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湖
世人但知杭州西湖,以秀出名,不知绍兴亦有湖,位于城东,称东湖。
东湖以奇巧著称,足以与西湖相对。加上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
东湖之山,不高,东湖之水,不阔。胜在山水相映,奇岩险洞。沿途趁势,有桥有亭。
游湖,可步行,可舟行,游者之感,各有不同。
行至最东,有石索道直通山上,可观东湖全景。
《智取华山》电影,因华岳西峰太险,曾以东湖箬篑山以代。电视剧《西游记》,亦在东湖取景。
山人有二诗,足以概括东湖好处:
箬篑山下碧水开,
东湖依然旧亭台。
脚桨船夫好自在,
桥下撑出小舟来。
玉带伴珠本相宜,
水中洞天奇中奇。
汉晋河山秦家桥,
陶公文章谁人及?

一、由来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箬者,竹也,篑者,篮也。箬篑之名,意为此山若盛马草之大篮子。
晋代贺循兴建时,西兴运河依山而过,形成了东湖水的来源。

东湖西入口之运河
箬篑山在汉代后为绍兴的一处石料场,千百年,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便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因其直,仰视有壁立千仞之感。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
清末,陶渊明第45代孙,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将运河隔开,对里水面稍加拓宽,便形成东湖今日北水南山、外河内湖的山水格局。
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有诗赞曰:
河水悠悠赛天成,
奇岩还似鬼神功。
白苏二仙若有意,
东湖何输西湖名。
先贤画龙未点睛,
后人巧斧夺天工。
三分青山七分水,
皆入陶公盆景中。
二、观洞
观湖中洞穴,有三径。
沿着古运河旁围墙边小路步行远看,崖壁表面颜色深浅不一,洞穴形状各不相同,富层次,多变化。
沿着湖中小径可以中瞧,崖壁及崖壁所组成的洞穴给人以神奇之感,并禁不住为先人们的锲而不舍发出感叹。
近观的形式当然是乘船入洞。坐上绍兴特有的鸟蓬船,在崖壁之下感受东湖,那时你的感觉,可能会是自己的渺小。
游船观东湖,最奇妙的是近观陶公洞与仙桃洞,可以说未进二洞等于没有到过东湖。
陶公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却是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坐井观天的意境悠然在目。
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只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只有你在和仙桃洞零距离接触时,才能在导游人员的指引下,见到与倒影组合在一起的巨大仙桃。
郭沫若曾留下诗歌一首:“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道尽乘舟游洞好处。

三、夏游
东湖景区内还有如听湫亭、霞川桥、饮渌亭、桂岭、秦桥等恰到好处的人工小景,加上草木点缀,步行或乘舟,穿行其中,犹在画中。
尤可道者,是舟行桥下,人行桥上,人上有人,互观为景,可谓奇妙。

我不止一次游过东湖,或陪妻,或伴友,或散步,或舟行,次次尽兴。
一次夏至雨后,青山如洗,白云游空,草碧树绿,夏蝉时鸣。在揽越亭驻足,不禁诗情顿生。
青山如洗白云天,
桃源洞下碧水寒,
青草绿竹蝴蝶舞,
揽越亭里初听蝉。
四、陶社
除山石湖水等组成自然风光外,东湖还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胜迹,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游览或商量革命大计。
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展揽了光复会和陶成章的部分史料。
成章为绍兴皋埠人,继蔡元培为光复会长,曾布衣草绳,赴南洋募捐,以灭清兴汉。鲁迅、秋瑾、徐锡麟,皆光复会中人。
光复会曾为中国同盟会内一大组织,因内部纷争,后退出。
辛亥之役中,光复会组织光复军,与同盟会一起,光复上海、浙江、江苏。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陈其美指使蒋介石刺杀了陶成章。
面对陶成章塑像,不胜感慨。
东湖水碧竹苍苍,
陶家社里拜成章。
绳带芒鞋江山复,
同室操戈究可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