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丁再献对联:
享春夏秋冬乐 品东西南北风
青驼唐山
今天早上,有幸看到了丁再献先生骨刻文这样一副集联:“享春夏秋冬乐,品东西南北风。”当时我正一边翻看手机一边漫步在马山坡公园中,丁先生的这副书法集联内容让我陷入了沉思遐想之中。

欣赏丁先生的楹联和书法,如同置身于四季更迭的画卷之中。
上联:“享春夏秋冬乐,”春天,是那一抹嫩绿的笔触,轻盈而富有生机,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喜悦;夏天,则是那热烈奔放的线条,犹如烈日当空,热情似火,令人心潮澎湃;秋天,是那金黄与墨绿的交织,有丰收的喜悦;而冬天,则是静谧而深沉,如同雪花飘落,覆盖了整个世界。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人生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每个人都在繁花似锦中寻找生命的活力和希望;夏天,热烈奔放,在烈日炎炎中体验生活的热情与坚韧;秋天,丰收喜悦,在金黄的落叶中感受收获的满足与宁静;冬天,静谧深沉,在皑皑白雪中品味岁月。

下联:“品东西南北风。”
风是流动的岁月,品风,亦是品人生。晨风徐徐,在风的轻抚中,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彩与变幻:东风带来的是万物复苏的生机,西风则带走了一季的繁华。南风温暖而热烈,如同生活中的激情;北风凛冽而刚烈,如同人生中的挑战与磨砺。每一次风的吹过,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珍视当下,感悟生活的美好。

山东是东夷文化的中心,东夷人创造的骨刻文是中国文字的主要源头,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有着深厚的东夷文化理论研究的丁再献,加上其兄古汉语专家丁再斌的协助,丁再献从中国文字演变逆行而上,到目前己破译出900多字。

骨刻文,这一东夷人初创的图文符号,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沧桑。它不仅是文字源头,更是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丁先生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系统破译出了一批骨刻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每当我凝视这些骨刻文字,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力量。记得有一次在丁先生家中,丁先生曾介绍骨刻文"夏"字:似一手持农具的人满头大汗,代表着热,过去人没有空调电风扇,夏天肯定会流汗,″秋",意为收获的季节,土地干成龟裂纹,庄稼都成熟了。″风",好像一面旗子被风刮得向一个方向飘扬……过去东夷人非常勤劳聪慧,把形象刻在了骨头上创造了文字。
在丁先生的笔下,这些骨刻文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或灵动飘逸,或沉稳厚重,或豪放不羁,或婉约柔美。每一个字后面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丁再献先生始创的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其高古、典雅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东夷人创造文字的智慧和文化领先地位。先后创作了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作品万余件,不少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团体及各界收藏,在中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