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陈叔宝的后庭花
文/桑民强
李煜(937年-978年)是五代时南唐最末一位皇帝,世称后主,即位时(961年)国势已岌岌可危,可他却苟且偷安,耽于欢娱,不思建树。宋灭南唐(976年),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做“词帝”倒是蛮称职的,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一”,《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一一”从一千多年前流传至今,作为古代文学中优秀部分让文学界津津乐道。
无独有偶,跨越宋唐向上溯,另有一位同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后主一陈后主叔宝。
陈后主与李后主相同之处是精通音律,喜欢吟诗作对。宠信爱妃也是同样,陈后主宠信的爱妃叫张丽华,陈后主也有著名的《玉树后庭花》流传下来,诗中描写了张丽华的妖娆妩媚。
张丽华出身于一个贫寒人家,父亲和兄长以织席为生。陈后主当太子时,张丽华被选入宫成了一名宫女。她十岁时被派去服待龚贵妃。渐渐地,张丽华也出落得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她不仅肤如凝脂,目似秋水,而且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非常喜爱她,终于与她有了床笫之欢,不久,张丽华就为陈后主生下了儿子,名陈深。
大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宣帝顼驾崩,陈后主叔宝正式即位,册封张丽华为贵妃。不久,始兴王陈淑陵为了夺取皇位而叛逆作乱,陈后主的脖子因此被砍受伤。叛逆被镇压下去,陈后主在承香阁养病时,其他妃子都不能进入,只有张丽华能陪在他身边。
至德二年(公元584年),陈后主为张丽华建造了豪华异常的结绮阁。张在阁中有时临窗打扮,有时倚栏遥望,风吹着衣袖翻飞,看见的人都疑似仙女下凡。陈后主还为她营造了一个“月宫”,其中种了一棵桂树,树下放着捣药的杵臼。而且他还让张丽华驯养了一只白兔。她或许就是后主心中的嫦娥吧。
其实张丽华不仅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而且她还能言善辩,具有过人的记忆力,并善于抓住机会。当时百官的奏折,一般都是由宦官蔡脱儿和李善度两人先看过后才送交陈后主。陈后主自己不愿意看,经常让张丽华代为批阅奏章。有时蔡脱儿和李善度都忘记了其中的内容,而张丽华都能无一遗漏地全部说出来。陈后主对张丽华特别宠爱,以至于在百官启奏国事时,他还竟然经常“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只要张丽华一句话,后宫中的犯法戴罪之人肯定会被无罪释放。渐渐地,张丽华也开始干预朝政,那些王公大臣如果不遵从她的内旨,立刻就会被疏远排斥。
虽然张丽华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她毕竟还不是真正的皇后。为了能成为名正言顺的六宫之主,她开始运用智谋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野心。
孔贵妃和沈皇后的关系一向不好,张丽华敏锐地发现并利用了她俩之间的矛盾。她开始利用各种机会拉拢孔贵妃,孔贵妃很快就站到了张丽华这一边。张丽华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她就和孔贵妃一起策划除掉沈皇后的计策。张丽华先在陈后主面前说沈皇后和太子正在密谋要推翻皇帝,好让太子早日登基。起初陈后主并不太相信,张丽华又把孔贵妃拉出来作证。孔贵妃早都和张丽华串通好了,自然和她说法一模一样。陈后主听后不禁龙颜大怒,于祯明两年(公元588年)下旨废掉了沈皇后和陈胤,改立张丽华为皇后,她的儿子陈深为太子。
陈后主精通音律,很喜欢吟诗作对。他把宫中一些有文才的宫女命为“女学士”,以供笔墨之职。可是对那些重要的军国大事,他却从来不闻不问。陈后主与文臣及“女学土”在宴会时写的诗句,大多是靡靡之音的淫词艳曲。陈后主从中选择了一些特别艳丽的,为它们谱上曲子,还下令让宫女们学习演唱。
陈后主那首著名的《玉树后庭花》就是在这时写的,诗云:
丽宇芳林对高阁,
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
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
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
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开始明明写的是妃子佳丽们的妖娆美丽,可是后来却笔锋一转,渲染出了“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的哀愁,因此这当时被人们视作是不祥之兆和亡国之音。可是陈后主却不以为意,甚至还特地选了宫女千人习而歌之。
大臣傅宰见陈后主不理朝政,整日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曾经多次劝诫他,可是陈后主就是听不进去。有一次,傅宰忍不住愤愤地说:“陛下任用小人,视百姓为草芥。天怨民怨,我看陈朝都快要完了。”陈后主大怒,对他说:“你若能改过,我就免了你的罪。”可是傅宰却断然拒绝,说:“我的心和我的容貌一样,如果我的容貌可以改变,我的心也可以改变。”陈后主更加生气了,傅宰也因此被杀。而另一大臣孔范却从不说后主的过失,而是处处恭维,后主自然很宠信他。孔范曾对陈后主说:“外面驻守边关的武将,都是出自行伍,只不过一介武夫而已。怎么能奢望他们有深谋远虑呢?”从此,那些将帅稍有过失,后主就随意剝夺他们的兵权,陈朝的边防军备因此愈加废驰,国力也越来越衰弱。
与此同时,隋文帝杨坚为了实现自已的统一大业,任贤纳谏,整饬军备,随时准备攻占陈朝。陈后主荒淫无度,朝中文恬武嬉,正好给了隋朝可乘之机。
祯明二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杨坚下诏列举了陈后主二十大罪状,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率兵分道直取江南。
接到隋兵南下的消息,陈后主依仗着长江天险,仍旧花天酒地,不闻军政,以致于隋兵入宫之后,他们在陈叔宝的床下,发现了许多没有拆封的边关告急的文书。仆射袁宪曾多次请求出兵抵御,后主也不听。后来隋军逐渐深入,各州郡相继告急,后主还笑着对侍从们说:“北齐三度来攻,北周两次来犯,都大败而逃。这次隋军进犯,也一定是自己送命而已。”馋臣孔范答道:“长江天堑,分割南北,难道北虏有翅膀飞过来不成?这都是边将贪功,夸大罢了。”陈后主深以为是,继续纵酒享乐。
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军渡江攻下建康,直入朱雀门。陈朝的大臣们早已惊慌逃散,只有袁宪没走,陈后主颇感安慰地说:“朕从来待卿不先馀人,现在众人都弃我而去,只有你还留在我身边,真可谓-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现在落到这个地步,不只是我的原因,也是江东世风日下的缘故。”说完,他就想赶快找个地方藏起来。袁宪劝他说:“事已至此,陛下要到哪里去呢?不如正衣冠,端坐于正殿之中,依梁武帝见候景故事。”后主不听他的,下榻急走,说:“锋刀之下,怎么可以儿戏,朕自有妙计。”于是陈后主跑到景阳殿的后堂,自己和张丽华、孔贵妃三个藏在一口枯井中。隋兵入宫之后,搜遍了整个皇宫也没有见到陈后主的踪影。后来他们从一个内侍口中得知陈后主就藏在一口枯井之中,隋兵故意对着井口大喊要填井,才听到井里传来求饶的声音。隋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三个从井中拉出。据说当时张丽华的胭脂不小心蹭在了井口,即使用帛擦试,石上还是留有胭脂的痕迹。因此后人就把这口井称为“胭脂井”。
建国才刚刚三十一年的陈朝在经历了武帝陈霸先、文帝蒨、废帝伯宗、宣帝顼、后主叔宝后灭亡了。恰好暗合了《玉树后庭花》中的最后两句“花红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陈后主叔宝后来在洛阳病死,被追封为长城县公。
传说晋王杨广早就听说了张丽华的美貌,想趁机将她据为己有。所以隋兵攻入建康时他曾私下嘱咐大将高颖说:“你必须找到张丽华,但是不要伤害她的性命。”原来张丽华随后主从枯井中出来趁隋兵不注意时已逃跑隐藏。可当高颖见到张丽华后却感叹说:“昔太公灭纣,尝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于是张丽华被斩于青溪桥旁,年仅二十九岁。从此,杨广也恨透了高颖。
张丽华香消玉殒,杨广为之惋惜了很长一段时间。杨广登基后生活极其奢侈,荒淫无度,与陈后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他还不惜劳民伤财地开凿大运河,曾经三下江南。所以有人说这是为了怀念张丽华这个他未得到的红颜。
据传张丽华死后,葬于路旁。后来有人夜行,听到有女人的吟诗声:
独卧经秋堕鬓蝉,
白杨风起不成眠。
追思昔日椒房宠,
泪湿衣衫损旧颜。
第二天才发现那里是一个古冢,也就是张丽华的墓。
后人对张丽华有很多评说,但多是贬责之辞。唐代大诗人杜牧曾作《秦淮夜泊》一诗:
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刘禹锡《金陵五题 台城》中也曾云:
结绮临春事最奢,
台城六代竞豪华。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郑畋在《马嵬坡》中将张丽华与杨贵妃并举说:
玄宗回马杨妃死,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
景阳宫井又何人。
抗日时期的陪都重庆和孤岛上海的官僚资本家的反动文人御用歌妓夜夜歌舞,醉生梦死,沉浸于颓废、梦幻、阴影、唯美的陶醉,还有是苦闷、失望、徬徨、追求。于是,进步人士愤言道: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