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价崩了怎么办
佛说因果轮回,俺在158也买过茅台的股票,可能在168就卖了。至今常笑自己笨蛋一枚。
今天看看满屏的酒价跳楼,光瓶特惠,并不感觉奇怪。房子都腿去了一半的裤子,屁股露着也不怕丑了。跌点这算啥,平复一下吧。
有人问酒价大跌,机会在哪儿呢。
假如我是个酒鬼,这岂不是喝好酒的天大机会。并且明年更爽。这个机会叫共同富裕,或叫共冋过瘾。
经销商呢,真是大韭菜一个,是酒厂的收割目标。君不见茅台要去中间商。其它酒厂骗酒经销商打订货款。
兔子不够吃,老虎要吃狼。狼似乎成了弱势群体。
真是苦人啊经销商们,当然目前还是利润回吐的时间,赔钱时间还没到呢。
厂方,重点是厂方,大机会来了。前几天写过一个酒与文化相关的。可以下定义的讲,没有文化的酒都活不好,有文化的酒都卖的好,活的爽。这个就不接受反驳了。
改革开放几十年,商战如潮,除了几大头部酒厂还搞了搞自己的博物馆外。中小厂就是以挣钱为主了。连质量都不当回事。更没多少时间去挖自己的品牌文化,大家都浮躁的一B。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光屁屁游泳。
酒不好卖,自然有时间去造好酒。对吧,问题是有多少厂愿意这样思考呢。
日本不少清酒厂都几百年历史,他们也不扩张,稳稳的占领当地市场。我们的企业可好,一吹都是翻翻的产量。
更是没有时间去搞文化了,反思吧,如果能反思后行动,这岂不是机会,重读塞翁失马,我认为有必要。
当然了,如果急功近利的企业,也不当机会,不过可能扛不了几年。
那些,有文化积淀,沉稳大气,格局放开的企业在这一轮中重塑自己,把百年老店的思维捡起来,实实在在的是个机会。
具体呢,先打开思路,以前去过不少酒厂,参观过些厂史馆,但是,要具备一个到现场的条件。有的挺大的酒企,厂址在县城里,山沟里,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有机会去的,那么就是痛点。
假如我是酒企负责人,制定一个文化工程计划,要求每个省市的大经销商都必须建一个中等的酒文化博物馆,把品鉴馆与博物馆结合。
市县级的配建一个小的阵列馆,然后根据业绩和文化引流成绩进行奖励。
甚至大的经销都可以引流旅游团,网红。
只有在路窄的时候,人才会冷静,才能看见脚下的文化工具。
抛砖引玉,浅薄之处多多指教
中外酒文化协会
酒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刘永
2024.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