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作家贝鲁平畅谈《兰香小说集》创作历程
文/袁德礼,摄影/垒娘
昨天上午十点,《浦江文学》杂志社总编陈柏有在浦南文化馆举办名作家贝鲁平畅谈《兰香小说集》创作讲座。作家记者教授张文龙,张春新,刘俊国,于翔龙,潘幽燕,袁世全,卫润石,陈明坚,王中王,顾之敏,许英,夏敏,袁清华,孙明,夏小康等各界名流参加了这场文学讲座。
贝鲁平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小说诗歌剧本等书籍。他在创作《兰香》这篇小说时,谈到:
小说集《蘭香》关注时代,关注人心,关注当下。记录中国近三十年来小市民的酸甜苦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伤痛,以及各种人物的生存百态。 在《夢中影像》中,單身男士蘇少卿每年清明上墳,路過一位年輕女孩的墓地時,總是逗留片刻,一次不慎摔倒骨折,在家養傷時夢見自己跟她在一起,且用手機為她拍了照片,醒來後查看手機,夢中所拍照片駭然出現在手機上,既感詭異卻又想再次見到她,這讓他的親友匪夷所思,而他卻愛上了這個夢中女人、而夢中女人就是墓中女人……情節曲折故事带有灵异色彩,却耐人尋味。《子夜麗人》中的主人公“我”是個編輯,在出版社設計圖書封面,一次夜場電影后,邂逅同一社區的殷珂小姐,兩人都喜歡看懸疑恐怖電影,于是互相留了微信。一次午夜時分,“我”突然接到殷珂小姐的電話,當“我”去她房間看到一個男人昏死在床上時,“我”震驚不已。這個將死的男人究竟是誰?為什麼會死在她床上?這情景誰遇上都會感到棘手,而主人公“我”如何應對呢?在《蘭香》中,外来妹蘭香開始到人家裡當保姆,後跟男主人有染,為他生了孩子,被女主人趕出來,
(著名书法家孙明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贝鲁平墨宝。)
回家鄉療傷後回到城裡當了按摩女,接觸形形色色男女,跟他们周旋。看似遊刃有餘,卻危機四伏差點被人害死。在《老街往事》中,則寫了上海老街的幾個中年男人,他們情況各異,卻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目標。主人公徐鑫甡是個老上海,快五十歲了却還沒成家立業。由於性格關係對談婚論嫁卻始終心有餘悸,然而終於通過親友認識了外來妹秦可丹,儘管才二十七歲,卻已離過婚最后跟她结婚,结局出人意料。至於《養老院》、《昨夜夢見了你》、《討債》、《病房》等篇介于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或許這些故事和人物會引起爭議。如《討債》中主人公的女兒,她為了父親的債務真能出賣自己身體嗎?讀者會有疑問,但耐心咀嚼,會產生共鳴。总之,《蘭香》探索人物命运和这个时代的关系,叙述那些在我们生活中曾经存在与消失的瞬间。小说结构严谨文字凝练,故事精彩令人回味,相信读者會喜欢。
自小說集《活著就是天堂》出版,至今已經過去十年時間。十年來除了外出旅遊、訪友,許多時間基本花在讀書、聽書和寫作上了。目標很明確,即延續上一本書的格局,一篇一篇寫下去,積累到一定篇幅,然後结集出版(其中部分發表)。想法雖然簡單,可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作為敘事藝術,中短篇小說可不好寫。生活太平凡,哪來那麼多好故事?為寫而寫毫無意義。其實,平淡無奇的生活和人物,需要你的慧眼去識別去挖掘,生活中的許多好故事、有意思的人物才會映入你眼簾,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有所發現併發酵而轉化為創作素材。靈感就此而來,藝術來自生活。
此次所選作品中所呈現的故事和人物,他們不代表主流社會,但他們是社會的一部分,有的人物如蘭香就比較典型,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性格特徵以及舉手投足之間,可以說代表了千千萬萬個從農村到大城市打工發展的女性。
生活中充滿了有趣故事。幾年來筆者接觸過的各個層面人物不少,有些人物的命運跌宕起伏,寫入小說的雖然不多,卻讓人過目不忘。譬如當兒子發生車禍、車毀人亡,夫婦倆是怎麼面對的?面臨賠償又如何打官司,得了抑鬱症,又怎麼治療如此等等,都是生活中發生的人和事……這是生活中的真實故事,也是《車禍以後》的主要情節。在《夢中影像》中,單身男士蘇少卿每年清明上墳,路過一位年輕女人的墓地時,總是逗留片刻看上一眼。一次不慎摔倒骨折,在家養傷時夢見自己跟她在一起,
且用手機為她拍了照片,醒來後查看手機,夢中所拍照片駭然出現在手機螢幕上,既感詭異卻又希望再次見到她,這讓他的親友匪夷所思。他卻愛上了這個夢中女人,而夢中女人就是墓中女人……故事和人物都非常有意思,情節曲折而耐人尋味,應該說是一部電影的好素材。而《子夜麗人》寫的三個年輕人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故事也是現實生活中來的,卻更具可讀性。主人公“我”是個編輯,在出版社當美編,主要設計圖書封面,一次夜場電影後,邂逅同一社區的殷珂小姐,兩人都喜歡看懸疑恐怖電影,同看幾次彼此就熟悉了。一次午夜時分,“我”突然接到殷珂小姐的電話,當“我”去她房間看到一個男人昏死在床上時,“我”震驚不已。故事開始了,這個將死的男人究竟是誰?為什麼會死在她床上?這場景誰遇上都會感到棘手,而主人公“我”如何應對呢?這事讓人揪心。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我”認識死者的老婆和女兒後,竟然愛上他女兒方萌霓,
最終以催人淚下的悲劇收場……情節發展出乎意料。至於《蘭香》,分為上下兩部分,分開獨立成篇,合起來可以算是一部中篇小說吧,其中主要人物就是汪蘭香,一個山村女孩來到這座城市發展,開始到人家裏當保姆,後跟男主人有染,為他生了孩子,被女主人趕出來,回家鄉療傷後回到城裏當了按摩女,接觸形形色色男女,在男人中間周旋、看似遊刃有餘,卻危機四伏差點被人弄死。故事和人物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有細節有人物,應該說是正在發生的故事。《老街往事》則寫了上海老街的幾個中年男人,他們情況各異,卻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目標。主人公徐鑫甡是個老上海,也是我的老朋友。他心地善良、為人真摯,所以朋友不少。快五十歲了還沒成家立業,由於性格的關係或許別的什麼原因對談婚論嫁卻始終心有餘悸,然而終於通過親友認識了一名年輕的外來妹秦可丹,儘管才二十七歲,
卻已離過婚且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但跟徐鑫甡接觸時,她並沒把這個情況告訴他,直至回家鄉過年才說出真情。徐鑫甡當時並沒發火,當他看到她的兩個孩子後想法很多,但經她解釋說明,一場風波由此平息下來。他的寬容和大度,使秦可丹能按她的想法生活,有了身孕當她的雙胞胎孩子出生後就不再上班,她把兩個孩子接到上海,再把父母接了來照顧孩子……因為住在石庫門老房子,住房條件自然不能滿足需求,但她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家裏就像一個幼稚園了,對靠寫作為生的徐鑫甡來說,
他受不了這樣的混亂生活,最後在離家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老屋住下……這故事看上去不可思議,卻來自生活。至於《養老院》、《昨夜夢見了你》、《討債》等篇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我熟悉的,虛構與非虛構之間,沒有更多的差異,敘述時沒有忽略重要細節,這些細節是組成一篇小說的關鍵,或許這些故事和人物會引起爭議。如《討債》中主人公的女兒,她為了父親的債務真能出賣自己的身體嗎?讀者會有疑問。寫完後筆者亦久久不能平靜,有些細節看似不太現實,但耐心咀嚼,會產生共鳴。這裏,我捫心自問,這樣的作品能打動讀者嗎?讀者會過目不忘嗎?抑或會讓讀者留下哪怕是一點點印象和回味嗎?這或許是我的一廂情願吧。
有數篇小說帶有傳奇靈異色彩,卻懸念迭起,可讀性強。譬如《夢中影像》、《夢見死者以後》、《京都驚豔記》、《昨夜夢見你》等故意營造的傳奇和驚悚氛圍,這或許是筆者另一種寫法。年輕時常讀《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受其影響頗深,而寫出類似作品並非偶然,當然希望讀者能喜歡。那些故事那些人物,是我生活中熟悉的,有些人物甚至在我夢中出現,揮之不去,這其實就是我的創作源泉。在寫作過程中,許多細節會在我腦中盤旋好些日子,直至構思成熟才開始動筆,這樣就有了上述篇章。其中不乏用第一人稱敘述,寫作時根據素材而定,一般會斟酌再三。有時,我感到這些內容用第一人稱敘說更有感染力,譬如《子夜麗人》、《病房》等,猶如紀實文學,這只相信讀者會喜歡。
此書距筆者前一本小說集《活著就是天堂》的出版已相隔十年時間。這十年時間筆者其實寫得不多、且寫得非常慢。但在我漫長的創作生涯中,這次小說集《蘭香》的出版,亦可作為我今後創作的起點和激勵。我相信相信的力量,儘管慢,但我相信自己能一直寫下去,直至寫出一本真正讓讀者喜歡的書來。抑或就是這一本嗎?這本小說集《蘭香》會讓讀者喜歡嗎?我相信會的,她會走得更遠。
上海电视台国家一级导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文龙听了贝鲁平的演讲,充分肯定了他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上海市铁路局长作家张春新,军旅书画家作家刘俊国,上海师大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潘幽燕当场吟诗盛赞贝鲁平在文学创作领域里取得非凡的成就。
杂感
诗:张春新
(一)
初写剧本后小说,
历经磨难何其多。
创意生活多辛酸,
千锤百炼绽花朵。
(二)
观察生活多折磨,
矛盾冲突故事多。
细緻描写人物活,
长篇小说视野阔。
(三)
联系编辑下功夫,
联想丰富勇开拓。
生动情节触心弦,
源于生活高生活!
2024.6.22.午
《浦南讲堂听作家贝鲁平讲座有感》
文/刘俊国
浦南讲堂聚众欢,
贝鲁平来艺途谈。
初笔剧本故事织,
后转小说百态观。
文墨丹青执笔舞,
意境幽深心神展。
成功之道多艰辛,
厚积薄发文坛赞。
艺术生涯辉煌写,
字里行间妙笔妍。
今日听君心得妙,
满堂彩声共婵娟。
### 逐句解析
1. **浦南讲堂聚众欢**:
- 点明地点与氛围,在浦南讲堂,众人欢聚一堂。
2. **贝鲁平来艺途谈**:
- 介绍讲座主讲人贝鲁平,分享他的艺术历程。
3. **初笔剧本故事织**:
- 描述贝鲁平的创作起点,从写剧本开始,编织故事。
4. **后转小说百态观**:
- 随后他转向写小说,展现了百态人生。
5. **文墨丹青执笔舞**:
- 通过文字和丹青(色彩)表现其文学创作的活力。
6. **意境幽深心神展**:
- 他的作品富有深意,能够让读者展开心神。
7. **成功之道多艰辛**:
- 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辛,暗含励志之意。
8. **厚积薄发文坛赞**:
- 贝鲁平的成功源于厚积薄发,赢得了文坛的赞誉。
9. **艺术生涯辉煌写**:
- 他的艺术生涯写满了辉煌,令人敬佩。
10. **字里行间妙笔妍**:
- 他的文字充满了美妙的笔法,流露出无限的吸引力。
11. **今日听君心得妙**:
- 表达今日听讲座之感,觉得心得十分精彩。
12. **满堂彩声共婵娟**:
- 全场观众一致赞美,气氛与讲座内容交相辉映。
### 总结
这首诗旨在赞美贝鲁平在浦南讲堂的讲座,叙述了他的艺术历程与成就,表达了作者对此次讲座的钦佩与赞叹。这首诗语言流畅,韵味十足,传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尊崇。
浦南讲堂
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贝鲁平老师讲座:我的小说艺术观 有感
潘 幽 燕
6月22日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浦南文化馆的五彩小戏台上,我有幸参加了百友作家沙龙举办的文学讲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贝鲁平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为我们带来了《我的小说艺术观》的演讲。
贝老师的言辞间透露出对小说的独特理解,真情实感和深深热爱。他强调了故事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如同编剧一般,他每日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勤奋地编织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他的多部剧本被成功地拍摄成了电视剧,与影视公司的紧密合作也让人印象深刻。
我被贝老师那真情实感、干货满满的演讲深深打动。他谦虚好学的态度,每日勤奋耕耘努力的精神,都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作家对文学的执着和热爱。这次讲座不仅让我对小说艺术剧编,及积极发布创编电视剧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贝老师的勤奋好学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2024.6.22,浦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