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码头有月光下的摆渡船
作者:静湖金波
诵读:木 子
读莫善贤老师的散文《长安码头》

一篇好散文,最是考验作者的真功夫。大手笔一定是来自于作者的大心胸大气魄大眼界大阅历,千帆过尽,心中储蓄万千山水,阅历丰厚涵养充沛,才会写出大山大水中的大气势,才会如飞流瀑布,从高到低,从大到小,像流水一样,那气定神闲能屈能伸的文字,让人想到先秦散文中的名片《道德经》《逍遥游》《论语》。
莫善贤老师的散文就是这样,质朴藏锋有真功夫的好散文。
第一段就像推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有什么在你的视野里豁然开朗,文笔开门见山,见水,见镇,浅勾勒,深描画,莫老师的散文,以散淡笔触开篇,水墨画一般铺开一个水镇水道和码头,读者的心自自然然跟随作者优美疏朗的线条和色彩,开启一段历史与地理经纬交织的散文之旅。
水上的道路铺满黄金,那时的老码头,就是一座老金矿,莫老师带着读者搭乘记忆的渡轮,穿越历史,回溯地理的最初,记忆里的画面,就像走进金色年华中的明信片,文中引用大家耳熟能详随口传唱的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有带入感,让我们身临其境,我们的思绪在船头在码头在逝去的流水中往返。
文章开合有度,张弛自然,有如央视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的解说词,娓娓道来,江水一样流淌。
让我们跟随极具镜头感的文字,来一场沉浸式的穿越之旅,去看骑楼老街,游历东墟码头,三滩码头,唐码头,上面寨码头,直直码头。遇见盛产的杉木,大广排上的奇观,一把大桨的船舵,还有总能绕过险滩的放排工。拿着二分钱的过河牌细细抚摸那烙刻在历史上的烙印。跟上纤夫拉纤的脚印,寒来暑往,向前赶路流着汗水用力时憋在心里,又出冲出喉咙的歌唱,好累,又好痛快的号子。这号子声随遇而安随波逐流,仿佛是天经地义。
作者如数家珍的热爱就藏在文字中,藏在流淌的风景里,让人感知,除了地理历史自然风光之外的人文的景观。
卸货,摆渡,沟通两岸的交流。
看一场绘声绘色如在耳边如临眼前的龙舟比赛,再闻闻和咀嚼金黄诱人的烧猪肉奖品,更让人产生阅读的惊喜,文字如家乡宴席,能让人大快朵颐唇齿生香,通过阅读有了收获,开卷有益,如此别样的旅游,如果你深感不虚此行,那就是这些文字的成功。
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异质书写,总能让人眼中一亮心中一亮,不再重复自己经年麻木的生活,我们的文字旅游不喜欢千篇一律,所以我们喜欢李娟的阿勒泰,喜欢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和长白山中的密林,也喜欢莫善贤老师的长安码头。
这些美好的散文给我们枯燥的生活,打开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万千种色彩,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有趣。
作者赋予故乡河以变化的性格,有时温顺有时无情,把赋比兴的诗经手法用在一篇散文中,侃侃而谈,形散而神不散,结尾的风情万种,气象万千,青春不老,老而弥坚,有如《诗经》中四字一句的歌唱,让人再次回味一篇散文的余味,如古琴曲,余音绕梁,随着流水向前流淌。让人意犹未尽,目光再回到第一段,想要在神游一遍。
长安码头,在这告别的地方,在这迎接的地方,会有多少故事发生。
月光下的摆渡船,摆渡我们的青春,摆渡我们的生活,摆渡我们的地理历史,摆渡我们的人生位置,摆渡我们安之若素的灵魂。
从此岸到彼岸,从故乡到远方。

作者简介:静湖金波,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北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收录《诗选刊》《诗中国》《中国诗歌报》《中国荒原诗人》等诗歌选本。在江山文学网、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平台发表作品。

长安码头(散文)
作者:莫善贤
诵读:木 子
和许多古镇一样,长安古镇之所以成为古镇,主要是水路发达,以至成为商埠。在过去的过去,在交通不方便的时候,水路是黄金水道,是承载运输的主要的道路,繁荣由此而来,移民由此而来,码头是最好的见证。
随着水力设施和水电站的建设,也因为交通工具和路径的改变,许多老码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归隐。它们的身影往往藏在老百姓的心中,现在很少看到他们的痕迹。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的印记。码头,离我们越来越远。
明代诗人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写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啊,码头,作为往事也在我们的笑谈中,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的梦境里。
我们家乡县城叫融安,县城所在地的镇叫长安镇。上游是贵州榕江,是一条逐步汇集水流,形成大流域,直通珠江的大河,大家习惯称之为江。它从很远的地方走来,又向着很远的地方走去,各个地方段的江名不一样。如榕江,柳江,融江,浔江,西江。
可以说长安镇,除了骑楼老街出名之外,码头也是非常出名的。有许多码头的名称,如。东墟码头、三滩码头、大码头、唐码头、上面寨码头、直直码头等等码头。有码头,一定有船只靠岸。有些码头是专供运输货物的船只靠岸卸货的,有些码头是作为摆渡两用的,对沟通两岸的交流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为榕江地区盛产杉木,融安也盛产杉木,过去一段时间里,放大广排(大木排)下广州是一个运输奇观,说是奇观是大广排一是大,二是层数多,三是链接得长,不需要动力牵引,一把大桨当舵,就可以顺流而下。当时,河道没有水电站,水路畅通无阻。虽然会有一些险滩,但放排工总可以绕过险滩,化险为夷。
融江河上曾经有纤夫拉纤的足迹,运货的大船要把货物运到榕江甚至更远的地方,有许多地段水浅,需要人力拉纤,拉纤是个辛苦活,天气热的时候,赤脚踩在滚烫的鹅卵石上,真是寸步难行,更何况,身体肩膀上还要带着纤绳负重前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前行,就得靠纤夫的齐心协力,大冬天的时候,寒风刺骨,越在河边感觉风越大,感觉鼻子都要被风刮走似的,纤夫同样要光着膀子,打着赤脚在高低不平的石子路上负重前行。
过去摆渡的方法很简单,没有机动船,是用大木船来运送客人。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坐船过一次河,只需要买2分钱的过河牌就可以了。过河牌是一块小竹板,用烙铁烙上一个烙印,就当做过河牌了。大家都很讲信用,也不会去伪造这样的过河牌。过河牌的大小是不统一的,大大小小都有。但是,这是一种信用,相当于代金券。老百姓都非常珍惜,上船给牌,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融江河的河面很宽,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河面水面不一样。在枯水期,正常的过河是一种享受。清澈的河水,人在河中。不知不觉就到了对岸。洪水期只要船工能够把握得住,船也是可以通行的,只是收费贵一些。在洪水泛滥时过河,那是需要一定的胆量的,洪水如猛兽,大浪汹涌,除非有急事,一般人是不会去冒这个险的。
再说码头,河西榕树脚码头与河东的东墟码头是遥相呼应的两个码头。码头工程浩大,都是用青石板砌成的。榕树脚码头通向河边,一共分很多级,下面的几级相对平缓。最后十数级稍微陡一些。但相对于其他的码头来说,这是最古老、最好走的码头。
河东的东墟码头的造型河西的榕树角码头是姊妹篇。同一个风格,只是地势不同,建造有所不同罢了。想想在过去,搬运青条石,不是那么方便,要把两个码头用青石板砌好,着实不容易。
东墟码头最有历史,也最有特色的,码头是青石板砌的。河西榕树脚码头的地势稍平缓一些,河东东墟码头的地势稍微陡一些。河东码头的顶端,有一间小门楼,可以从高处眺望这河西县城长安。走到这里,离县城就不远了,可是,还有一河之隔。从河西码头看河东的东墟码头,特别有一种俯瞰的感觉。古诗有说。古渡是告别的地方,古渡也是迎接的地方。在长安古渡告别和迎接,是常有的事,也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
长安码头还是看龙舟比赛的好地方。融安有比赛龙舟的习俗,每到五月端午,就会在融江举行龙舟比赛。十几条龙舟在融江河竞渡,也是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农民都会前来观看。龙舟比赛的颁奖是最传统、最有特色的,奖品是闻名遐迩的融安烧猪。比赛之前,就把比赛奖品好好的摆放着。想想,一头头整只的,烧得通体金黄的烧猪,散发诱人的烧猪肉的香味,怎不叫人垂涎三尺。
末了,还得补充一段精彩内容,码头还是看大水的好地方。过去,榕江每年都会发大水。由上游滚滚而来的滔天大浪。会把房屋,大树都推下来,有时有些人还在大广排上,房屋上呼喊救命。可是,有谁敢去救啊?有谁有能力去救啊?那只能是听天由命,顺流而下罢了,也是生死未卜。
融江河平时是温柔温顺的。发大水时候。是咆哮的,无情的,翻滚着污泥浊水。也带走了它不该带的东西,它的毁坏能力之大,简直无法形容。在码头上看大水是安全的,也是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
我爱家乡风情万种,也爱家乡的码头气象万千。我爱家乡青春不老,更爱家乡码头老而弥坚。家乡有我热爱的月亮,码头有月光下的摆渡船。

【作者简介】莫善贤,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朗诵简介】木子,现为天津老年人大学学员,文化志愿者。喜欢朗读,愿用声音传递人间真情,传播正能量。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家号《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