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浦》阅读有奖征文009
朝着阳光生长
王云霞
喜欢《万松浦》,源于对万松浦书院的热爱。许多年前,得知张炜老师在烟台的万亩黑松林里建起了万松浦书院,心中充满向往。那时我居住在威海,身边也有大片大片的黑松林。去不了万松浦书院,我就背上干粮和书,在威海的大山里行走,在黑松林里穿梭,感受林子的寂静和在旷野里读书的快乐。我对那树干斑驳苍劲,针叶坚挺的黑松喜爱至极。它让我想起了曹植,想起了嵇康,想起了鲁迅。去年我出了一本散文集,书名就叫《跑步穿过黑松林》。
退休后我来到济南。恰巧赶上成立张炜读书会和《万松浦》读者俱乐部。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去年夏天,在张炜读书会张期鹏会长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万松浦书院。圆了我多年的梦想。

订阅《万松浦》杂志两年了。每次收到《万松浦》,心里都会漾起一阵小欢喜。在纯文学刊物不景气的今天,在一批又一批报刊停刊的大背景下,《万松浦》杂志像荒漠上的黑松林,毅然坚守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从她诞生那一天起,就卓尔不群,站在国内纯文学刊物的顶端。
它那别具特色的封面,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万松浦》杂志我已经收到十期了,每一期封面,都是色彩丰富、立体质感的油画。“纯粹、雅正、现代”是《万松浦》办刊的宗旨。在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杂志既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随笔,也有万松浦通讯、贝壳谈话录、文学演讲录、诗歌等栏目。作者队伍更是实力雄厚,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跃然纸上。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提高了鉴赏和写作能力。
我有个习惯,拿到杂志后,翻开目录页,先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名字。认识的作家,容易拉近与书中文字的距离感。
2023年11月8日,我在山东财经大学诗学研究中心成立典礼开幕前夕,请路也老师为我题字。她写下了“自由、快乐”。我说她的《午后仲宫镇》让我懂得了怎样寻找文学的根性。其实,还有一些话没告诉她,那就是她的文字帮我找到了遗失的童年。
路也老师小说中的仲宫镇,离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只有数公里。在城市的南部。地理上的亲近,拉近了心理距离。我虚长她几岁,出生在临沂。她笔下的路小路,活脱脱一个我童年的翻版。大院、红缨枪、友谊牌雪花膏、铝制饭盒、夜光领袖像章、青岛钙奶饼干,爬树、翻墙、糊火柴盒、砸石子、爆米花、以西瓜皮当碗,吃完饭扣到头上当头盔……这些我都见过或经历过。不同的是,她比我自由、快乐。
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单传,到了我这一代,尽管家里有了四个男孩,女孩子还是不受待见。四年级时学校组织我们扛着红缨枪去街头站岗,抓自行车没牌和骑车带人。老师说要统一着装,白褂子蓝裤子白运动鞋。我央求了半天,也没能如愿。执勤那天,老师见我着装不合格,让我留校写大字报。放学回到家里,我趴在被窝里哭了好几回。爬墙是因为卸煤(卸一吨煤挣一角钱)上学迟到,抄近路缩短时间。没有锨把高的我,和一群大人搅在一起干活,经常弄得遍体鳞伤。至今我的指关节里,还留有嵌进皮肉里的煤屑。青岛钙奶饼干是用来喂小弟弟的。母亲在厂子里顶着星星大炼钢铁,8岁的我承担起母亲的职责,半夜里用钙奶饼干蘸上水喂吃奶的弟弟。砸石子是硬指标。母亲用铁皮打了一只簸箕,枕头大。我的任务是每天放学后砸满一铁簸箕。多少斤我不知道,只记得有一天手背上的骨头翘了起来,去医院打了封闭,才取得一点自由。
奇怪的是,我对童年的记忆不多。路也老师小说中不仅详细描写了饭票的种类和颜色,还写出了糊火柴盒的工序和工钱。写出了粮本的扉页上印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几个字。这些我都不记得了。合上书本回忆,隐约记得粮站仓库外墙上有用白石灰刷上去的这几个字。路也老师的《午后仲宫镇》,帮我找回了遗失的童年。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却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刘亮程老师说,《一个人的村庄》成功地修改了他的童年。我在读书沙龙上分享过他的这本成名作。前不久刚从木垒书院回来。想起《万松浦》曾刊载过他的散文《洪水》,找出来再读,竟发现和之前的感觉不一样了。
没去木垒书院前,刘亮程老师的文字印在书本上。见过刘亮程老师之后,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他的文字中。
木垒书院有一条雪山融水汇成的小溪,叮叮咚咚穿过院子。《洪水》中描写的那条大沟,在木垒书院门前。数米宽,很深。岸边种植着茂密的榆树。沟里沟外,野草、蒲公英都在自由地生长。路边及石拱桥上,栽着矮木桩和仿木护栏。一切都和他本人一样,沉稳、扎实、质朴。他的语言很有特色,诗意,又富有哲理和多义性。像用天山上的雪水淘洗过一般,清澈透亮,字字珠玑。
如今读这篇文章,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么美丽的村庄,竟然遭受了洪涝之灾。在我的印象里,西北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在木垒书院,我看到的却是满眼的绿。绿草、绿树和绿色蔬菜。他种的韭菜,韭香浓郁,已经有很多年没吃到过了。
书院门口一侧,横躺着一棵巨大的枯树。一抱粗,三米多长。树身上长满了疙疙瘩瘩的树瘤。粗大的根部,残留着牛腿粗的断根。可以想象,这棵树生前是多么的庞大。大到时间都拿它没有办法,只能交给命运。

嫂夫人说,这棵枯树是刘亮程老师在山里行走时发现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回来。《洪水》中那棵有着三百岁树龄的大树,被洪水冲走后,竟然在下游的戈壁上长出了绿叶。显然,这棵枯树有着另外的故事。
我和嫂子从书房出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跑到我身边,欢快地摇着尾巴。我本能地喊了一声“月亮”,嫂夫人说,不,这是“本巴”。
《本巴》是刘亮程老师的新作,2023年8月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从刘亮程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和孩童般的本真。
《穿过修竹小径》是张炜老师在“诗学研究中心”成立典礼上的致辞。我穿过每一个回廊拐角的时候,都有身穿红色礼服的工作人员向我弯腰致礼。我慌张着回礼,却忘记了观察周边的事物。直到张炜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出“这个别致的诗学讲堂呈六边形,有一条美丽的回廊……从研究中心的工作室到诗学讲堂,要穿过长了几十年、粗可盈握的一片修竹……”,我才猛然意识到,我错过了美丽的风景,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在出去拍大合影时,我仔细观察了粗可盈握的修竹,绿瀑般的垂柳和钻天的雪松。
我发现,每一棵树,都朝着阳光生长。
突然就想起余华老师的一句话。他在谈到文学创作时,坦言受到川端康成、卡夫卡和福克纳的影响。他用“阳光对树的影响”来比喻著名作家对作家的影响。今天,我们阅读《万松浦》杂志,就是从不同的名家身上汲取不同的养分。学习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一影响看似微小,却如同阳光般不可或缺。我们每一棵小树,都会在一束束阳光的照耀滋养下,长成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

作者简介:
王云霞,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济南万松浦读者俱乐部、张炜读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中国华能集团评委库成员。
文字散见于《大公报》《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辽河》《意林》《天池小小说》等报刊。有作品获全国征文一等奖,中国华能集团特等奖。作品入选多部文集。有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转载。著有散文集《跑步穿过黑松林》。
附:
《万松浦》阅读有奖征文启事
《万松浦》由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山东文艺出版社主办并编辑出版。《万松浦》纯粹、雅正、现代,是一本代表中国纯文学水准、具备国际和现代视野的文学双月刊,设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万松浦通讯、访谈录等栏目。自2022年底创刊以来,以纯粹、专业、高品位、高质量的形象,迅速跻身于全国主流纯文学期刊第一方阵,刊发作品多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重要选刊选载,受到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好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了更好地将文艺工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进一步发挥“万松浦”在文学领域的积极作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与能力,经《万松浦》读者俱乐部与《万松浦》杂志编辑部研究商定,即日起,面向全国作家、作者和广大读者,举行《万松浦》杂志阅读有奖征文活动。
一、举办单位
主办:《万松浦》读者俱乐部
承办:《都市头条》 竹庐书院
二、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分散文和读后感两种体裁。围绕《万松浦》杂志的阅读,或整体评价感受,或对某一篇作品谈阅读感悟、体会、评价,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要求3000字以内。
三、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严禁抄袭,若发现抄袭,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万松浦》杂志阅读有奖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四、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4月12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
投稿邮箱:1025924131@qq.com
微信:13325115197
五、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刊发推介,或于《万松浦》杂志公号发表,经由作家、编辑、教授等组成评委会,评选出获奖作品。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二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
三等奖5名,奖金各800元;
优秀奖若干名。
获奖者将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当年度或下年度《万松浦》杂志。获奖者将优先成为《万松浦》俱乐部会员,优先参加《万松浦》读者俱乐部举行的各种活动。
七、颁奖
将在济南举行隆重颁奖典礼,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万松浦》读者俱乐部
2024年4月12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