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景
纤夫/浙江
雨雪交加
一对白头翁
栖在寒桠上抱团取暖
晚景透着凄凉
这一幅画面
我似曾见过
哦
我想起来了
宋徽宗的《寒枝图》
这宋代的画面
为何穿越至今
似满城的汉服
一个老年社会
已手忙脚乱
首尾不能相顾
只能顺其自然
让天意发落
在我们养老小区
前天
那个说活一天就赚一天的人走了
昨天
那个弹琵琶的自称永远不老的女人也走了
他们身边
都没有人送终
在老年人自发组织的追思会上
我用琴声送他们一程
演奏的是平时我们经常合奏的曲目
我真担心
我能不能把这一首曲子演奏完毕
我也是坐在轮椅上演奏
有琴声伴奏
但愿他们黄泉路上不孤独
钟声
纤夫/浙江
寒山寺的钟声
刚送走名利的客船
晚祷的钟声已袅袅婷婷
警钟则无息无休
世界余音缭绕
小为铃
大为钟
要听到声响
就需要一颗珠子的摆动
而你我
都是一颗能发出声响的珠子
世界是一口大钟
撞钟之力
离心时钟声杂乱
合心时声震环宇
听得出来
仅凭声色
就能判断出
一个朝代是否走远
是否走向末途
合力吧
把零散出逃的力收回来
山河如此壮丽
我们找不到弃舟的理由
中华民族这口大钟啊
你不敲我不敲
会哑音会年久失修
暮色四合
纤夫/浙江
夕日沉入地平线
零星的窗火
点亮了黄昏
风微微地吹
白鹭低低地飞
大坝上的老人
每个夏日的傍晚
隔着一湾库水
与夕阳无休止地讨论哲学命题
比如瞬间与永恒
生与死
有小提琴声
从窗火里透出来
拉的是《卡斯布罗卡集市》
这一首爱的经典
搅起了一阵微澜
有白发人在悄悄拭泪
不知是想起了初恋还是早走一步的老伴
老人们知道
暮色四合后
终将要回家去
今日的家
或明日的家
好在已看淡了人生
看惯了暮色
太阳落下与升起
都出自泥土
那是起点也是终点
人与落日
彼此彼此
分层的沉默
纤夫/浙江
分层的概念
适合绿色墨色
适合贫富
也适合沉默
浅层的沉默
只能考虑儿女情长
或柴米油盐
中层的沉默
穿越上下五千年
琢磨百年风雨
深层的沉默
在思考人生
以及人生与这个世界的连接点
如何用一滴露水
去映照太阳的光辉
我一直在浅层次沉默
如半沉半浮的鱼
我只有这样的资格
有时为节约几个铜板
我在黑暗处呆若木鸡
在浅层沉黔呆久了
就有了爆发的欲望
有时我躲进山林
大声呐喊
企图精神自救
可以喊破嗓子也枉然
图的只是一时痛快
谁要给我深层沉默的资格
先送我一处生存的渡口
再送我一只船
我也想在这只船上
装上先天下之忧而忧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沉默无语的人越来越多
都是生存惹的祸
站在黄鹤楼上
望着悠悠白云下
渐行渐远的孤帆
那份诗意
让我暗然神伤
可我的诗意
被一口饭一壶浆带走了
我已江郎才尽
空 幅
纤夫/浙江
一方红印
戳在左下方
其余一片空白
无鱼
无钓竿
无波澜
无江雪
似高手布的局
似人生初涉的江湖
似千古之谜
就这么悬挂在中堂
与我作旷久的陪伴
高人赠我空幅
且看我如何出笔
常识告诉我
一张白纸
可画人间万物
可我一直不敢动笔
我知道一出笔就是错
一片洁白
岂容人间浊物
何况抹不去的墨迹
那就一直空着
权当教父
亦可作无限之遐想
也是无字天书
他告诉人生
世间一片白茫茫
当我彻悟之后
我只在条幅右上角盖一枚题款印
与落款章遥想呼应
算上交了作业
绿蓑衣
纤夫/浙江
绿蓑衣
我曾经梦寐以求的青衫
它是唐代张志和
送给我一座斜风细雨中的桃花源
成了江南布衣
才知道江南的凄风苦雨
江南的巷子那幺深
并不是梦中的绿蓑衣
窗火昏黄
我成了数日子的夜归人
那盏灯光
亦是我清晨为自己开启的希望
无心去看富春江了
但还是租了一件绿蓑衣
立照留存
悬于白壁之上
作为心中的梦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每逢酒醉
我都会轻轻地咏唱
【作者简介】纤夫,浙江作家,诗人,《诗之梦》总编。出版文学专著8部,写现代诗6000余首,视诗如命,每日一诗歌颂阳光与人间大爱,用怒火焚烧人间罪恶,黑白分明,一心向善,做有良心诗人。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