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与老母庙
文/琴棋书画
不知为何,对西安的“骊山”情有独钟,甚至超越了“秦兵马俑”。或许因为那里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还是因为那里有扬贵妃的“温泉华清池”,亦或是受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玄宗与扬贵妃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之所惑……。
上月有幸和两位老友一起登上了骊山。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5公里,主要由东向西组成。是秦岭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地貌类型属于受流水侵蚀的中起伏低山,海拔1000—1200米,最高处九龙顶为1302米。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
骊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骊山被誉为“华夏神山”,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被众多历史名人所赞颂。唐代王之涣的《登骊山》一诗中有句,“偶然携手人相送,登高怀古自多感。”著名诗人杜甫也曾经在《骊山行》一诗中,对骊山赞叹不已。
“骊山俯瞰秦川阔,
渭水环流万木稠。”
将骊山的壮丽景色和秦川的广褎无垠展现的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骊山的赞叹之情,深受后人的喜爱和传颂。 骊山,因景色翠秀、山峦蜿蜒、云雾缭绕、山水交融、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壮观。“骊山晚霞”也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沿华清宫往上走,在骊山半山腰,有一座老母庙,其中有老母宫、老母殿等建筑。位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之巅。是为了祭祀骊山神女(女娲)而建造的。女娲在道教中被誉为骊山老母。据历史记载,这座庙宇最初建于秦代,随后在唐代被改为道觀。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和清朝顺治时期都对庙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增修。占地面积达八千余平方米,包括三仙殿,祭殿,主殿等。自古以来,老母庙一直是骊山上的著名道觀之一,供奉着女娲这位远古尊神。老母殿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承载着历史人文价值。
老母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庙内供奉有骊山神女的塑像以及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人的铜像,展示了骊山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内涵。此外,庙内还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骊山老母又称梨山老母,无极老母或古女神,是人类始祖之一。她与伏羲、神农并称三星,被尊奉为神圣女神,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她不仅创造了人类,还修补了天空和拯救了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她用五色石补天,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使天地恢复平衡,人类安居乐业,她以德化人,扶持正义,教人多行善事,勿作恶迹。骊山是她炼石补天的地方,她在此地治理世界,被誉为骊山母,后来被誉为老母。老母殿一直被视为信仰圣地,不仅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膜拜,也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据《华清池史话》记载:天宝(751年)唐玄宗与扬贵妃在长生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天盟誓后,在老母殿旁栽植了第一棵树,(图3)因此树为唐玄宗与杨贵妃所植,又感悟骊山老母的灵气,树身一人高处渐显猪八戒脸型,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游骊山看到此景,便在他的《西游记》中演绎出黎山老母(骊山老母)这一情节。为坚定唐僧师徒的取经信念,便推出了撞天婚招女婿的舞台艺术形象,为读者提供了奇妙与难忘的神话故事。
若大的华清宫景区就在骊山脚下,山上文物胜迹众多,自然景观秀丽,遍布着峰火台、老母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清苑、三元洞等众多著名景点。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圣地,离宫别墅众多。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峰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七夕盟誓”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并一起栽植了“第一棵皂英树”,留下了沐浴更衣的“温泉宫遗址华清池”,(现称 海棠汤)。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现称 兵谏亭) 这难道是巧合?骊山不愧为“神山”老母也不愧为“神母”。骊山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景观;老母则以拯救人类、匡扶正义;彰显着除恶扬善的灵气,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信奉者前来进香、朝拜、游览、探访。
骊山与老母庙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也是许多文人雅士追寻灵感和精神寄托梦寐以求的最佳场所。但愿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灵感和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李雨春,笔名:琴棋书画,原籍河北深州人,现居邢台市。曾任原长征汽车厂组织部长,分厂书记等职。酷爱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作品曾在《华夏文学》《牛城晚报》多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