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 憾(闪小说)
吴岳华
对不起《红楼梦》
乔雨今年九十岁,这一辈子曾多次下决心通读《红楼梦》。
上小学期间,他曾听大叔说中国四大名著,有《红楼梦》一二章节。那时他就想有《红楼梦》,从头看到尾多好。
文革初期,破四旧,家谱和《红楼梦》差点儿被烧掉。乔雨当乡科长的父亲闻讯后,采取调包计的方法,抢下并保存了家谱和《红楼梦》。因父亲锁在柜中,他想看也看不到。
他向母亲求情,母亲回答很干脆,年纪小小的,做什么红楼梦。
直到毛主席要求许世友将军读《红楼梦》至今少读四遍。毛主席竟然读了五遍之多,他对《红楼梦》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毛主席明确断定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毛主席很欣赏《红楼梦》的语言艺术,认为作者的语言是古典小说中最好的,人物也写活了。因此他平日讲话,常常信手拈来,不经意地引用,帮忙说理,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革命战士最听毛主席的话,乔雨摆开通读《红楼梦》的架势。终因工作忙和自己欣赏水平低,只读了三分之一。
这中间,乔雨想起来就翻翻《红楼梦》,在红楼梦中进进出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掳影。
退休之后,乔雨又下了通读《红楼梦》的决心,因爱人已通读《红楼梦》两遍,作为文学创作者,不通读无颜见老婆,缺少红楼梦语言。
因忙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和文学创作,通读《红楼梦》的决心又落空了。
今年以来,孙子发来张传芳老师讲《红楼梦》的微信:《红楼梦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智慧》《甑士隐解悟好了歌“红尘世界诸法无常”》以及对《红楼梦》中诸多人物的分析。乔雨认真倾听。
乔雨无疾而终,临终前留下特殊遗嘱:希望乔家后代至少读《红楼梦》四遍。
对 不 起 父 母
前不久,在常州办企业的尚明的侄女女婿带着大哥大嫂到北京玩了七天,去坐飞机,回坐高铁。
尚明看着一张张照片,感慨万千,他在北京工作20年,没有带父母去玩过,因为母亲喜欢看电影看戏,喜欢外出游玩。
尚明弟兄姐妹八个,因母亲的勤劳和善于管理,儿女都成人成才。母亲在家里是总统兼总理,全家人都听她的话。尚明能上到高中,能当兵,能进北京,都有母亲的功劳。母亲善良,关心人,帮助人,她虽然离世已二三十年,全村人还说她的好。
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带父母去北京玩玩呢!
老家的房子,是五十年代建的,砖墙草盖,当时是全村最好的,五六十年后,成了全村最差的,当时就怎么没有想到翻建呢!
父亲有了残废经,而母亲不拿什么钱,过年过节,也给母亲的钱,当时怎么就没想到,一年到头都给点母亲的钱呢!
尚明越想越感到内疚,欠母亲的太多,怎么弥补遗憾,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呢!
尚明退休后,翻建了老家房子,正房四间,厢房3间,有一间是三敬堂:敬菩萨、敬毛主席、敬父母。
重修了父母坟墓,也在父母坟墓旁修建了自己的坟墓,以陪伴父母。
一年烧几次纸,让母亲有钱花。
怀揣父母照片,到北京旅游。
日思夜想,尚明多少次在梦中与父母相会、交谈。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