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垒诗歌永向前》歌词概述
左显成(都江堰)
构思
玉垒诗歌学会,在慢慢历史长河中长生出来,他的出现根一位陈道谟先生人生经历有关。他一生中投入文学创作,酷好文学。他出生于辛亥革命诞生日,接着就是日本侵略中国,他的成长也伴随抗日运动,因为他的国学老师刘希武、何其芳都到抗日前线,陈道谟就进入协进中学读书,也就是现在成都树德协进中学,也成为抗日宣传的一份子,由此,它用笔名芜鸣、晴空、艰夫在《华西晚报》、《抗战文艺》等刊物发表抗日救国文章,动员千千万万人民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抗日运动是全民性的运动,真正能动员起来,学生仅有学习和用自己写的文章来动员抗日民众,陈道谟的想法,仅有在现实的刊物中发表文章远远不够,就约志同道合同学徐季华一同商量,最后两人商讨,由安琪(安安)、赁常彬(赁杲天)、敖学祺(巴英)、谢宇衡(陈汀)、胡文熹、陈静等,再加上陈道谟、俆季华共八人,下周礼拜天到陈道谟家成都仁厚街49号开会,到了礼拜天实际到了七人。开会由两位发起人陈道谟和徐季华发言,讲明办文艺社和刊物意义,“唤醒民众,抗日救国”。凡是参加文艺社都要写稿。人员有了,稿源也有,“万事齐备,只欠东风”,经费来源也在商讨之中,会议开完,就有二十多个会员加入,最确定刊物名称,他们众多提出取古代神话中的“鲁阳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挥戈挥之,日为之反三舍。”秋瑾也有诗云:“祖国山河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英雄挥戈并进,所以,《挥戈》刊物确定,并在1940年7月7日出刊问世。受到各地欢迎,发行于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灌县、崇州、乐山、眉山等地,轰动效应。
上大学后《挥戈》刊物仍然在办,同时自己也出版了书籍《眷春集》延续自己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在大学办壁刊,刊名为《习作》,得到了叶鼎彝(丁易)老师支持。《挥戈》文学刊经历七年多,被国民党政府成都特务要逮捕,抓而没有抓,勒令停刊,说他是被赤化后的死硬分子。
期间他也受鲁迅思想以及共产党人影响,他学过毛泽东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及1944年元旦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明确文学导向,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团结教育人民,打倒敌人有力武器,文艺方向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这是陈道谟创办文学刊物立足点和出发点。
解放后,陈道谟从事初中教育,主要是语文教学,启发学生写文章和诗歌。不论陈道谟遇到各种困难,他都能正确看清社会发展走向,自己不在教学,有的学生也主动找他修改诗歌,这其中又有一个念头,想为学生办一个刊物,在有条件下,取名为“萤”,用萤火虫的光照亮文学前行。他到文化馆申请,三天后就得到批准,诗社由李永康、马非白、马及时、何民组成诗社,陈道谟为诗社顾问。《萤》诗歌出刊,得到各大媒体,以及著名诗作家好评。1982年《星星》诗刊选用五篇《萤》诗刊作品发表,这是对《萤》诗刊褒奖和鼓励。短短两年时间,就有60多篇作品在各大诗刊发表,这是莫大的成绩。
1987年是陈道谟退休之后端午节,陈道谟没有忙其他事,主要召集三位灌中退休老人,魏尚闻(灌中语文教师,诗人),刘襄遵(灌中语文教师,诗人),李士廉(灌中教师,总务主任,四川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相约到一起,在离堆公园江边茶廊喝茶。他们在一起商讨一件事情,《萤》诗刊出了24期,成绩不斐,有人提出就办这个诗刊就是了,何必劳心费神呢?可陈道谟可不其然,他认为那只是年轻人诗刊,不是老年诗刊,要办一个老年文学,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重视老年文学研究》在《晚霞报》发表。陈道谟想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学习平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为利,只讲社会效益的赤子心。
经过激烈争吵,以及正确商讨,最终达到认同,成立诗社。诗社社长陈道谟兼主编,副社长魏尚闻、刘襄遵,李士廉,同时兼副主编。诗歌刊名取于杜甫诗歌:“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取用“玉垒”两字为刊名,于是就诞生了《玉垒诗刊》。没有经费自己筹资,李士廉100元,相当于一个月工资,其他人各50元。会后个人走亲访友,联系老人投稿,参加诗社会员达20多人。
1987年7月1 日,正式出刊《玉垒诗刊》,年前就出了三期,高产作品。两年过后,1989年9月25日,玉垒诗社庆祝国庆40周年会上,《玉垒诗丛》达到14部之多,有老作家,也有新秀,热闹非凡。
1992年7月4日,玉垒诗社5周年纪念日,“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会场两百多位,无一空席。庆贺玉垒诗社取得丰硕成果,《玉垒诗刊》24期页码增加到一百多页,编集出版了《玉垒诗丛》30种,报道玉垒的新闻、专稿、转载“玉垒”的作品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电视台达52家之多,吸引更多青中老年人,以及幼童少年参加,更为广泛的群体,也吸引了海内外的人参与。著名文人艾青读后《玉垒》,为玉垒写刊名,冰心女诗人写刊头,汪静之为《玉垒诗丛》提写刊名,臧克家也为《玉垒》写刊名,马识途题词“锦江春色,玉垒浮云”邹获帆、晓帆等也为《玉垒》题辞。词词诗语说不尽,句句话儿暖人心,鼓励激励玉垒诗社前行。
玉垒诗歌社办诗刊宗旨“美化心灵,促人奋进”;“新古诗体并重;思想性艺术性并重;新老作家并重;主旋律多样性并重;诗作散文并重;传统性与探索性并重。地方性与全国性并重的“六个并重”方针。玉垒诗刊特点秀、奇、绝的三大特点。创造出玉垒精神,就是“坚韧不拔,苦恋不舍,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九死不悔”,“正直、团结、高尚”;“不为利,不为名,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才得来无数赞誉,在社会中立足。
诗歌走过了风雨雨,也有坎坷,也有震惊世界,我们要为《玉垒》而歌,唱响新的进行曲,众人添柴火焰高,用我们幼少中老的热情,踏着新时代精神文明创造最美丽篇章。
构思《玉垒诗歌向前》学会歌词,主要突出,玉垒是都江堰市最著名的山,地理环境,山水相依,而都江堰人,乃至蜀人在这里治水奇迹,都水之城,创造出我们都江堰的文化名篇。玉垒诗歌田园,都江堰给四川创造出了水旱不知饥寒,天府之国的美誉。不但有劳动热情,也有精神文化品味。玉垒人所耕耘成果,创造出最好佳绩,得到社会赞扬。同时玉垒诗歌学会,所有文学,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绘画摄影曲艺喜剧创作,文学交流丰富多彩。参与人员幼童,少年、中年和老年,文学沙龙时文学讲座,朗诵文学作品,演唱红歌经典,流行歌曲,曲艺,相声小品,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真是一个大舞台。第三段,玉垒人在传承优良的传统作品,要经过改造创新出符合时代发展作品,增加人们日益丰富作品共现代人分享,玉垒人应该努力向前。
主歌
玉垒诗歌学会的会歌,没有写抒情歌词,写的积极向上,勇于攀登高峰,适应各个时代,都有一个奋斗拼搏精神,创造出新时代作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达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精神食粮,与时代同步建立起精神文明。
第一段主要讲的玉垒发展,以诗歌为主,在都江堰这片土地上,用都江堰人和全国人民众人浇灌出来百花园,在这里绽放。
第二段,介绍玉垒文化丰富多彩大舞台,它包括了到散文,小说,绘画书法,曲艺、喜剧,歌声,舞蹈,活跃文化沙龙的日常生活,参与者显得特别活跃,朝气蓬勃掘进文化发展,以及娱乐打牌麻将,丰富生活内涵。
第三段,为玉垒宗旨和玉垒精神,也玉垒诗歌永向前的最为核心内容,激励着一代玉垒人鼎力前行支柱。
第四段,主要是传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幼少中老共同努力创作新篇章,永向前。
第五段,为副歌,踏着时代精神文明步伐永向前!永向前!表达玉垒人的决心。
整篇歌词,包含热情奔放,心心向前,义无反顾。
副歌结尾
副歌很简单,也概括主歌,我们玉垒人生活在时代中,每一个都离不开中国发展时代,只能在时代中发挥每一个人作用,所以踏着时代精神文明步伐永向前!永向前!
祖国发展时代是培育幼小茁壮成长,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向往共产主义思想。
物资文明是青年和中年创造,同时也创造文化精神文明,离不开社会约束,主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资和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生活,玉垒贡献自己力量,永向前。
总结,玉垒诗歌学会,主要是沿着宗旨和方针向前,不为名利,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会歌贯穿始终。会歌没有玉垒情,玉垒爱,也没有谢华丽词语,仅是最为普通田园诗歌,也就是草根诗歌,也会登上大雅之堂。要想她发展壮大,要靠玉垒人共同努力,才能养护好百花园,使花开美丽,姹紫嫣红,绚丽多彩。玉垒诗歌不仅在于诗歌,还发展精神文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幼童收到文学滋养继续长成少年,少年好学,勃发生机,烂漫生长成,成长成中年,承担社会责任担当,从事各行业支柱力量,书写更美文章,直到老年退休,丰富阅历,文学素养,创造更美篇章,走进玉垒诗歌学会殿堂。这是玉垒一直向前,从不退萎,向前。副歌,玉垒,玉垒,诗歌田园,表达我们玉垒人心声。永向前。
玉垒诗歌学会会歌歌词《玉垒诗歌永向前》:
歌词:左显成
一
玉垒,玉垒,诗歌田园。
都水浇开百花园,
众人耕耘花更艳,
书写出美篇章。
二
玉垒,玉垒,诗歌田园。
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诗词散文小说书画摄影,
曲艺歌唱大舞台。
三
美化心灵,促人奋进,
坚韧不拔,执着追求,
不为名利,无私奉献,
团结奋勇,默默耕耘。
四
玉垒,玉垒,诗歌田园,
古代韵律继承发扬。
幼少中老意气风发,
创作时代最美华章。
永向前,永向前。
副歌
玉垒,玉垒,诗歌田园,
踏着时代精神文明步伐永向前!永向前!
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都江堰
作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玉垒《老年文学》副主编。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花蕊夫人》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我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