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西
文:百区山人
20240618
我的家乡,素有上江西的习惯,象山西人走西口、山东河北人闯关东一样,特别是在灾难面前格外显现。
土地革命初期,家乡“跑反”,贫困家庭只在附近几十里逃难,稍微有点盘缠的家庭都远走江西德安县。
德安,河南人多,只要走到长江边卖张船票就能渡江到达。
有“小河南”之称的德安县,刚去的河南人都能得到老乡的帮助。是时,千斤乡杨店村杨家店后湾的杨彩青在德安县教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杨彩青从江西回到故乡,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胸前尺把长的白胡子,铮亮飘动。那时的千斤公社在公社门口给杨彩青做两间士坯房子,让他安住。杨家店后湾生产队每年分二百斤稻谷给杨彩青。
我上五中时,经常看到杨彩青拿着他用毛笔写的诗词来学校找施传宪校长和戴修家老师,总想托他们帮助发表。戴修家老师说:“别写了,搞不好要挨批斗的。”
杨彩青儿子杨超,是德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就义时写:
满天风雨满天愁,
革命何需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抗日战争暴发后,国军几次大的战役失利,日本人战领了德安县全境,当地人和河南移民可就苦了,稻子种不成了,几家河南人跟着当地人进了深山。
德安西南部都是东西走向的山岭,前岭离后岭一般有一公里左右。国军在山岭上挖壕沟阻击日军。山高无路,日军的坦克大炮都不好使。可是,日军每天都要攻破一道山岭防线。前山岭被占日军占领,后山岭早早就修好工事等着日军来攻。国军上峰下达死命令:我国南方各省国军要死守防线一天后才可以撤退。老百姓叹息:这样退败总不是个事啊!日本慢慢就把中国蚕食个境光。
没有粮食收成,有的人做点小生意,担橘子去国军后方机场去卖,和当兵的谈些打不过日军的事。国军当官的说:“别看小鬼子现在狠,以后我们在飞机上胜他,几年后我们一定能胜利。”
在河南老乡搭建逃难的小湾里,半年里鬼子没有来过。一天,人们坐在茅屋里吃中午饭,听村头“呯”的一声枪响,都出门看究竞。
来了三个鬼子兵,一枪把拾粪老头打死了,在前屋捣米人也被鬼子一枪打死了。全村人都吓呆了,站在原地不敢动。鬼子见北头放扁嘴子家新媳妇穿着红祆子很显眼,就去拉她。
新媳妇拼命挣脱跳进门口水塘中,新祆子不进水,漂在水面上又被日军一枪打死了。
人们都想:这回大难临头了。
鬼子叫人们站到一块,用手指后山 喔哩哇啦的说着什么。
一个光山来江西的单身汉,他不种水稻,专做小生意,见多识广,他在鬼子面前点头哈腰,顺着鬼子的手势直说“有”“有”“有的”。走前面,把三个鬼子带出村子。人们四散狂奔,都跑山里藏了起来,夜深时才回村做饭吃。把鬼子带出村的人也回来了,人们感谢他救了全村人的性命,问他怎么脱身的,他说:“日本人穿着大皮靴爬山很慢,我专向大高山走。天快黑时,我故意转一个山头,鬼子看不见,撒腿就跑。就是这样跑回来的。”
日本人败的真快,头天还进攻拿下了国军的一条山岭,第二天鬼子没有进攻。国军列队整齐下山来,德安县城锣鼓响场的迎接国军进城。当兵的说“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老百姓一头雾水,怎么也不信是真的。直到地方保长进山叫他们出去种田,才信真了。
村庄,什么也没有了,只有没死的几家人。政府给各家一些稻谷、麦子,一个村子赶来两条大水牛,叫各家共用犁田。
村人种了几年田,听说老家新县解放了。回到家乡,分得田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