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
第三部分
前言
发完有关我当年媒体生涯的三篇文章后,本想告一段落。但近日获悉:已过世的前中央电视台名嘴赵忠祥的雕像不久前被大风刮倒,实在是有点儿匪夷所思(这塑像也太不结实了)。
我真的不理解:一个播音员死后还要留个雕像在人间?赵先生在世时播音的活儿干得不错(尤其是解说《动物世界》使他扬名立万),那还不是应该的嘛?因为那是他的本职工作。
可就是这一位老赵同志,凭借其播音和当主持人的优势,到处捞钱。据说他死后留下来的遗产达5个亿!这就太让人瞠目结舌了。
于是我就想起了当年和我共同为国家广播、电视事业奋斗的老同行们。他们当中绝不缺乏与赵忠祥比肩、甚至高于他水平的媒体大腕。可我们那个时候只知道工作、敬业,从来没有想到过捞钱(当然啰,那个年代也不允许个人发财)。
于是乎,我感慨万分,决定再发一篇旧作,题目是《那时候的新闻工作者》,旨在与诸君分享。但文章较长,所以我准备分四次发表。最后,请允许我叹息一声:“这个世界真的是被金钱蒙住眼睛了”!我无语(这是第三部分)。
(续上)
那时候的新闻工作者
文/龚如仲(Ralph)
有一回我进他房间串门,竟然发现他桌子上摆着一份长达几十页纸的解说稿。当人们看着电视里宋先生神采飞扬地用他那圆润而响亮的声音“毫不费劲”地向观众介绍一队队正入场的各国运动员的情况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位功夫了得的名嘴私下里曾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心血!宋先生这种敬业精神真让我感叹和敬佩。
再看看如今的某些所谓的体育名嘴们,他们对待工作的投入和专注与那时候的新闻工作者简直相差太远了。看看现如今,有的“名嘴”在解说足球比赛时,除了把正在盘球或传球的运动员名字一一报来外,很少向观众介绍或解说双方球队所用的战术和意图;更有一位头脑发热的足球赛解说“名嘴”,有一次竟然在转播和解说足球国际大赛上忘却了自己中国记者的身分,不顾国际影响地疯狂大呼“意大利足球万岁”!结果让正与意大利国家足球队对抗的另一支外国球队的国人大为不爽。
还有一位以大嘴著称的体育记者,在体育赛事的解说中,经常云山雾照、不知所云。其驴唇不对马嘴的即兴解说常常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还有一件“小事”让我至今难以释怀:现如今北京几乎所有体育主持人或“名嘴”们,当他们解说美国职业篮球赛时,几乎千篇一律地把英文字母NBA(美国国家篮球协会)中的“N”的发音发成为北京土音“恩”的,永远是“恩比爱”,而不是准确地发成英语的NBA。我在北京生活和工作过多年,当然知道几乎所有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都会以汉语拼音的方式把英文字母的“N”音发为“恩”的。我觉得普通北京人如此发音无可厚非。然而身为中央电视台或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这样来念就太不应该了,因为你所报导的是美国篮球赛,当然要以英语的发音来读NBA了。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一次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友人(懂汉语)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中国电视台的主播们都把NBA念成“恩比爱”?难道他们不懂英文字母N的正确发音吗”?我听后很是尴尬,我怎么向他说明我们那些个或许曾经留学英美、中英文造诣都颇为深厚的“名嘴”们就是习惯于以北京方言来发N音呢?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新闻工作者,看看如今某些“大牌”和“名嘴”们,我心里的这份感叹、遗憾、甚至惋惜,有几人能够理解?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