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舰“中山舰"的前世今生
1927年,蒋介石撕下革命的伪装,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自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其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非是一天之内突然发生的,而在一年前的1926年3月发生的“中山舰”事件,则已迈开了蒋介石反共的步伐。
关于中山舰的来历,有其比较悠久的历史渊源,这不得不从甲午战争说起。
(一)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几近覆没,清政府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7年,清政府决定重振海军,在陆军部增设了海军处,1910年又扩编为海军部,任萨镇冰为海军司令,并拟定了以1.6亿两白银在7年内购置50艘战舰的振兴计划。
在所列的购舰计划中,其中有一艘名叫“永丰舰”的炮舰,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厂订造。
但就在永丰舰即将开工建造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政府没有推翻清王朝以前和日本签订的购舰协议,并派员去长崎督建。1913年1月,舰长205英尺、宽26.5英尺、吃水8英尺、标准排水量780吨、两主机共1350马力的“永丰舰”抵达上海,编入海军第一舰队。该舰编制全员108人,配备有105毫米主炮一门,76毫米副炮一门,47毫米边炮四门。
1916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祥成立北洋政府,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举起护法大旗。1917年8月,程璧光率“永丰舰”等10艘军舰抵达广州黄埔,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1922年后,广东军阀陈炯明、陆荣廷和孙中山政见分歧增大,6月派兵包围了总统府。在众人掩护下,孙中山登上海军司令温树德座舰“永翔舰”。但上舰后却发现,司令温树德态度暖昧。次日,“永丰舰”舰长冯肇宪就以请孙中山给“永丰舰”官兵训话为由,将孙中山接到“永丰舰”避难,以防不测。事后,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于1923年8月再次登上“永丰舰”,特地上舰慰问官兵,并合影留念。
不久,为表彰“永丰舰”在危难之际保卫了孙中山,海军部决定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二)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当时国共两党继续保持合作。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在广州举行。在这次大会上,时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第一次成为国民党中常委。同时,共产党人林伯渠、李大钊、毛泽东等也成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被蒋介石视其是进一步夺取国民党军政最高权力的障碍。为了排除共产党异已,蒋介石便决定从李之龙开刀入手,一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
李子龙是海军局代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是一名有威望的共产党员。1926年3月18日傍晚,蒋指使亲信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之名义,传达命令给李之龙:“教育长来电话,转奉蒋校长命令,速派得力兵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李之龙见是校长命令,于是当即照办,命“中山舰”“宝璧舰”立即开赴黄埔。
兵舰开到黄埔后,教育长邓演达发现,这完全是误传命令。此时,李之龙恰又接到通知,说是“联共(布)中央使团”要登中山舰参观。那么,中山舰下一步究竟应如何行动呢?李之龙不得不向蒋介石汇报请示。于是,蒋介石便以李之龙擅自调军舰到黄埔,煽动共产党暴动为名,于3月20日派兵解除了“中山舰”武装,逮捕了李之龙,随即占领海军局,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了工人纠察队武装,封锁了苏联顾问团住处,宣布广州全城戒严,并令何应钦扣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部共产党员,从而达到彻底把持第一军军权之目的。这就是有名的“中山舰事件”的来龙去脉。
(三)
1929年3月,“中山舰"被编入南京国民政府第四舰队,参加了蒋桂战争。1932年,又参加了对广东陈济棠作战。当年8月,“中山舰”奉命驶往南京,编入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第一舰队。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中山舰”驶入长江布防,拱卫南京。“八.一三”淞沪抗战”中,“中山舰”成为海军部部长陈能宽的座舰,来往于沪宁之间。1938年7月“武汉保卫战”中,在武汉上游岳阳参与了抗击30余架日机袭击海军总司令部的作战。后又担负长江新堤至金口的江防警卫,阻击日军渡江。
193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左右,“中山舰”观察哨报告,有一架日本双发侦察机突然从东边飞来,指挥员立即命令高射炮开火,日机没敢靠近,绕行侦察后离去。下午14.50分,旗兵报告有6架日机向金口扑来。舰长萨师俊立即命令全舰官兵投入战斗。但因中山舰是艘陈旧的老舰,防空火力弱,日机接二连三飞临上空,不断朝“中山舰”扫射投弹,右舷被炸中,整亇舰体火光冲天,官兵伤亡惨重。舰长萨师俊冒着弹雨指挥战斗,双腿、左臂被炸伤,但仍坚守岗位,鼓动官兵沉着应战,直至壮烈殉国牺牲。
这场金口海空大战,历经1小时又15分钟,舰体多处受伤,左侧大洞无法修补,江水汹涌而入,最终沉入波涛之中。
据统计,在整个对日抗战中,国民政府海军共牺牲官兵110人,而“中山舰”就牺牲了包括舰长以内25人(另有20余名官兵负伤)。
(四)
1986年,在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75周年之际,湖北省提出了打捞、修发“中山舰”的动议,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响应支持,并在1988年3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正式批文。
1990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湖北省隆重举行了打捞“中山舰”开工仪式。
经两个月的精心施工,次年1月23日,一代名舰“中山舰”被整体打捞出水。
打捞成功后,按照文物保管条例“修旧如旧”的原则,被送到湖北船厂进行整体修复。
2008年5月,修复好的“中山舰”庄严迁入武汉金口镇“中山舰’博物馆陈列,成为一件见证孙中山磨难、宏扬革命功绩和抗日伟大爱国义精神的珍贵的历史文物。
2024.06.21日编撰于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