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丝路之魂》有感
文/刘根科
拿到丁晨兄的最新散文集《丝路之魂》,基于对他前两部著作《迟到的欣慰》及《幽夐含光门》的深刻印象,便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赏读了多大半篇章。总的感觉是,风格依然,一如既往。还是那样朴实无华,亲切挚诚,清新素淡。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是娓娓道来。没有美轮美奂的华丽辞藻,没有苛求精彩的雕琢修饰,没有故作矫情的唏嘘感叹。一切都显得那么率直自然。但却能打动人心,以至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愚以为丁晨兄的散文确有民国时期文学大师朱自清的味道。
这部《丝路之魂》中最撞击我心灵的是“小巷往事”、“丝路之魂”、“生活杂品”栏目中的一些篇章。“小巷往事”,激起了我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历程的回忆。我与晨兄属于同龄人。虽然所处环境不同,但都经历了那段苦难与幸福、艰辛与温馨、悲痛与欢乐不断交替与变换的岁月,感同身受,历历在目,永难忘怀。好在我们都拥有了一个大致相同的晚年,也算是一种“迟到的欣慰”。“ 丝路之魂”中,作者用交通人特有的职业情怀,探颐索迹,引经据典,不惜笔墨,详实记述了丝绸之路和陕西境内各主要古桥、古道、古关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地位,使人加深了对交通建设史的了解,增进了对古代交通开拓者的敬慕之情。“生活杂品”可以说是作者的一缕怀旧情愫。其中有对几位已故师长、发小、同窗、挚友往事浓墨重彩的追述。字里行间彰显了作者是一位重情重义尚礼、知恩感恩报恩的性情中人。这无疑也与作者的家庭教养、生活閲历、职业生涯、个人修炼有密切关系。
作者简介:
1948年生,长安人,老三届高六七级,陕师大中文系大专班毕业,后考入省委党校经济类研究生班。1986年毕业后调入陕西省体改委,后任综合处处长。多次参与省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多位省长重要讲话稿的撰写。1995年之后调入陕西国资委任副厅级巡视员至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