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下刘少奇爷爷的故事。我知道这本书还是在内蒙古公众账号上今年刘源委员去赤峰给退伍军人赠送了这套书。小时候的“刘少奇”叫九满他是他们家里最小的儿子所以兄弟姐妹们对他非常好。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九满哭纸。主要的意思就是当时的刘少奇同志看到报纸上报导有人吃不饱饭被饿死了他就哭的仿佛傻了一样,当时是他在家门口的湖边玩然后他的玩伴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母,当他妈妈赶到时吓坏了。从此之后“九满哭纸”的事情就传开了。他爸爸通过这件事也看出刘少奇同志是个读书的料随后就送他去了私塾。当时的私塾先生觉得刘少奇同志是个非常好的学生就带他去看日出,后来送他名字为:渭潢就是老来得大位,像姜太公那样。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名字那样需要等待,当时的国家需要年少有为的青年来保卫国家有所作为。
刘少奇同志为了能当兵把名字改成卫黄,意为卫黄保华这亦是第一次刘少奇同志为自己起名字。几经周转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再次将名字改为刘少奇。因为少年时代的刘少奇同志非常喜欢看书亦被称为行走的书柜,在莫斯科留学期间也是他带队总之是我们非常伟大的革命者!
刘少奇出身于一个富农家庭,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他九岁丧父,全家尤其是母亲对他格外疼爱,他也很敬爱母亲。
1920年,22岁的刘少奇离家到上海学俄文,准备赴莫斯科学习革命经验。母亲舍不得他,怕以后母子再也不能相见,不让他走。他深情地对母亲说:“我离开祖国远行,离开母亲,是为了祖国,也是为了母亲啊!”他毅然地出走了。
作为共产党员,刘少奇甘于清贫,严格要求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刘少奇外出办事只有一件老式旧大衣御寒,工人们戏称它是“唱戏的旧龙袍”;他因津薪微薄买不起更多的香烟,每次吸剩的烟头总是积攒起来,用纸卷成烟筒再抽。繁重的工作使得刘少奇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为照顾他的身体,俱乐部提出将他每月的生活费提高到200元,他坚决不同意。在安源工作的三年,刘少奇与其他俱乐部工作人员一样,每月的生活费始终是15元。少奇同志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品格,教育和激励着与他并肩战斗的同志们,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领导安源工运期间,刘少奇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工运理论,撰写了6篇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理论文章:《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对俱乐部过去的批评和将来的计划》《俱乐部组织概况》《救护汉冶萍公司》《整顿萍矿意见书》《“二七”失败后的安源工会》。在文章中,刘少奇阐述了一系列有关中国工人运动的理论问题,其中不乏有:无产阶级改造社会的三个步骤、优秀工人应具备的素质、工人领袖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合理运用罢工斗争手段等。这些理论总结了安源工运的经验,对全国工人运动有着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组织建设的实践与理论,通过刘少奇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向全国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