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春霖摄影作品浅析
韩忠树
1949年出生的费春霖同志也进入古稀之年了。他是一位资深记者,早年在《黑河日报》任总编辑、后调入省税务局任《黑龙江税务报》副总编辑、总编辑。《黑龙江税务报》停刊以后,改任《中国税务报》驻黑龙江记者站站长,正高职称、2009年退休。
费春霖同志调入省税务局以后我俩不但成为“税友”,还是经常写写画画的“文友”,业余时间又是打乒兵球的"球友",还做过十多年的邻居。他退休以后酷爱旅游和摄影,从龙江大地到祖国大江南北,3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还走出国门,亚洲从日本、韩国到东南亚的新、马、泰;欧洲从俄罗斯到北欧、西欧的十多个发达国家;北美从美国到加拿大;南美去过巴西;非洲去过东非的肯尼亚;大洋州去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戏称他是现代版的"旅游狂人徐霞客"。

费春霖同志热爱摄影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无论走到哪里,相机成为他的标配,不但配备有专业的长镜头,还自费购买了大疆无人机,用于高空俯拍,以获取更好的摄影效果。退休以后他几乎把摄影视为他的全部生活,为了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不辞辛苦地跋涉。有时是自驾出行,有时与影友拼车搭伴去采风,有时是艰苦的步行,起早贪黑、风餐露宿也是常态。他以春雨潇潇的网名、创作和发表了三百多集摄影美篇,每一集都有七八十幅精美的照片和言简意赅的文字说明,其作品受到很多网友、影友的喜爱和点赞,有的作品点击量超万人。他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几乎一集不落地发给我欣赏。我不懂摄影,过去用傻瓜相机和彩色胶卷在旅途中也拍过不少照片,但都是业余水平。有了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以后,拍照更方便了,但拍摄的照片与专业水准还有很大差距。细细欣赏费春霖同志的摄影作品,只是觉得好,又说不出所以然。站在门外汉的角度。斗胆对其摄影作品的艺术特点作一些浅析。

第一,费春霖同志善于用镜头和光影营造美的空间。他的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是经过慎密的思考和构思,力图体现气势恢宏的美和细微深处的美。有的作品是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美;有的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美;有的是城市巨厦和车
水马龙现代生活的美;有的是乡村茅舍以及街头巷尾平民百姓烟火气十足的美。在人们习以为常之处,以独到的眼光发现美、甚至还能捕捉人性的微妙和传递深邃的哲理。他的摄像语言既有岁月感,又有时代跃动的脉博,给读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深思。
第二,摄影是一门捕捉光影定格瞬间的艺术。费春林同志很善于用光。用光可能是优秀摄影家的共同特点和看家本领。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巧,处理好顺光、逆光、侧光和直射光、散射光的关系,也能处理好暖色与冷色的关系,展现摄影艺术的魅力,成为读者眼中的视觉盛宴。他常常在每一幅照片的适当位置用文字注明使用的是什么器材, 什么样的镜头、多大光圈、感光度等数据。由于用光准确,虚实交错,层次分明,所拍出的画面魅力和感染力就在其中了,能给人以艺术之美的享受。
第三,费春霖同志善于抓取决定性的瞬间,使其画面定格。这种神来之笔、是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的真实再现。一个好的摄影作者的耐心和毅力是令人钦佩的,为了使每幅照片都完美地捕捉到人物的灵魂和环境氛围,宁愿长时间地等待最佳光线和大自然最美的时刻,这种忘情的专注和执着使其作品独居匠心,成为一幅精美的画卷。优秀的摄影作者总能出神入化地完成从发现到抓取的决定性瞬间,这种创作自觉和摄影作者具有艺术灵感是分不开的。这种灵感有时可能是神秘的直觉,但离不许多年的艺术修养和实践。天道酬勤,坚定信仰,坚守初心,岁月从不辜负人。三百多集数万幅摄影作品,就是上苍对费春霖同志最好的回报和褒奖。
第四,费春霖同志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对龙江大地有割舍不尽的情怀。黑龙江皑皑的白雪,莽莽的林海,无垠的黑土,咆哮的瀑布。漠河的清纯宁静,北极村的风姿绰约,雪乡的雪韵,太阳岛和中央大街的神韵,伏尔加庄园的异域风情,芬芳的花卉,千重的稻浪……这一切都是他撷取不竭的宝库,映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图像和画面,彰显龙江才有的生命力量,浑厚而苍茫,深邃且博大。
摄影作品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 都是社会价值的载体之一,摄影家与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创作时往托"影"言志,寓情于"影"。费春林同志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进行摄影创作,体现出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摄影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些不但在他的摄影作品中,在他转发的视频号中也有所反映。希望费春霖同志再接再厉,在摄影艺术领域再攀高峰。
欣赏费春霖同志的摄影作品,赋小诗一首:
身背相机万里行,
披星戴月勤采风。
旖旎风光皆入镜,
长焦短距妙手成。
追寻美景步不停,
千姿百态入画屏。
心有宏图中国梦,
快门闪烁变永恒。
2024年6月

作者简介:韩忠树,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退休干部。退休二十多年来,坚持业余写作,撰写散文、随笔、诗歌、游记、文学评论等百余篇,著有《加拿大探亲生活札记》、《暮年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