郁结,一气之下病倒,没几天就过世了。戚旺父亲病情刚有好转,可受了儿媳过世的刺激,几个月后在悲愤交加中逝去。母亲绝望不已,在自尽时被邻里劝住,说无论如何也要等儿子回来。想不到半月之后,竟有小厮驾马车而来,说是儿子得了晋王赏识,现在要接家人去新城享福。
戚旺听了痛哭不已,把母亲安置了便派人严查流言之事,还请求晋王表彰亡妻,晋王深表同情,发文书旌表,还派人抓到造谣的无赖,就地处死。
尘埃落定后,盖寓又来找戚旺,说逝者已逝但高堂尚在,岂能无人侍奉?
戚旺知道盖寓这是在说二小姐的事,便也不再推辞,随即入了二小姐的府邸当起了赘婿。婚后,戚旺向晋王表示,修史已告一段落,自己身强体壮还是应该带兵打仗,晋王自然也不反对,就提拔戚旺成了先锋将军。
此后几年,戚旺与二小姐夫妻和睦,只是一直未有子嗣。这让戚旺和母亲都很着急,二小姐更急,找了不少名医前来诊治,可都说二小姐并无病症,耐心等待即可。终于在成亲五年后,二小姐有了喜脉!
母亲一向身体孱弱,再加上家中一系列变故,本就大限将至,来到新城有了名医诊治才多活了五年,如今看到二小姐有孕,心里吊着的一口气散了,没几天便去世了,戚旺悲痛欲绝,府里一应事务全甩给了管家。
这管家是二小姐身边的包衣奴才,办事得力行事稳重,深受夫妻二人信任。这天,戚旺派管家去远郊办事,管家半夜才回到府里。他走进屋里却发现灯油没了,折腾一大天也疲乏得很,就直接摸黑更衣,准备倒头就睡。
往床上一趟,管家摸到枕边有人,不禁打了个冷战。他愣住了,自己的妻子被戚旺派去为老太太诵经,今夜应该回不来才对啊。正纳闷呢,院子里忽然灯火通明,紧接着房门就被一脚踹开。
光亮之下管家才看清床上的人,这是二小姐,衣冠不整的二小姐!管家傻了,瘫坐在地上,此时的二小姐迷茫地睁开眼,半天才发出惊叫,急忙用被子挡住自己。
门口的戚旺怒斥:“你们这对狗男女,我母亲新丧刚过,你们竟趁着我守灵的功夫干出这等勾当!”
管家心如死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认错,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二小姐回过神来,瞪着戚旺道:“让他们都出去!”戚旺身后的众人架着双腿瘫软的管家,一同退了出去。
二小姐盯着戚旺,缓缓开口:“是你?”
戚旺冷冷地看着二小姐,也不说话,二小姐见状继续说:“你走之前给我续了茶,我喝完就不省人事了。你还提前把丫鬟支走,茶里有药对不对?你为什么这么对我!”
戚旺淡淡地说:“五年前,我回绝了盖寓,你就派管家到我的老家,找了地痞无赖造谣生事。”
二小姐的身子猛地一缩,惊恐万分地看着戚旺:“你在胡说些什么!”
戚旺冷哼了一声:“能有什么事是五年都查不出来的?其实在和你成婚之前,我就查到那造谣的无赖是管家找的,他本就对我的妻子垂涎已久,被骂之后一直记恨在心,忽然有个人出钱让他诋毁我妻子,他当然乐意!”
二小姐低下头,躲开戚旺的目光:“那你为何还与我成婚?”
戚旺笑了笑说:“这五年里,我带着先锋营的将士,以作乱之名,将昔日那些无赖全部当街杖毙,又以通敌之名抓捕当日那些富商,追捕之时有个伤亡也无人过问。只有你,我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作了你府里的赘婿。”
二小姐似乎想到了什么,抬头盯着戚旺道:“我本以为你没了妻子,就能好好跟我过日子。既然你执意如此,那我也不想隐瞒了,这一切都是我干的,可是又能怎么样呢?你以为这些事能从我府里传出去?”
戚旺似笑非笑地开了口:“你知道我父亲之前是开医馆的吧?娶了你之后,我一直私下服药,这才不能生育。满城名医都给我把过脉,知道我身体有问题,不敢明说而已。我这是见母亲命不久矣,想着她唯一记挂的便是我能有个孩子,才停止服药让你有孕。”
“那又如何?”
见二小姐一脸费解,戚旺继续说:“你试想一下,所有的名医都知道我不能生育,你却怀了孩子,加上今天管家这事儿,别人会怎么想?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府里的人不说,军营里不传吗?新城百姓早晚会知道!”
二小姐大怒:“我要让父亲杀了你!”
戚旺站起身,似乎身体因卸下重担而挺拔了些,火光映照下,却发现年轻儿郎竟也多了几丝华发。他淡淡开口:“五年前我便不想独活,只是母亲尚在,我不得不尽孝。如今你要杀便杀,杀晚了,我就到处宣扬你与管家通奸之事!”
二小姐发现硬杠不成,便开始上演苦情戏:“相公,当初是我懵懂无知,我只是想败坏她的名声,让你休妻,后来发生的事我也不想啊!况且你我夫妻一场,这五年来一向恩爱有加,你当真要逼死我吗?”
戚旺看着眼前的人梨花带雨,面无表情地转身看向窗外:“你不会死,堂堂晋王二小姐怎么会死?像你这样的人,只会杀了今晚在场的所有人。我已经生无可恋,你只管杀,那些狗腿子也是罪有应得,可是你却要成为一个背着通奸名声的寡妇。至于孩子,你也不用惦记,我服药这么久,这孩子必定留不住。”
二小姐终于崩溃了。在一片哭喊叫骂声中,戚旺走出门外,自顾自念叨着:“我有过世界上最好的妻子,只期望来生能再见……”
半弦月(外二首)
崔汉朝(河南)
半玄月
那是我小时候的秋千
半玄月
那是我吊在树上的吊床
夜半时分
那轮弦月挂在树上
我躺在半弦月里
摇摇晃晃
听着母亲爱怜的摇篮曲
我在迷梦中听母亲轻声细语
不停地发自内心呼唤着
心肝宝贝
夏夜
我躺在半弦月里
仰望星空
静谧的星空
眨着眼睛的星星
对着我咧嘴笑
我也对着星星微笑
半弦月消失的日子
是妈妈最不开心的日子
因为我总是吵着要妈妈给我一个半弦月
给我一个挂在树梢上的半弦月
妈妈把心捧给了我
心痛地对我说:
给你
这就是半弦月
把星星捧在手心
在夏天骄阳里
大地像退了一层皮
被阳光灼烧
等到秋老虎施威的时候
沉闷的天气
让人们身上湿热
树下、草丛、溪边
花斑蚊子伸长茅刺
在肉体里探伤
温度依然高烧
我大口呼着空气
连吸气的力气也没有
搬运一根木头
我要承受千斤的烈日
拖动一节钢轨
我要撒尽一河汗水
我盼望白天尽快在眼皮底下消失
夜晚把星星捧在手心
编 织
春夏之交
柳树的藤条柔细
我用许多柳树的藤条
编织成漂亮筐篮
编织成藤条的器皿
用它盛放东西
柔柔的藤条
在手中细细腻腻
我编了许多筐篮
乡下逢集的时候
拿到街上换钱
换完钱
继续编织
尽管双手都磨成了厚厚的茧
我还是努力编织
我用柳树的藤条编织着美丽的梦
【作者简介】崔汉朝,男,河南淮滨县人,第五届、第六届县政协委员,在《中国安全生产报》《河北工人报》《劳动保护》《建筑安全》《珠江时报》《都市作家》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
思念父亲
——“父亲节”写给父亲的诗
萧彦昕(陕西)
夜已深,台灯下清癯的面庞
挂满了忧伤。是什么
让我无法安眠。甚至
还把思念写在了脸上
定位在父亲节这一特殊的时刻
永远都无法卸载。因为
刻在了心尖 直到永远
手中滞笨的笔 在颤抖
用我一生所学。都写不尽
写不尽父爱如山
今天是父亲节 可是
父亲啊 您从来不知道
世间还有父亲节这个节日
我也从未给过您一句祝福
拾起昨日的残梦 欣慰
还能给您洗洗脚。修剪指甲
给您拽拽腿 揉揉肩
想再一次的呼喊您
我敬爱的父亲。就算是在梦里
也变成了一种奢望 泪也罢
哭也罢。只能把慈祥的父亲
找回来 小心翼翼地
回放。不断的回放
生怕泛黄的边沿再起褶皱
即使这样 也能把从前回味
凝望着您。坚毅的眼神
平生未了的志气。在嘴角
凝聚着人间的浩然正气
永久的成为一幅画像
【作者简介】萧彦昕,男,陕西商洛人,作品散见于《人民代表报》《文化艺术报》《陕西农村报》《灌河文学》《南粤诗刊》《延河》等报刊及选本,偶有获奖。
青春活力(外二首)
露 海(青海)
无悔的青春
有阳光、自信、朝气蓬勃
想做夜里的
一道光,刺破苍穹
把委屈和耻辱从不放心上
驱散黑暗
挥洒美好青春的舞姿
逆境里,相信
一定会有一轮崭新的太阳
擦亮梦想。心跳如鼓
敲击生活的乐章,向着前方
义无反顾的奔跑
岁月的痕迹里
有过自己绽放出的光彩
一粒种子的隐喻
骨子里,就
孕育着一种美好的希望
回归生命
感恩到来的春天
与农田里,擦着汗水
疼爱自己的人
一生苦短
而生命却顽强不屈
为了报恩,只想着
发芽成长,春华秋实
抬头望夜空
一粒种子如黑土地里的一颗星星
黄昏散步
黄昏的光线
不刺眼,温馨而美丽
一步一步,穿梭在烟火人间
触景生情
做田野里的一株禾苗
路边的一棵树,一朵小花
河里的一朵浪花挺好的
跟谁都不去比,和谁都不去争
有些幸福是可以确定的
例如,一少妇领着孩子赏花
向还在干活的一位老人问了个好
人和车都有确定的路途和方向
黄昏散步,另一种收获
聆听水流的声音,归巢的鸟鸣
可获得慢生活的那一份从容
【作者简介】露海,作品散见于《西海都市报》《拉萨日报》《库尔勒晚报》等报刊及网络平台,有诗歌、散文、小说、论文获奖,曾荣获“全国十佳优秀文化工作者”。
七绝·夏 至
陈 宏(四川)
夏至炎炎暑聚时,
莲开并蒂映清池。
蛙鸣叶底添幽趣,
晃动荷香入好诗。
再忆父亲(外一首)
凌远科(广东)
苍葱满目忆亲颜,父爱如山耸昊天。
岁月沧桑凭奋发,风云变幻倚腾旋。
贾商耕读箕裘振,儒易堪舆诗礼传。
每念音容肠欲断,长朝乡梓暗潸然。
醉赏银妃李
琼山翠岫果香浓,华李银妃映日红。
串串珠圆盈笑意,枝枝玉润醉熏风。
娇甜神韵瀛寰颂,婉丽妖姿湖海崇。
甲秀岭南声誉远,缘何卓绝问天公。
花 语
褚晓江(江西)
时有诗书放眼明,
共怀唯见暮云横。
小园一朵花新发,
侧耳惊闻细语声。
临江仙·送友远行
宋清武(辽宁)
风烟万里送君行,江水悠悠天涯。碧水蓝天抱春晖。骇浪千高英豪,勇者乘长风。
孤帆远影连夜奔,无语淡月恬云。对樽低眉话红尘。光阴如流水,我亦一叶舟。
潮州景色
林文强(福建)
【作者简介】林文强,男,1981年5月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在中摄协优秀人才高研班学习,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企业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新摄影群体工委委员,中国摄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评省十杰摄影家、省第九届百花文艺奖、省摄影金像奖创作奖,《大众摄影》“年度影像十杰”。
一杯清红 百岁康宁
陈光荣(福建)
自从曹操在《短歌行》里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后,这酒就悄无声息地成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惑缺的饮品。高兴时千杯不醉,胜利时举杯庆祝,痛苦时以酒消愁,忧虑时唯有"杜康”。酒,调节着人们的情绪,也酿就了无穷无尽的话题。
我有个同乡叫居田(化名),他对酒也有自已独特的理解。他过着平常人的生活,一生却与酒结下了不解的渊源。他百岁时仍常常在电话里跟我讨论着各种事儿,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每天早餐后步行去老人活动中心下象棋、打麻将。他是我那个并不起眼的小山村里寿命最长的一位老人。近闻,他活到了105岁离开了人世,我心中不免涌起诸多的感慨。
在我的记忆里,他似乎一直都是那个模样,精神矍铄,性格沉稳,朴素勤俭,深谋远虑,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奇异的癖好,唯一并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就是,每天晚餐时要喝上半斤清红酒了。他百岁之前没有什么大毛病,极少去医院看医生。知情人都说是“一杯清红,酿出百岁康宁”。
我们原来都生活在偏僻乡下的一个小村庄,总人口不过几百人。居田是我这个村庄里最有文化的,称他“居田先生”,写一手好字和好文章,祖上也都是读书人。我们是同一个生产队,家就在对面,大声喊都听得见,每天几乎都能见到。在我眼中,他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长辈。
他在八十年代中期落实政策时,从一个农民一夜间成了离休老干部,全家都搬到了城里居住。那时,我也去外省当兵上学十来年,我转业回地方时他已70多岁。有一次偶然在大街上碰面,在聊起他的生活时,他说每天走路、下棋、打麻将、喝酒。他认真地跟我说,每日晚餐时雷打不动的要喝半斤本地家酿的清红酒,哪天不喝就浑身不自在,己经坚持20多年了。这就是他这一生中最大的秘密。
本地家酿清红酒,就是用糯米、红粬和山泉水酿出的酒,纯手工,纯天然,纯绿色。在我老家农村家家会做,人人爱饮。听到居田老人独爱清红酒,我的面前顿时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次,我乘空骑车去看他,正好赶上他的晚餐时间。那是一个寻常却又美好的傍晚,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屋子都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居田老人缓缓地坐在桌前,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宁静而满足的神情。他伸出那双略显粗糙却依旧有力的手,轻轻地拿起那杯清红。他微微眯起眼睛,仔细地端详着酒杯,仿佛在欣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了起来,我想在他心里这清红酒一定是胜过人参汤。这是我欣赏一位九十岁老人喝酒的模样,专注而愉悦。
他对清红酒的青睐,始来久矣。我记得,早年时候每年生产队春耕插秧结束时,都要来一次全员参加的大聚餐。居田一上桌就拿块大碗倒上清红酒,神情自若地将酒凑近嘴边,先是轻轻地嗅了嗅,脸上露出一丝沉醉的表情。接着,他微微仰起头,嘴唇轻启,缓缓地让那清红酒流入口腔。他的喉结微微滚动,咽下那口酒时,脸上的每一道纹路都舒展开来,写满了惬意。他的眼睛半闭着,享受着那酒带给他的美妙滋味,那一刻,他仿佛与整个世界都融为一体。酒,在他这儿喝出了别有一番的滋味。
居田进城后,自己盖了单家独院,生活在快乐幸福中。对居田老人而言,饮清红酒那是他对生活的一种仪式感。每天品味着这酒,就好似在与时光交流,诉说着他的人生故事。他在这杯酒中找到了宁静与安慰,也找到了愉快生活的前行力量。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安静祥和,鸟儿在枝头轻啼,院子里的花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陪伴着居田享受这惬意而美好的时光。
他说,他从乡下搬到城里居住了几十年里,每天饮用半斤清红酒从未间断。我曾试着去想象,那一杯杯清红酒是如何在他的身体里流淌,如何带给他快乐、健康与长寿。也许,是那酒的醇厚与温润滋养了他,让他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
如今,他的身影和那端着清红酒的神情却长久地留在我的心间。让我明白生活不必太过复杂,只需一份简单的坚持,一份对日常的热爱,就如他对那杯清红的执着一般。
我端起一杯清红,轻轻地抿了一口,让那滋味在口中散开。我仿佛能感觉到居田在微笑着看着我,似乎在说:儿孙们,珍惜当下,好好生活。我想,我会带着居田老人的这份教诲,带着对那一杯清红的敬意,努力去过好自己的人生,去追寻属于我的那份健康与安宁。
我在想,人生亦如清红酒,也无非活得两个字:“清”与“红”。 红在清相衬下和颜悦色,清在红烘托下和善可亲,清红相搭得当,人生才会充满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幸福与诗意。
【作者简介】陈光荣,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协会员。
花开 岁岁年年
毛伶燕(广东)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此刻,我正坐在开满花的小院里,阳光透过枝枝桠桠的缝隙,泄下一地的碎金,也溶溶地洒在我的脸上,脑海中自然浮现的是汪曾祺《人间草木》里的这句话。
你瞧,这些花儿,它们真的很温暖,在风里轻轻舒展着腰肢,苍翠如碧的叶片偶尔不经意相触,又马上羞涩地弹开,似有若无的香气暗暗浮动,带着微醺、微甜的气息。
每一株花都是一个小小的精灵——在与我的深情对视中发出了盛情的邀请。交换彼此的秘密,探访彼此的心灵,我深深沉醉于这样人花皆不语、温情共相伴的清浅光阴。
一直以来,听过无数次“海棠”的名字,但并不认得此花。第一次从友人那里知道它也是海棠时,很是惊讶。想象中,“海棠”都是像牡丹一样的“大家闺秀”,端庄不失妩媚,就连名字念起来,都是响亮而悠长的。没想到,眼前的这一株,花朵竟是如此繁密、娇小。瘦长的嫩茎顶着一朵朵的小红花,两到三片花瓣中间是如针尖一般细小的蕊,走近了方能看得真切。它叫“铁海棠”,仔细看那花叶间,确乎竖起许多坚硬如铁的利刺,使得这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一般的花朵倒多了一股锋芒、一丝倔强,可细细观赏,却不敢碰触。
友人说它极好养。自将它安放在小院至今,竟真的四季常开。其实,只不过是新的花朵将凋零的片片落红掩盖。于是,什么时候看过去,它都在那里,红花点缀在绿叶间,不蔓不枝,相顾无言。久了,会让人生出一种古井无波、时光不前的悠然之叹。
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多么像一位矜持而高贵的女子,虽失了迷人的香气,却守住了心底的秘密。海棠,海棠,在唇边呢喃着她的名字时,似乎还能感受到它藏在花叶间的那一份未曾宣之于口的绵绵情意。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当《茉莉花》的旋律在耳畔缓缓萦绕时,茉莉花的芳香也在微风中悠悠飘散。寻着这暗香,一眼便看到大红陶瓷盆里立着的满枝的绿和点缀其间的星星点点的白。
茉莉的枝柔嫩细长,有弯而不折的风姿;叶薄而鲜翠,在阳光照耀下叶脉清晰可辨。萎了的茉莉花瓣隐隐透着一种淡淡的紫色,淡绿的花骨朵儿在纤细的花托的包裹下安然沉睡,那好不容易从密密层层的叶间探出头来的“玉盏”,优雅地将片片素洁如凝、莹润如玉的花瓣徐徐展开。
一阵清风拂过,水珠儿调皮地滑进了一簇簇绿叶里,不见了踪影,唯有朵朵小白花亭亭玉立于枝头,如芭蕾舞者洁白的裙裾,白得耀眼、白得炫目,勾起无尽的情思。
自古多情伤别离,此去经年,许是望穿秋水韶华易逝,许是山长水阔再无归期。若可以,“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里与所爱之人白首不相离,与故土家园相恋更相依。
院子的一角有一棵桂花树,与其它或婀娜多姿或俊逸挺拔的花木相比,它显出一派天然的笨拙和粗粝。灰白色的枝干粗而壮,向旁侧四散开去,椭圆的叶片摸上去硬硬的,呈现出一片墨绿的深沉。一阵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一片哗然。
母亲对它格外珍视。每到金秋时节,这棵桂花树便成为小院最耀眼的存在。如米粒般大小的桂花像约定好了似的,一齐露出欢颜,一层层、一叠叠、一簇簇、一团团,缀满在绿叶之间,开得那么热烈、那么灿烂。
中秋临近,母亲便带着我们摇桂花了。在桂花树下铺上白布,踮起脚,使劲摇着桂花树的枝干,金灿灿的花朵便从枝头轻盈地飘落下来。落在白布上、落在我们的头发和衣袖上……
第二日,母亲细心剔除花梗,挑选出一朵朵大而完整的桂花,倒入凉开水中小心翼翼地洗净,捞出来用竹筛沥干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再薄而均匀地铺开于簸箕中,在阳光下晾晒。最后,将晾晒得差不多的柔柔的、香香的桂花与适量的白糖拌匀,装入一个大大的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每逢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便拿出这自制的桂花茶来招待。只见她轻轻舀出一勺放在杯中,不一会儿,腌制过的细细的、碎碎的桂花便在滚热的水中舒展开它的花瓣,阵阵香气随着升腾的水汽在屋子里徐徐飘散。轻轻啜一口,桂花的清芬、白糖的清甜浅沁入喉,令人齿颊生香,回味无穷。
不知从何处得了一包太阳花的种子,找了个空花盆种下去。过了些时日,那小小的花种便迫不及待地钻出了黑黢黢的泥土,不经意地和我们打了个照面。我惊奇地发现,那纤细而娇弱的嫩茎顶着淡绿的芽儿,竟像有人指挥似的,都面朝阳光照耀的方向,微微曲身,如同弯腰致谢的优雅绅士。
谁知,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将花儿们摧残得七零八落,太阳花虽未折断,但也如醉酒一般的东倒西歪了。谁知,接下来的晴天朗日似乎给它们注入了巨大的能量。茎愈发的茁壮,叶愈发的鲜亮,又挨挨挤挤、整整齐齐地面朝太阳,拥抱阳光。
看到它们,就仿佛看到了一种向阳而生、沐光而行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黄永玉说:“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太阳花的盛放可不就是这样?
汪曾祺还曾在《人间草木》中说:“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汪曾祺爱着花,各色的花在他的笔下绽放,每一朵都带着时光的味道;我爱着花,各色的花在我的心上绽放,每一瓣都温暖了我的烟火人间。
【作者简介】毛伶燕,女,多篇散文、随笔、论文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今日教育》《青年文学家》等报刊发表。
诗 意 中 国
来源:新华社

《作家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狮龙文化传媒 主 办
合作伙伴:诗经故里文化传媒
《中华诗经阁》、冰心文化传媒
主 编
陈 宏
主要栏目
小说故事
格律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投稿邮箱
zuojbjb@163.com
一本致力于推广优秀作家作品的刊物
一个为作家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著名书法家、唐诗研究院高级顾问
作家王忆唐题写刊名
教育部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当代诗联名家李景宁为本刊题写楹联
——文炳千秋欣创刊;梅香万里喜怡心。
本刊顾问由封面人物、领航人物
专家学者、编辑记者
律师及嘉宾组成

征稿通知
《作家旬刊·原创版》长期征集小说、故事、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字数在5000字以内。投稿时请附作者生活照一张和200字内作者简介发送到邮箱:zuojbjb@163.com。来稿超过10个工作日未见采用,可另投它处。
稿酬标准
作品发表12小时内,自然点赞数在20以上的,稿费20元;点赞数在50以上的,稿费50元;点赞数在100以上的,稿费100元。作品发表后,请作者主动加官方微信,以便领取稿费;作品发表12小时后不领取稿费,视为支持平台建设,不再第二次发放。
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如果读者发现刊物中的错误,请致信本刊,我们将给予适当的奖励以示感谢。
签约作家
担任《作家旬刊》签约作家,须具有一定创作实力和作品积累,并渴望提升空间的诗人和作家,详情请联系微信:china69888办理。首届签约作家证书为釉黑色烫金荣誉证书。

《作家旬刊》接受各地企业、各界人士赞助,赞助名单长期公布在“特别鸣谢”栏目。同时,欢迎业务合作,共谋发展,有意者添加官方微信:china69888(备注“赞助”)。

☞ 请点击下方“收藏”键收藏本刊
☞ 请点击下方“分享”键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