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上立丰碑,稻花香里有英名。6月23日上午10点,乔永庆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草坡村隆重举行。
曾经与乔永庆一起工作过的原阳、封丘的老同志,郑州、新乡、平原示范区的领导、嘉宾,新闻媒体记者及亲友60余人出席了开馆仪式。
仪式上,乔永庆书记之子乔东风、乔向阳为纪念馆揭牌,河南省青少年素质发展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董新忠为纪念馆授予“河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牌匾。乔东风在致辞中缅怀了父亲为党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并代表家人向前来参加开馆仪式的领导、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后,大家步入纪念馆参观。纪念馆位于乔永庆书记的老宅院子中,座北向南,三间瓦房。馆中以图片、文字、实物的方式,记述了乔永庆书记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原阳、封丘两县引黄种稻、造福百姓的光辉业绩。重温那些峥嵘岁月,每一位参观者无不动容。
在座谈会上,河南省卫健委原副主任孙恒英、封丘县人大原副主任胡宁义、原阳县政协原主席刘宗训、原阳县人大原主任李春民、平原示范区人大联络处原主任王长会、平原示范区政协联络处主任王相民、原武镇党委书记杜兴平、韩董庄镇镇长郝健等先后发言,他们或讲述曾经与乔永庆同志并肩战斗的岁月,赞扬他对党忠诚、关心群众、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高风亮节,或者追念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小事见精神,表示要把纪念馆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在新时代继续发扬乔永庆老书记“拉车的上坡,烧窑的赶火,唱戏的飞板,战场上的肉搏”的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代贡献力量。
乔永庆,1938年7月出生于原阳县韩董庄乡贺厂村,1952年加入共青团,1954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任共青团原阳县委书记,1965年至1975年10年期间,担任原武公社社长、主任、书记,他带领群众引黄灌溉,根治盐碱,栽种水稻,使“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蛤蟆叫,出碱不出粮”的原武公社变成了“地成方、树成行,排灌畅通无阻挡”的豫北小江南,原武人均产粮由1965年190斤上升至1975年1500斤,1973年8月14日《人民日报》以长篇通讯《引来黄河水 碱区稻花香》报道乔永庆同志引黄稻改的事迹。1980年至1989年,乔永庆先后担任封丘县委副书记、县长、政协主席等职,他将“水稻办公室”设在距离县城30多里的水驿大队部一间屋子里,奋战数年,使封丘由“红薯、红高粱、红辣椒”的三红变为“白米、白面、白棉花”的三白。1989年2月,调任新乡市政府副秘书长,主抓农业。
由于长期拼命工作,乔永庆同志患上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肾炎和心脏病,但他一直埋头工作,以致耽误医治。1992年6月19日,乔永庆同志病世,年仅54岁。
在他去世6周年时,原武村民自发在东街玲珑塔旁为他立碑,纪念他引黄稻改,造福百姓的功绩。乔永庆同志在原阳被称为“原阳大米之父”,在封丘被称为“水稻书记”。他无愧这些光荣的称号!(记者 曹道伟 通讯员 李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