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兰花
主编/海之风
我的父亲生于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母亲生于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他们都是四川资中县人,父亲的家是马鞍山公社,母亲的娘家是孟塘公社。妈妈十三岁时就和十九岁的父亲定了亲。当时的一个上午,我爸爸挑了一担谷子卖了一百元,然后通过媒人,把一百元作为聘礼交给了我的外公。可到了下午这一百元就买不到这一担谷子了,可见当时的货币贬值多快,还不如别换这一百元,直接把这一担谷子给外公送去。
订婚还不到两月,我父亲就被抓了壮丁。当时,父亲刚吃过饭,奶奶叫父亲拿着衣服去河边洗,刚到河边就遇上几个大汉,强行用绳子把我父亲困了起来,我父亲想跳河逃走都没来得及,从此我父亲就没有了和奶奶再见面的机会。
到了国民党军队,整天泡在战火里,可当时国民党队伍经常吃败仗,队伍常常被打散,队伍一散我父亲就想逃跑,跑了好几次就又被抓了回去。又一次,队伍又被打散了,父亲又决定逃跑,总结前几次被抓的教训,防止再次被抓,白天没敢跑,自己一个人就跑到一个废弃的地方,藏在一个草垛子里,饿着肚子也不敢出来。等到天黑尽了,父亲才从草垛子里偷偷地爬出来,一看四周无人,准备跑,可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家在那个方向呢。父亲捉摸了一会儿,就朝着东南方,顺着崎岖的山路搜索着前行,估摸是后半夜了,就走到了一个山头上,这时就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当时父亲就想顺着山路下到河边,看能否过河逃走,但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加之走了半夜的山路,父亲已经累得抬不起脚了,这个寒冷的夜里,父亲就在一个避风的大石头底下睡着了,等天亮了再寻机会跑。
天刚蒙蒙亮,父亲也被冻醒了,当他站起来,转过身,突然惊呆了,这原来哪是啥小山头,明明是悬崖峭壁,昨晚要不是累得走不动的话,真要朝前迈出去就掉进咆哮的激流中,此时真感到后怕。
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父亲左顾右盼,只有沿着山路往回走,走了大半天,刚拐了一个弯,就又碰上了队伍,父亲还没看清是那部分,就转头又往山上跑,这时父亲被队伍里的人发现了,没跑几步就听见有人在喊;同志,别跑,我们是解放军。从这时候起父亲就加入了解放军。原来这是解放的一个十八团。
是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在山西武安归属西北野战军系列,改成独立第六旅十八团,有晋西南转战西北战场,运(城)安(邑)战役初露锋芒,宜瓦战役再建奇功。西府行动,御强敌于荔镇,掩护西野主力回转黄龙山区。强攻壶梯山,率先将胜利的红旗插上玉皇庙顶。荔北战役,攻克李家寨,为独六旅打开了攻取东西汉村的门户。而后,血战永丰,智取眉县。苦战马家山。在大军西进中,强渡黄河天险,越过祁连雪山,直抵河西走廊重镇张掖。
自渤海建军,十八团共参加战役战斗45次,歼敌6548名,缴获武器4900件,以善于打抗击战闻名西北战场。为解放祖国的大西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49年9月,祖国的大西北新疆和平解放。
十八团指战员于1949年12月12日由甘肃玉门出发,日夜兼程进军新疆,边剿匪边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就是王震大军。
随着全国解放,慢慢的稳定下来了,父亲就和四川的家里通信,第一次还寄回了两块银元。家里收到了父亲的信,就告诉了奶奶,年迈的奶奶听说自己的老幺儿还活着,激动地像疯了似的。奶奶就急急忙忙跑到山里边的庙里去上供。第二天,父亲的消息就传到了我外婆家里。父亲作为一名军人,母亲自然就是军人的未婚妻了。很快就把妈妈看作我爸爸的家里人了,也就在村里给我妈妈分了地。从此妈妈就住在了爸爸的老家里,奶奶顿顿都喊妈妈一起吃饭。妈妈虽未与爸爸结婚,可已经是具有妻子的名分了。从定亲至今爸爸和妈妈都没见过面。
妈妈在爸爸的家里种地,大爷(我爸爸的大哥)心里不高兴,她不愿意妈妈和爸爸结婚,希望我妈妈回娘家去住,还说,他以后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妈妈,我妈妈把我大爷说的话告诉了爷爷和奶奶,爷爷和奶奶很生气,就对妈妈说,别听你大哥胡说,以后等稳定下来你就去新疆和他在一起。这一晃又四五年过去了,此时我爸爸已接近三十岁了,妈妈也是二十三四的大姑娘了。可爸爸一直没有回过家,妈妈也一直等不着爸爸,外公和外婆心里着急,怕这样拖下去终没结果,就劝我妈妈把婚和我父亲退了算了,爸爸妈妈退婚的事说到了当时的镇政府,政府管事的人说,他们是军婚,我们做不了主,你们要退婚只有到新疆和他本人去退。
姑姑不知从哪听到妈妈和爸爸退婚的消息,就直接跑到我外婆家去闹,说是我爸爸和妈妈订婚时我家里给了一百元,还有三匹布的彩礼,要我外婆家归还。当时实际是只给了一百元,没有三匹布,我外婆听了气了一场病。就这样,我妈妈只有亲自到新疆和我爸爸谈退婚的事。当时去新疆都是带着当地政府证明的,属于有安排有领导管理的。大西北荒无人烟,当汽车开到张掖的时候,越走越荒凉,真是狼吃娃的地方,这时车上很多的人都哭了,我妈妈也哭了,她当时就不想去了,车上的领导严肃地说;只有进疆的哪有出疆的,以后想都别想了。一听这话,我妈妈看是没办法了,哭的更凶了。
经过了好多天的颠簸,车子终于到了我爸爸的驻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九团。(曾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的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九团,位于有华夏第一州之称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天山南麓支脉秋里塔格山下,东距南疆重振库尔勒市50公里。当时欢迎新同志的领导给我妈妈先安排了住处,住处就是地窝子,地窝子就是在平地上挖一斜着洞的深洞,洞的上边用木头做梁,然后把苇子草捆成一捆一捆的。再把一捆一捆的连接成长捆后铺在木头梁上,上边再糊上一层厚厚的泥,就算是屋顶了,看后在洞的口鞍山噶一个门。说是门,其实就是用几根木头钉一个门框,再钉上几块烂木板,能遮风挡雨就行。洞里的地面上铺的也是苇子草当褥子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妈妈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心里都没有放弃回老家的念头。安排妈妈后,领导就把妈妈到来的消息告诉了爸爸,一直未见过自己未婚媳妇的爸爸咋都掩饰不住激动地心情。三步并作两大步地跑到妈妈住的地窝子里,当时地窝子里有四个女人。爸爸看来看去,都不敢确定那个是我的妈妈,其实里面的四个女人都是清楚的,只有我爸爸暂时是糊涂的,突然有个女人用四川话叫了一声我爸爸的名字,我爸爸也情不自禁的喊了一声妈妈的名字,就这样十年的等待,终于在地窝子里实现了。当我妈妈见到我爸爸后,郁闷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后来妈妈知道我爸爸还是连里的先进个人,是一个既朴实又勤劳能干的好小伙子,也就坚定了和我爸爸一起留在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一年以后的一九五五年,我的爸爸和妈妈终于在团场举行的集体婚礼上双双带上大红花,携手走进了幸福婚姻的殿堂。
【作者简介】米兰花,本名:刘淑玲,祖籍四川,1968年生于新疆若羌县米兰,毕业于(36团)米兰中学,工人,1997年调至河北沧州市,现已退休,爱好文学。
主编简介:古今、海之风,本名段昭,陕西咸阳人。曾从事教育、文化、新闻工作。曾任西部校园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组委会特约作家,诗联作品入编《中华经典诗篇》等数十部专著,曾获徐霞客(全国)征联一等奖,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文学最佳奖桂冠诗词艺术家荣誉称号。编著有《园丁谱》、《丰碑颂》、《中国教育对联大观》、《魅力咸阳》等。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全国教育丛书编委会会员,当代师表文库《园丁谱》系列丛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