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李娟”全国有奖主题征文之22
李娟就是当代的三毛
——我读李娟的心得体会
文/赵西芳
最近,我迷上了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北疆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充满了真情实感,不娇揉造作,将风和雨都写得可爱可亲,连阳光和羊群都是通情达意,一切都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特别是阿勒泰森林里无尽苍茫的绿,幽深到暗黑的苍苔与木耳跳舞到天明的欢乐,树林被砍后缓缓痛苦,吵吵闹闹的热议日子,永远乐观明朗的生活态度,在她的比喻和感觉里一片片茂密地生长开来,教人不由得深深喜欢。
李娟的好,在于她的自然。李娟写作没有架子,那些话自然而然就从心里头向外流淌;也没有目的,不是非要说给谁听,也不是非要写下来。与此同时,她也不夸张不扭捏,不钻在自我的小情绪里任性。李娟有一双坦诚的特别与众不同的眼睛,她的心是打开的,世界上的光啊、云啊、风啊,都自由出于她的心。她面向的是空旷的宇宙,她追问的是自时间开始,生命出战所一直苦苦追寻的问题。她的心和世界是一体的,她心里有诗,而诗却让人心疼。她把自己在北疆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当我读了她写阿勒泰的文字时,也会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最淳朴、最宽厚的悲悯。
李娟的好,在于她的真诚。走进李娟的阿勒泰,感受到自由的辽阔与孤独的美妙,她的文字质朴直接,描绘出从草场到沙漠的北疆风光,在《阿勒泰的角落》中,仿佛与她一同漫步,感受大地的辽阔与天空的蔚蓝,她笔下的自由如同自然般无边无际,而她的孤独显得如此无畏。跟随着李娟的文字,探寻自由的真谛,感受孤独的美好。
李娟的文字不仅展现了阿勒泰的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情,还深入探讨了人物内心的成长与变化以及面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和选择。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情感,让人在欣赏散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李娟的好,在于她的亲切。看完这本书,特别向往那片土地,向往那种纯净的牧场,湛蓝的天空下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点缀在茫茫草原上的牦牛和羊群。同时也买了《冬牧场》来拜读,凄凉的牧场在她的笔下活色生香!朴实的生活中却有那么丰富细腻的表达,脱俗美丽的心灵好通透!很多年都没被一部好的作品感动得魂不守舍、苦读三更,而李娟的文字深深地触动我的内心深处,她的内心世界和她所写文字里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有一种朴素的沁人心脾的亲切。
李娟的散文,透露出她心里的纯净和对身边人的感恩及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相由心生,与“你笑,你的世界就笑”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生活从来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和胸怀!
她在文中写到:其实秋天不是秋天,秋天是夏天努力地进行着停止的那段时光吧?夏天是多么的炽热,像野兽一样充满着停不下来的能量,而那盈盈洒洒满目金黄的秋,是理智地将这炽热的能量冷却的季节吧。热情之后的思念亦是如此,然而我的心情没能跟上秋天的脚步,及时冷却下来……
读李娟,会让乏味的心激活出趣味,悲郁的心燃烧起希望。如果你厌倦了世俗的纷纷扰扰,不妨阅读赛里木湖那般清澈的文字,相信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洗涤殆尽……她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文字灵动精准,流畅、自然、朴素、通俗。喜欢她清澈的文字,干净轻灵的心灵。
李娟的好,在于她的豁达。《我的阿勒泰》是一幅“悠然见南山”的人间山水画映入眼前,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阵阵清风拂过,留下悠悠的青草味,太治愈了……她细腻的笔下描述的新疆美景 ,绝佳优美、话语风趣、精神乐观。 “道路不熟悉脚印 /泥土不熟悉粮食”,这两句诗我看过后有难以名状的感受。
她用最短的诗句感叹:“空荡荡的空气/美丽的新疆草原/我的阿勒泰/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还能有什么遗憾。” 世界坦荡,无阻无碍,她不是在行走其间,而是沉浮其间,不能自已。她边走边飞,有时坠落,有时遇到风,看到的事物都在向她无限接近,然后穿过她,无限地远离,其实我哪儿也没有去过。
李娟的好,在于她的简单。她在《阿勒泰的角落》中写到:她不是写给别人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写给自己的,是在跟自己的灵魂对话。“诉说与文化无关/有的人选择用语言表达/有的人选择用情绪表达”。文中这样写母亲:“我最擅长离别。而我妈最擅长到来。是的,母亲伟大”!这样写外婆:“外婆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读到此,我仿佛看到几天汤水不进的母亲,泪不停地奔涌……
李娟的好,在于她的生动。李娟曾在《读者》文章中写到的那句文字:“有一条珠光宝气的毛毛虫爬到了我的脸上。”让我仿佛看到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动画片里面,那条蜕变成巨大蝴蝶的贵妇一样的毛毛虫。
一般认为,好的作家都是大学培养出来的,而李娟却是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语言滋养了文字的生命,如同:“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绝美、清澈。”她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用最朴实的文字语言,描述人生哲思和心灵智慧,就像一股清流,激荡着人的心灵。在这物欲横行的时代,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体会,好似人与大自然亲吻共处,洗涤心灵,造就灵感,升华灵魂,恰似诗人、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的营养基地。
李娟的好,在于她的自由。她在文中这样写到:“自由一旦漫开,就无边无际,收不回来了。常常是想到了最后,已经分不清快乐和悲伤。只是自由,只是自由。”是的,她从小练就了独自的的个性风格,一向自由奔放,无拘无束,驾驭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方向,自愈自渡。
她说“我一直坚信:生活与社会对自己的磨砺,造就了伟大且高净的灵魂。敬畏自然,热爱和敢于接受岁月赋予我们的任何逆境,自愈自渡,不断地燃烧起对生活的的激情与希望。”
阿勒泰的美被李娟细腻的文字描述得如此迷人,最能真实表达人的思想不会被禁锢,内心是丰富的,灵魂是自由的。新疆原生态的湖泊、草原、沙漠、雪山装点下的春夏秋冬养育了李娟这样的文学耕耘者,她用悠然的文字述说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间烟火。
当前,我只是看完了李娟的同名作连续剧《我的阿勒泰》,一下子就把我的身心牵拉到遥远的北部新疆,今生今世,我能有无数次的机会亲吻你的阿勒泰的一草一木,一沙一泉,一晖一霞,一雪一肤。因此,她的《遥远的向日葵地》《羊道三部曲》《阿勒泰的角落》《喝酒的人》《孩子们》《一个普通人》《我们的裁缝店》《喀吾图奇怪的银行》《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看着我拉面的男人》《尔沙和他的冬窝子》《叶尔保拉提一家》《河边洗衣服的时光》《河边的柳树林》《有林林的日子》《巴拉尔茨的一些夜晚》《更偏远的一家汉族人》《深处的那些地方》等等,我还要全部拜读。
我要脚踏实欣赏她笔下的美,真诚叩拜她对文字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她内心深处的博大和精深,让鲜活的文学甘泉滋润我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就是要发自内心地说:李娟就是当代的三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