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重庆之旅
相学东
时光过得真快啊!我是2015年8月23日到的重庆,一恍,已经过去八个年头了。在重庆的日子里,让我心潮澎湃,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程一景,更让我刻骨铭心,回来后总想写点什么,可是阴错阳差,等到了今天。掐指一算,我已经退休都五个年头了,大有欠债不还之感。欣然命笔,就从我游程记忆深刻的碎片里点滴拾来。
重庆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历史,亦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简称“渝”。又因宋淳熙十六年,先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位,自诩“双重喜庆”,由此得名“重庆”;二战时期被称为陪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远东指挥中心。
重庆是座美丽的城市,也称“雾都”。因地理位置在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交汇处,居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周围高山屏峙,风速较小,水气充沛,常常盆地高气温与周围山地冷气对流,导致水气降低凝结形成大雾状。乘飞机俯瞰重庆是在绵绵的云海里,如仙境一般;走进重庆的大街小巷又有腾云驾雾之感,美妙至极。
重庆是吃货的天堂,充满着浓郁的山城特色。重庆的美食讲究以“麻、辣、鲜、嫩、烫”为重点,有火锅,江湖菜,串串香,兔头,酸辣粉,小面,辣子鸡,毛血旺,豆花等等,最出名的是“好吃街”中的正宗九宫格火锅,锅底醇厚,香而不燥,配上几个上讲究的特色蘸蝶,吃起来那叫一个“爽”!据说,重庆人不论到哪里出差,超过三天,回来不进家门也得去吃顿火锅,不然,回去一宿睡不着觉。
吃归吃。对我来说,还是要到处走走逛逛,看看重庆的美丽风景。如:洪崖洞,千厮门大桥,磁器口,李子坝,乌江画廊,九黎城,龚滩古镇,武陵天坑和仙女山。一路游逛,风光旖旎丽景无限,美不暇接。可是,不知怎么的了,仿佛别人都游得兴高采烈,我却总觉得有一桩心事未了。于是,我决定自己单独的走一走,找寻我应该找到的感觉。
说重庆是雾都,一大早就见证了。从宾馆出发时还是云里雾里,当我到了解放碑前时已经是下起雨了,雨中独自矗立在解放碑前,别有一种感慨,别有一份心情,别有一番滋味。
解放碑在重庆,相当于天安门在北京的地位。繁华的商业中心与好吃一条街都聚集在周围,而这个地方还是看重庆美女的好地方。一句话,你对重庆有兴趣吗?如果有就一定要来,来到解放碑前,也许你能观摩到世界上最时尚的潮流……而我赶上的是雨季,而且最小也是中雨,此时此刻,只有雨水相伴在脚下流淌。
解放碑的位置在渝中区、民权区、邹容三大路交汇的十字路口,高27、5米,有旋梯可达顶端。该建筑最初落成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当时是低矮的木质结构,称“精神堡垒”。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建,题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站在纪念碑前,我似乎感觉有一架飞机穿云破雾,从延安飞往重庆,看见了伟人毛泽东神采奕奕的来到谈判桌前,彻底揭穿了国民党所谓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一切谣言;仿佛看见了诗人柳亚子提笔赋诗,称毛泽东主席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
是的,1945年8月28日,抗战胜利后,在中国革命究竟向何处去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在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将毛泽东送给他的诗词《沁园春•雪》在报刊发表,震撼了整个山城乃至全中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雨过天晴,在云雾缭绕的天空里升起了一道若隐若现的彩虹,彩虹跨越了整个重庆的上空,把雨后的重庆洗得更加清新、靓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乘着大巴车驶过沙坪坝,直奔歌乐山白公馆而去。
白公馆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附庸风雅用诗人的字号“香山居士”前面二字,为自己别墅取名“香山别墅”。而附近的百姓还是习惯性的叫“白公馆”。1939年,军统用30两黄金将其强行购买,改成秘密监狱,最多时能关押100多人。这些人,都是军统认为级别比较高的人。小萝卜头就曾在这里关押着,他牺牲的时候才8岁。此前,他在狱中生活了7年,距离新中国成立只有24天,与他的父母还有很多革命者一样,没能看到新中国成立和重庆的解放。
小萝卜头,大名宋振中,是参与西安事变,负责起草《抗日救国八项主张》,逼蒋介石抗日的中共地下党员宋绮云的小儿子。自1941年被捕入狱后,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和当时仅有8个月大的宋振中辗转重庆、贵州的监狱、集中营,总共囚禁了八个年头。在白公馆潮湿的牢房里,小萝卜头曾握着半截铅笔在家书的背面写下“哥哥、姐姐”,也曾用细瘦的小手紧握铁窗栏,踮着脚看向远方群山……他还在各个牢房间传递过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消息和情报……他像一只向往自由的小鸽子,在这人间炼狱里飞翔着,挣扎着,祈盼着,欲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天地……然而,万恶的牢笼却捆住了他稚嫩的翅膀。 到2022年9月6日,是小萝卜头73岁周年的日子,70多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有谁还记得,中国有个年纪最小的烈士,他叫宋振中?我很欣慰,今天我看到了,在他的雕像上系满了鲜艳的红领巾。
“歌乐山”多么好听的名字啊!可是,在当年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它却成了“人间炼狱”。渣滓洞就在歌乐山,原本是一处煤窑,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发现后,改成了关押革命志士的集中营,见证了一段黑暗的历史。
记得小时候,经常传看的一本书叫《红岩》,其中的主人公许云峰、江姐等英雄人物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对于这些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叛徒浦志高的憎恨,成了我们这代人判断是非(好人与坏人)的标准,并从中找寻自己做人的准则。《红岩》中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今天大多数人与我一样,为什么会到重庆来,来到重庆,为什么一定要看歌乐山的渣滓洞,这是在找寻生命中最珍贵的那份感觉与认知。
渣滓洞一共分内外两个院,外部主要是特务用来逼供刑讯,内部用来关押革命志士。在这里,地狱般的酷刑让革命者受尽了折磨。江姐就是其中百折不挠,临危不惧的伟大女性。
江姐,名叫江竹筠,四川江家湾人,自小性格要强,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要为革命和解放事业奋斗终生。在中国革命解放的前夜,1948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特务刑讯逼供把竹签扎在她的手指里,烧得滚烫的烙铁烙在她身上,老虎凳,辣椒水等各种酷刑用遍,她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初心不改,表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影视剧中所表现的江姐带领狱友绣红旗,组织逃狱,绝食与暴动等场景,都是她在狱中曾经的真实写照。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刽子手们枪杀在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
在渣滓洞集中营,像许建业(许云峰)、何雪松、李青林、胡其芬、盛国玉等无数革命志士都与江姐一样,宁死不屈,惨遭刽子手的杀害,没能看到新中国胜利的曙光。
从歌乐山返回住地,我似乎了却了此行重庆的夙愿,我的重庆之旅也已经接近了尾声,但总觉心情沉重不能释怀。是什么会让我这样的纠结哪?我想了许久许久……没想明白,我一夜无眠。直至第二天早晨,我登上飞机向着回家的路远航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重庆这座浓缩了远古厚重文化底蕴的古城与歌乐山那段触目惊心悲壮的历史——让我终生难忘。
2022年8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