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音生态园
文/梅泊鑫
一,光音谱照
满庭芳
大佛阶前,观音山下。云烟袅绕茫茫。
仙尘瑶圃,种菜日耕忙。风杼旛旗飘飒,远望去、随处轻扬。佛名号,六时播放,法界沐清阳。
静心,观自在,鸣蛙逐跳,栖鸟徊翔。
看地里果蔬,垄垄莲妆。片片绿苗欢笑,秋千上、花靥幽藏。东林好,人间净土,极乐妙田庄。
填下这首词是我在光音生态园劳动之余,走遍了光音生态园每个地方,亲身感受这里的人文美和田园风光。
我是2023年清明后来到东林净土苑做义工的,当时我被分到文宣部,师父让我到光音生态园去劳动体验生活,并用古诗词去表现净土文化。生态园大部分是菜地,每天在地里种菜、拨草、锄地、摘菜,因为体质弱吃不了苦,从来也没干过农活,感觉很有压力。好在我只干上午,下午时间由我自由支配。
我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着这片田园风光,从净土苑的正南门往东走,就是生态园。抬头可以看见观音山上的大佛,义工和出家师父躬耕陇亩,每次弯腰锄地就是礼佛拜忏。一天,有30多位出家师父出坡,就是在地里劳动,他们分散开来拨草。我正想走过去打招呼却被旁边的净宝师兄拦住说:‘女众不能靠近比丘师父!’我惊讶说:‘为什么?’这儿的规定,得守戒律’。净宝师兄在这里已做了二年多义工,她带我种菜,收菜,送菜,还热情带我各处参观!
此时,我只能远远地看着师父们劳动。片片田陇插着佛旗,上面写着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及各大菩萨名号,微风吹过各色旗帜随风飘扬,伴着田头念佛机播放的佛号声飘向虚空法界普利众生。此情此景就像一副山水画,让我心生欢喜,于是写下七绝,诗曰:
播种
遥见云烟绕佛诚
低头锄地听心声
一朝撒下菩提籽
证果同归极乐城
出坡
佛旗风展任轻舒
相伴人人日当锄
藉事练心皆是道
暑寒历尽显真如
田头念佛机
田头佛号梵声扬
昼夜不停传十方
片片绿秧皆茂盛
坡坡畴垄沐香光
除草
春雨蒙蒙润沃畴
菜苗棵棵亦忧愁
何时滥泛无明草
常要拔除逐日修
生态园有一条主干道由南向北,两旁就是田亩,路头西边有个木棚是大家小憩的地方,中间一条大船木做的茶桌,坐在木棚的长椅上顺眼忘去田园风景尽收眼底。我和净宝把地里收的菜在木棚边称重量,净宝每天都把收的各种菜记录在本子上;大路东边有一个池塘种着莲花,我来的时候荷叶正冒尖,师父叫我们把池塘里的水葫芦捞掉。我和其他二位义工花了二个小时把池塘清理干净。到了夏天满塘的荷叶比肩相拥,荷花粉红和白色的竞相绽放。贞善师兄采了一枝荷花还有其它花草插了一盘花,我陶醉在荷花淡淡的檀香境界里,一下忘了俗事尘劳。
池塘的周边都是菜地,顺着池塘向北有个大石磨摆在田头作为景观,却寓意着大众在此出坡即是修行要好好磨练自己,以清净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向前移步有一圆型鱼池,潺潺流水从嶙峋的山石中缓缓流下,小金鱼在水中快乐自在的戏水;鱼池旁边有一座汉白玉的善财童子雕像,旁边是石雕的大象,时时提醒大众要参悟,出坡就是籍事练心,更要有普贤行,像大象一样脚踏实地实修实证。义工们会舀出池里的水清洗手和雨鞋上的泥巴,水又顺着沟流到地里;鱼池后面是一排竹篱笆,有个小木桥通往篱笆后面的池塘,篱笆门两边贴有对联:篱边有果香,园内无尘染。横批,一方净土。穿过篱笆门别有一番风景,田陇上各有一张吊床和秋千。有一次贞善师兄和我一起在地里劳作后,贞善师兄把小铲子往地上一放说:‘累了,休息休息!’说着走向秋千顺手摘了一枝蒲公英,也不顾及满脚的泥巴,坐在秋千上嗅着蒲公英的芳香,一边荡秋千一边轻轻用嘴一吹,蒲公英就随着风带着柔美的情怀和爱意飘荡开了。我看呆了,这么洒脱,这么悠闲自在的菜农啊!我有点迫不及待,当时真的希望她赶快下来让我也体验一下。秋千后面有个小池塘长满绿油油的铜钱草,巴掌大的牛蛙叫着和你打招呼,抬头远眺绿色的生菜一列列整齐的排着队像似出操。池塘里的荷花成了这些瓜果蔬菜的背景画了。诗情画意触动灵感作诗曰:
池塘秽世冒莲荷,
慈悯悲心印几多。
本自清香严具戒,
污泥浊水奈它何?
傍晚,夕阳西下可以独自一人发呆,感悟这静而无静的世界;篱笆的北端是一座木屋供大众休息的地方,门口有副对联:上联,摘瓜摘豆摘茄子。下联,有果有枝有味来。横批,有因有果。真是好联,寓意深刻。木屋里的播经机昼夜播放着上大下安大和尚的开释及讲经;木屋的对面有一条田间小路,路二边各有一颗紫薇树苍劲古朴像历经沧桑的老人,早春二月他顽强地长出绿芽,尽情地绽放自己,让生命在四季更替中灿烂。德冶师父说:’这几颗紫薇树枯死了是别人丢弃的,我捡来种下把他救活了。’原来师父时常给树浇大悲水;顺着小路往西穿过竹制的廊亭,拾阶而上是通往大寮的长廊,小路两旁种植的绣球花把竹林围栏着,拐弯处的石桌石凳让路人驻足欣赏着幽静如画的田园风景。茂密的竹林一直往上伸长,竹子头三年是不会往上长的,它在扎根,根须四方伸展后再向上长竹节,就像人学任何东西都得打基础,学佛亦复如是。即诗曰
竹子
不昧心空白玉笺,
但求随众把身捐。
闭关三载根须扎,
节节登临九品莲。
木屋的北边顺山势向上走,两边是一排排的田地和菜棚,爬上阶梯眼前碧水荡漾,游鸭戏水,白鹅展翅追啄,嘎嘎嘎的叫声像似欢迎来客,不知名的禽鸟齐向石滩觅食。原来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放生池,池边的石滩上有个小船和鸭棚,棚里有一堆禽蛋无人捡。水池周边排放着各种鲜花盆景,水池西边木屋掩映在芭蕉树和各种植物鲜花中显得幽静典雅,原来这是园艺处,堂主瑞涛师父热情地招呼我进屋品茶,还特别请一位义工师兄来作陪,正是茶香氤氲的时候,只见一只鸟飞到窗前不停地啄着玻璃,时而鸣叫仿佛要进来品茗的样子,我起身走近刚要开窗,可动作大小鸟惊飞了,我有些自责太鲁莽,让小鸟吓跑了而感到失若,但是我感知这里的动植物都很有灵性。瑞涛师父说:不用理会!它经常会来敲窗的。不管它了还是品茶吟诗吧,诗曰,
五律 和瑞涛法师品茗
听蝉深浅凉,候雨静闲长。
风咏芭蕉叶,云歌菡萏妆。
寒窗腾翠鸟,素客倚清光。
但问茶汤好,只留杯底香。
从园艺处出来,经过一垄垄菜田往山上走,右边是一个茅屋依山靠田,门前是一片桔子树,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忙里摘瓜果,闲来远是非。横批:得大欢喜。屋内供奉着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像。没有睡床,只有几个蒲团和一张茶桌,这是德冶师父的小茅屋,他整天忙开荒种菜吃住在田头。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地,垃圾成堆,师父经过5年时间把这里变成园林式菜田。大安大和尚感念他整天劳作苦行,就给他搭了这个小茅屋住。德冶师父的行持,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我亲眼看见师父夏天那么大的太阳,义工们都去吃午饭了,他却还在太阳低下开着挖掘机在挖土。每天都看到德冶师父在菜地里忙着,只听到挖掘机或是推土机轰轰的声音。师父说春天来了,得赶紧翻地种菜,夏天就有菜吃了,赶在晴天泥土干燥好工作,下雨就得在菜棚里做事。义工们说:师父经常干活忘记吃饭,有时日中一食,有时七八天都不吃饭。德冶师父说:‘’肚子饿了才吃,不是每天都必须吃饭,人们平时养成了习惯,每天三餐都得吃饭,吃多了容易昏沉懒惰不想干活,念佛也打不起精神。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饿了就吃才是正常的健康的。‘’师父由于满脚泥巴不方便去大寮赶餐点常常顾不上吃饭。有一天贞善在地里摘了点菜给师父做了一餐素食,师父特地请我和几位义工们吃饭,只见师父一下吃了12个大馒头和一点素菜,我思忖师父肚量这么大,却常常不吃饭也不觉得饥饿,仍然精力充沛的干活?地里使用的所有工具机器坏了都是师父自已修复,尽量不花钱或少花钱把推土机挖掘机修好,原来师父未出家前曾是技工学校的校长,所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常常开山运土运石,自己带领义工修建马路,为寺庙节省开支。
我看着师父手上一道道疤痕,我知道师父还很多的故事,不是一下子就能了解的,我只能在二个半月的时间把所知道的点滴事迹记录下来,因此写下《劳尘佛事在菜田》:
贤德慈悲彰柔和,悯心喜舍显忍辱。德冶师父含容悲心,大愿度众求生西方。万缘俱放,将家产捐予佛寺。妻亦随愿出家为比丘尼,一子一孙同日与师皈依上大下安大和尚,出家已7载,致力垦荒,改造良田,边植边垦,产量逐年递增,戊寅年有菜田50余亩,出菜13万斤于东林祖庭及净土苑大寮,斋供十方。
师年过五旬,身强体壮,躬耕垄亩。日月星辰,不辞辛劳;春秋寒暑,任劳任怨。且聪慧睿智,驾诸车辆,驭诸农具,不离田亩,一肩多职,其乐融融。手驾挖掘机,心系佛号,念兹在兹。使铲斗圩堤,揉土同面,翻转自如,细心柔软,如熨衣帛,似母抚儿。采石挖土,开渠造田;葺屋植景,种荷修篱。观菜园风光,北眺与大佛相望,云雾缭绕,田头佛号声声,佛旗飘飘,鱼跳戏水,蛙鸣憨唱。田园景色,尽收心底。心即工画师,能造诸景秀。效祖师大德,日中一食,或数日不食,恐多食生惰,无力劳作。言行举止,天地为鉴,四众嘱目。大和尚念其苦心志,劳筋骨,褒其功德,奖其木屋,食住田头。师忆传印长老生前喜赣桔,故购桔枳百余颗植于屋前,秋收硕果,孝养师长。师常以草木诸菜演说妙法,巧把尘劳作佛事,柔忍圆融,随缘度化四众,信愿俱足,同生极乐。念师贤德故赋诗词以记之。
鹧鸪天 赞德冶师父
日月驾驶挖掘机,
鸟鸣护法舞旋急。
采石运土金钢手,
荒地裁成良垦殖。
勤耕作,效贤师,
净心佛号缦田衣。
子孙出世为弘法,
引度人人彼岸驰。
七绝《 德冶师父小茅屋》
门前桔枳透花香,
夜伴蛙鸣入梦乡。
金佛生辉莅寒舍,
虎溪三士话心光。
出了小木屋向北走,看见一座观音像,听义工们说这里原来是个小庙,很灵验,所以有些义工会到这里敬香磕头。观音像的旁边有一帘瀑布自上而下,流水潺潺,给炎热的夏日带来凉爽,德冶师父依山傍水修了禅坐石,茶桌等等用来喝茶论道,山野福地真令人心驰神往。
美丽的田园风光让我流连忘返,我怎能不爱这人间乐土呢!不洒下汗水又怎么体会饭菜的香呢!
光音生态园的美令人陶醉,不光是这里的风景美,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创造美的天使。
二,胜妙福田
初来菜地,是海慧师兄接待了我,她带我熟悉环境,让我换上工作衣和雨鞋。工棚里衣服统一挂在工具棚的一角,农具、手套和雨鞋都分层次摆放有序。天正下着小雨,把田土泡成了泥浆,我走路有些站不稳,摇摆不定生怕会摔跤。我一脚深一脚浅地来到菜地,只见菜棚有五、六人正在干活,海慧师兄吩咐我和大家一起种西红柿,并认真教我们种植方法。为了保持整齐每一块地都用绳子划出行距,然后用铲子挖出坑。师兄边示范边说:苗根很长要横着摆在土坑里,不然太深也不能太浅,苗要轻轻用土拥着,不能弄断也不能用土压得太实,否则苗根不能呼吸成活率就低。看来种菜没那么简单,不是挖个坑就把菜苗放下拥上土就完事。尽管师兄做了示范还是有人种不好,达不到要求,师兄三番五次的解说,耐心地指导大家,她说:‘之前我也是没有耐心,不想多说,这就要转换心念,就是在修自己的忍耐心。’原来种菜也是道场呀!34岁海慧右边脸长了个肉瘤,从她左边脸能看出美丽的瓜子脸型和女子的温柔善良。在这里,她充满了自信,没有了自卑感;在这里,没有人会歧视她,把她当另类。她在菜园出坡快三年了,对种菜很有体悟,像经验丰富的菜农。在海慧师兄的带领和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个上午栽种了460颗西红柿苗。我心里暗暗佩服师兄做事很小心细致,布置工作有条不紊。
菜地的活又脏又累,干半天我就累的头昏眼花,腰腿酸痛。看师兄干活除了中午过堂,一天下来没歇着,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却显得很有精气神。我问师兄,你在菜地干活不觉得累吗?她说:‘身体是很累!但是心里清静就不感觉累,晚上睡得也特别香,我喜欢在菜地工作。’说完她脸上洋溢着快乐和真诚的笑容,我明白她和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怀。
过了三天,我实在坚持不了。由于晚上睡眠不好,每天早上4点钟打板起床念佛,和其他师兄们相比,地里的活我干的最少最轻却很累,走路双脚沉重,睡眠不足常打哈欠显得非常疲惫,能愿师父说:‘我也到过菜地出坡,种过菜,锄过土,挑过粪。挑粪的时候闻到臭味会自然的把头扭一边,但心里要有觉知要如如不动,要转换心念放下自我’哦!原来师父也在菜地锻炼过,有深刻的体会,怪不得一谈到菜地,师父就两眼放光!师父的开释,让我这颗燥妄心渐渐地要定下来。
有一段时间没有去文宣部了,当我出现在文宣部时,同事们都围拢过来,大家七嘴八舌的问候,你在菜地怎么样?你还好吗?并开玩笑说:‘你不想回来了?想留在菜地了?’‘你瘦了点,但是精神了许多,皮肤也紧致了。’能愿师父看到我的变化高兴地说:‘看样子你只要一个半月就能脱胎换骨了!’
我很欣慰来到东林净土苑,是我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这里人际关系和谐,没有家长里短的忧心烦恼,没有街头巷尾的琐事闲聊,没有尖心斗角,尔虞我诈。大家见面一句阿弥陀佛,遇事都能善解包容,每人都展现出善良慈悲的一面,而把缺点习气转化修正。
过了雨季天气转晴了,伫立田头抬头远望,云雾蒸腾围绕着大佛,像千千万万的朝圣者以真诚心绕佛拜佛。我的心也和田间的佛旗随着和煦的春风轻柔地舒展飘扬。
心境变了!感召的事物也就不同。净宝师兄看起来瘦弱,工作却不含糊,除了忙菜地工作还要兼顾早上在檀护园后厨帮忙,她热情的把我介绍给各位师兄,把他们在菜地尽心尽力工作的故事娓娓道来,我很快记住了大家的名字并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消除了紧张和陌生感。
最难忘和净宝师兄一起摘菜, 一筐一筐的西红柿、茄子、豆角、辣椒、黄瓜、西葫芦……,每天上午10点半之前要运往大寮。菜棚里黄色西葫芦花开的很大,大家用自制的酵素施肥产量高又环保,从来不打农药。西葫芦的叶子像一把大扇子,瓜果长的像葫芦花瓶,师兄们抱在怀里拍照。我和净宝师兄每天要摘菜,一车一车的载运,丰收的喜悦难以言表,特作词记之。
浣溪沙 摘西葫芦
晨露倚棚玉帐绫,
挽篮碎步看春藤,
黄花展笑亦相迎。
抬手翻开青叶扇,
弯腰摘去碧瓜瓶。
虔心斋供众贤僧。
贞善师兄在菜地工作了一年多,带着7岁的女儿在做义工,女儿在4岁时就皈依三宝,她用佛佗的智慧教育着女儿;张居士今年59岁出坡4年多了,大家都叫她张菩萨,她每天领着大家翻地、播种、挖沟渠、收菜,常常要供二个大寮、祖庭、安养院的蔬菜瓜果,平均每天八大罗筐,有时候十多筐,一大早她带领大家一边念佛一边摘菜!生菜要一颗一颗剪下来再剥掉烂叶,每颗都摆放整齐,他们常常中午加班收菜,赶在下午二点前摘好运到东林寺袓庭。张菩萨说:‘我们做的再多都没有德冶师父做的多,师父一天到晚都吃住在工地,有时饭也顾不上吃,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师父这样的人。’
我来菜地十多天就看见德冶师父在挖沟修渠,我们都下班了挖搅机的声音还在响着;净觉师兄记忆超强会背五经,白净漂亮的脸庞常挂着微笑,她一边在心里诵经,一边在菜地劳动;两位净人马上要出家成为比丘,他们既要在菜地劳动,又要赶到过堂时去打板,还要打扫卫生,早晚课也不能落下,整天忙碌但是生活充实,却很淡定从容,没有听到他们叫一声苦和累。还有郭师兄、还有…………。我的笔墨不能一一尽述,他们都是平凡的人,让我体会到福田用心耕,福从做中得欢喜,慧从善解得自在。
最让人注目的是慧智师兄,她剃着光头,一双眼睛清澈明亮,炯炯有神,在田里劳作日晒雨淋脸色呈高原红。她个子不高,穿着雨鞋,一身迷彩服显得英气勃勃,看到她一双柳叶眉,我才知道原来她是位女汉子!她干活像男人一样,有使不完的劲,出不完的力,有时她开着一辆皮卡车运菜飞快的从我们身边驶过;有时她会大声唱阿弥陀佛!大家精神一振疲劳顿消;有时她和师兄们在田里劳作交流,会欢喜的哈哈大笑,田间的小鸟也盘旋起来,啾啾鸣叫着飞向空中,她举手投足都显着大丈夫相。她说:‘牢里没犯人,家里没病人,我怎能不笑呢?这多幸福啊!在田里干活吸收山川大地的精气,在地里劳动常晒太阳吸收阳气身体就健康,心里就清净。’在小木屋休息的时候,她和师兄们一起喝茶,为了活跃气氛,消除疲劳,她伸手送胯做一个娇美的舞蹈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慧智师兄是性情中人,从她的笑声看得出她的心很纯真,她笑的很爽朗显得自在洒脱。在菜地运菜那一大筐就有40斤左右,都要两个人抬,有时她一个人搬运上车。我想起能愿师父告诫我说‘你不用担心做不好,你有20斤的力量,只做21斤就行,不需要你超能力做50斤60斤,但是你不能只做19斤。’慧智师兄却超能力做50斤60斤的事。自从在菜地劳动,慧智师兄原来113斤的体重,现在瘦成了97斤,体重减了精神却越来越好了,见到她的人一看就知道她纯朴结实。
有一次,慧智师兄拿着4个热水瓶叫我和她一起去大寮打开水,穿过菜地有60步阶梯上坡,慧智师兄行走如飞,我跟在后面气喘吁吁,拉开了距离,我呼叫着:‘慧智师兄等一下!等等我!
有一天早晨慧智师兄和二位师兄用尺在测量田地标线,德冶师父说方法不对,慧智师兄有了争执,过后觉察到自己对师父不敬,她深深的忏悔,到中午看到师父一直坐在挖掘机中没有休息,慧智师兄端了一杯茶送到地里给师父,师父伸出手接过茶杯大口地喝着。慧智师兄说:我对上不敬师父,对众人说话不是很柔和容易伤到对方,但是上大下安大和尚说过每个人都有错误,我们都在错误中成长。
有一次在休息的时候,她跟大家说,你看我笑的美不美呀?大家说美。她说:那我就一直保持着这个样子。于是她保持着这张笑脸,我说,那不成了雕像了。于是她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
很奇怪她为什么对这片菜地情有独钟?在佛学院学习了5年的慧智师兄说:‘祖师大德都是在菜地出坡而成就的,我也要学他们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我最大的心愿是多种福田,福慧双修,让佛法传承,让我们的子孙都受益佛佗的法,耕种这块福田,接受阿弥陀佛的慈悲,能了脱生死轮回求生极乐。’
我被师兄们慈悲坚忍的心所感动,渐渐的我发现自己爱上这群特殊身份的‘菜农’,我也不再觉得苦和累了,夜幕降临我独自在田地间静心感受着泥土的气息。远处大佛在灯光映照下金光灿灿,菜园里青蛙声,蟋蟀声和各种虫鸣声像交响乐伴着花香让我心旷神怡。我明白了福田用心耕烦恼自然无。
三,普利群生
莱地的活永远干不完,也永远缺人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的义工流动性很强, 是最苦最累的地方,来的义工并不是很多。德冶师父带领大众15人一边开垦荒地,一边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德冶师父自己买蔬菜种植技术书来研究,使蔬菜瓜果一年四季产量递增。近2年供菜23万多斤。
在菜地遇见一位廖居士,今年74岁,她在菜地出坡五年跟着师父一锄一锹开荒种菜,现在安养院养老。她身体力行学佛念佛,儿子和小女儿都归依了三宝,大女儿在北京也在学佛,她的孙女也归依了三宝,并且常念阿弥陀佛。廖居士身体很健康,她虽然在安养院养老,除了念佛会经常到菜地劳动。在她的影响下一家人都幸福和谐,儿子和女儿经常会带着家人到东林净土苑来看望母亲并朝礼大佛。廖居士说她不想沾染尘世的是非,只持一句佛号,一边劳动一边念佛。
一天早晨,德冶师父组织僧俗二众一行50余人,到净土苑后山挖竹笋,师父带头用洋镐挖竹笋,我们提着蛇皮袋和罗筐跟在后面装竹笋,大家分散开来在各处挖笋。有大胖的春笋还有细小的竹笋,师父说太大的笋老了不用挖,要挖小的就嫩。师父挖出几个一米多长的竹笋,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背。大家忙了一个小时就挖了一皮卡车竹笋送至大寮。
回到菜地,师父又坐在挖掘机里了,他没有休息一下真是分秒不错过。他娴熟地驾驭着挖掘机360度调转,为了更好地规划田地,必须平整田地准备搭菜棚,要把东边田头的紫棉树移到西边小池塘旁边,师父先用土把池塘一角夯实圩堤,用挖掘机斗杆伸出去铲土,然后把土运到西边,再用铲斗背面轻轻地熨压泥土形成堤坡,郭师兄用绳子一头绑在树上,另一头绑在铲斗上,师父轻轻开动挖掘机动臂把树提起,然后放在水塘圩堤上的土坑里,动作轻柔的像慈爱的母亲轻抚着自己的孩子。
德冶师父说:‘我们面对这片净土,也要把自身的净土还原出来。有的地松软菜就长的好,有的土板结菜就长不好。人也是这样柔和就容易生慈悲心,脾气大太固执太强势就烦恼多。明白了道理就身心欢喜,在行住坐卧中悟道念佛才能与佛相应。’
净土苑有一个规定,义工年龄最大不能超过65岁,义工服务满五年,经过考评合格可以免费到净土苑养老。
郭宝艮师兄是山东人,过了65岁才来净土苑菜地劳动,他妹妹是虔诚的佛弟子,见哥哥退休一个人生活,就把东林寺情况介绍给哥哥,东林寺门口立了永久免门票的石碑,所有来寺庙的义工或游客都是免吃免住,还有伽佗院(小医院)免挂号费为大家服务,不用担心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这里中西医都有,中医推拿针灸等齐全,爱心服务没法说的,经常有名医来院义诊,院长就是比丘师父。郭师兄听妹妹介绍后就来了净土苑。到菜地劳动很欢喜,话语不多,边劳动边心里边念佛号,什么也不想,是德冶师父的得力助手。转眼郭师兄到了72岁,师父高度赞扬郭师兄,虽然超过了安养年龄,师父还是破例专门为他申请到安养院养老的指标,师父说:‘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养老名额公布后,大家很感慨明白了佛法是圆融的。
菩萨蛮 赠义工郭宝艮师兄
为何暮老无闲日?
东林有苑安归客。
耕作在田园,
七年都寡言。
一锄犁曙夕,
双脚画阡陌。
汗水染春秋,
随声佛号修。
师父从2018年起5年间开垦菜地30余亩,净土苑后山也将开垦荒地20余亩。在师父眼里所有的荒地都要变成良田,所有的人都是菩提种,要发菩提心念佛求生极乐,师父用种菜说法普利群生。
通过二个多月的出坡我可以健步行走在田间,看见被风雨吹倒在田间的佛旗,我捡起来洗干净稳稳地插在田头。佛旗是我心中的灵魂,佛菩萨慈悲喜舍的理念永远激励着我。
不是净土苑需要义工的付出,而是大众更需要净土苑这块福田成就自己。
作者简历:梅泊鑫,曾用名梅雪平,字明璆,号合鑫居士,笔名梅骨慧心。国家电投集团江西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干部退休。被当代文化艺术人才库作为"文学人才"论证诗人。《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女子诗社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吟诵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会员;金秋文学社会员。个性签名:诗词随性情而抒,文章顺因缘而作。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