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母亲
文||郭建英
人到中年了,慢慢开始喜欢独处的时光了,也越来越喜欢回忆那些儿时的过往了。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喜欢安静的坐在窗前喝茶,喝故乡特有的茶 ,品故乡特有的味道。回味儿时的快乐无忧,回忆父母健在时的幸福时光……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特别老实本分的人,他们都没什么文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家里孩子又比较多,因此父母亲那时候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的罪,确实也是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养育了我们……
我们家生活在草原上,以放牧为生。那时候还是大集体,所以牲畜也都是属于公社大集体的,牧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只挣一份工资,虽说那时候的钱比较值钱吧,但那时候的工资也确实是少的可怜。
因为孩子们多的缘故,所以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相对差了许多。
在那个年代的人们都特别的纯朴忠实。他们认死理,凡事都以党和国家为中心,以集体利益为主,就算再苦再累也都会任劳任怨,忠心耿耿。一切都会以集体的利益为原则。
草原的冬天是最艰苦的,气候恶劣的很,冬季的平均温度一般都在零下30几度左右,相信大家都知道《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容)的故事吧。那就是发生在我们旗县的一个真实故事,冰天雪地,白毛炫风,能见度几乎为零,生活在草原上像暴风雪、 暴风雨,那样的天气也是经常会遇到的。而且在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城里的交通通讯也都不发达,更何况是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气象早知道几乎全靠老人们的经验。遇上暴风雪雨如果没能及时把牲畜赶回牧点那就糟糕啦。甚至会让人畜损伤都很严重。
那时候的我们冬天外出干活冻到手脚红肿脱皮了,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记得父亲每次放牧回来毡袜和靴子都会冻的黏在一起,在火炉边烤半天才能脱下。
到了夏天还好,草肥水美的季节牧民们也相对会好过许多。七、八月份也是草原最美的季节。最难熬的还是冬天,在北方尤其是冬末春初正是草场草料匮乏的时期,而在这个季节恰恰也正是牲畜大量生产的季节。牧民们需要帮助牲畜接羔保羔,如果再遇上雪大所有的牲畜都出不了坡,更是都需要补贴草料喂养,确保所有牲畜都能够顺利越冬,因此相比其它季节这个季节会更忙碌也更辛苦的多。
我的父亲一直以放马为主,因此也是地道的牧马人,父亲一生都很喜欢马,在当地父亲还有一个绰号:胶皮马倌儿,呵呵……
父亲年轻时也曾经历过《狼图腾》里那样的岁月,那是父亲在走锡盟当地也叫走敖特尔(也就是牲畜倒草场)时的一段亲身经历,每次说起那段经历,父亲都显得非常凝重……那时候父亲他们赶着马群一路艰辛,差不多用了一个多月左右到达了目的地。父亲他们这段经历简直可以用颠沛流离、风餐露宿来形容,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在那个年代本身就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更何况是在方圆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都看不见人烟的草原上。即便是到新牧场也还是很艰苦,夏天相对还好过点,在冬天的时候,下大雪是常事,每天白毛旋风刮的天地一色,白天还好点,到了晚上暴风雪施虐,狼群嘶吼,再加上马群对新环境的恐慌。说严重了晚上就连睡觉父亲和他的同伴们都不敢闭着眼睛睡。父亲说那时候他们除了火枪之外,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二踢脚,也就是现在过年放的大炮。在后来父亲每次说起那段过往都会心有余悸……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什么都没有,当然更主要的是没有电。就像笑话里所说的:我们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手电筒,哈哈……真的,只有手电筒,因为在那个只有煤油灯的年代,手电筒那是必备工具。
那个时候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等父亲忙完外面一天的活,待牛羊归圈,日落西山时,我们一大家子会围坐在炕桌边,吃着母亲炖的手把肉,喝着母亲亲手熬制的奶茶,父亲有时也会喝一点高度白酒来暖暖身子。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喜气洋洋的一边吃饭一边听父亲讲他自己所经历的事。那个时候的我们并不能理解父亲的艰辛,只是觉得父亲的故事都很有趣。
当然有时候也会听的惊心动魄,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听说过“鬼打墙”的故事,记得父亲讲过他遇到的一次灵异事件。那是一个夏天,是因为我们家的马群里有马走丢了,父亲需要出去寻找,晚上回来的时候太晚了,也可能是因为一整天的劳累,父亲迷路了 ,怎么走也走不出原来的地方。父亲试着走了几次结果都一样,最后决定不走了,给骑马上了拌(那时候我们那的主要出行工具也只有马)就地休息了,等第二天天亮了,奇怪的事发生了,父亲发现自己就在自家的附近。都能看到自己家的毡房了。这时父亲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昨晚是遇到传说中的鬼打墙了。父亲也只好无奈的笑笑,拍拍身上的尘土,骑着他的马往家走。呵呵……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许多,也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很多很多的罪。当然现在的草原由于生态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体制的改革一切都大不一样了。现在到处都是一片祥和,映入眼帘的都是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绿草如茵,牛羊肥壮,马儿自由蹦跑,留给人们的记忆也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美景。再加上近几年来气候的回暖,即便是冬天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没有过去那么恶劣了,牧民们的生活水平也都提高了。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家里电器手机交通工具甚至wifi应有尽有,如果再遇上好的年景,那就更完美了。
如今牧民们的劳作确实也不比过去那么辛苦了。大事小情都用手机联络,出行也都是私家车。放牧也会骑着摩托车了,一日三餐有酒有肉,美的很。
遗憾的是我的父母亲却老了走了……但是父亲母亲即便是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让我们姊妹几个挨饿受冻,兄弟姐妹六个,也都健健康康的长大成人了。恰恰是我们这一生愧对于父母,没能在父母身边好好尽孝……其实我陪在父母亲身边的时间很短很短,因为牧点离学校是很远的,从上学开始就一直住校,一年也只能在家呆俩三个月,除了寒暑假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成年后更是远嫁在外……
天下只有不孝的儿女,没有不适的父母,父母历尽千辛万苦,任劳任怨的抚养大自己所有的孩子们。而我们却做不到为自己唯一的父母亲尽心尽力尽孝……
每每想起时我都很自责也很悔恨,为了所有事情在忙,唯独没有考虑过父母亲老了,他们也需要我们去照顾了。
每次想起这些我的心都是很痛的,痛到快要窒息的感觉,在每一个不眠的夜晚,都会悔恨心痛自责,虽然再多的泪水也不能弥补我内心对父母的亏欠,但事到如今我也只能用泪水来宣泄我内心的那份亏欠。
留下这一生的遗憾 ,我始终是不孝的 ,即便是再多的自责也无法重来。如今即使想说一句:子欲养而亲不待,都显得那么的虚伪惭愧,只能回味在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悲痛与自责中……唉……若有来生,可有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