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是一生的魂
——耄耋老人张治廷先生夫妇回乡记
2024年6月23日是今年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旅居北京的甘肃省镇原县南川乡桃园村耄耋高龄老人张治廷先生暨夫人刘玉兰女士,乘长子休假之期驾车专程千里迢迢从长居首都北京的次子张波处赶回镇原县南川乡桃园故居,在桃园村党总支书记张红绒和村史馆建设者秦颖儒先生陪同下莅临桃园村史馆参观指导。
张治廷先生早年在桃园村当过生产队长,负责筹建了桃园历史上第一个村学,担任村学老师,上世纪七十年代赴华北油田当合同工,因吃苦耐劳成绩突出转为正式工,他追求卓越,德才兼备被华北油田任命为厂长,后调油田纪委工作至退休,他们夫妇二人关爱家乡建设,不忘初心,牢记村史,2023年他们全家悉知筹建村史馆,激情捐款一万元人民币,为村史馆建设和编纂出版桃园村史贡献了力量。
张治廷先生暨夫人刘玉兰女士家国情怀浓,教子有方,长子张涛在华北油田二级单位担任多项重要中层领导职务,业绩辉煌。次子张波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某研究所所长,在国家顶级学府为国育才,为故乡人民和庆阳人民争了光。
6月23日张治廷先生一家三人由长子驾车陪护从北京一路顺风回到家乡,村史馆组织筹建负责人,村史编著者秦颖儒同志接待并邀请他们在镇原县城私房菜馆吃了镇原老席佳筵,之后莅临桃园村史馆参观。虽然八十多岁高龄,张治廷对村史6个展馆兴趣很浓,往事回忆清晰,认真阅看倾听讲解。对建馆编史评估很高。参观结束后应邀到桃园村部坐谈,他动情地说:“桃园村史是桃园村民的血脉文化,是桃园村的新地标,是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和助推器。不忘乡愁,就是不忘村史。今天我们特别高兴回到故乡,实现了许久的夙愿。桃园村容村貌变化很大,现在的桃园村部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川人民公社、镇原县人民政府办公设施条件都好。这是党的惠民政策带给咱们富国富民的结果!”
乡音乡情是每个故乡人的一生之魂,是世世代代改变不了难以忘怀的情愫。张治廷的故乡之行,所见所闻都亲切、舒畅,令他们感慨万千,他说:多想留在老家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