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寻太守,揭密徐君猷(2)
一一重走东坡路之40•东坡雪堂(虾蟹斋主)
小序:媒体推出“揭密徐君猷(1)”后,引起较大反响,黄州网友认为“考据考证较详,有参考价值”,福建网友说“为家乡宣传徐太守理顺了一些难点”,北京一宗亲还发来徐君猷四代人的“吊线图”。在此,一并致谢(以下接上期)。
(三)厘清:徐君猷与徐大正不是亲兄弟
徐大受,字君猷,后人依东坡通称他为徐君猷。东坡诗文除较多写徐君猷外,还有不少写徐大正(字得之)的。尤其是君猷太守卒后,东坡直接寄信徐大正建议安排君猷善后之事,又因大正与君猷同是世居“建州郡建安县”,故长期以来认为徐大正是徐大受的胞弟。
厘清徐大受、徐大正二人关系是老蟹“十年寻太守,揭密徐君猷”的成果之一。
事实上徐大方(字冲道)才是徐君猷的胞弟(曾任汀州通判,开封府判官),而徐大正是嫡亲的堂弟(年龄上大正比大方小,下证)。徐大正(得之)是东坡在杭州任职时的挚友,也是东坡在江西宜兴(阳羡)买田置房的“全权委托经记人”,东坡与之书信较多(《次韵送徐大正》《阳羡帖》,君猷卒后《与徐大正书》等)。
据君猷父亲徐的(字公淮)墓志铭:公淮“生三男,长先亡,其次大受、大方”,1046年公淮公灵柩由“二子护其丧”,但大正有书信与东坡,诉说公淮灵柩从郴州运南京时“水运受阻”(大意)。公淮公长子早亡没留下名字,公的护柩守灵由“二子”大受大方完成。
宋代文人大都有雅号,文献中当时文人圈子中称徐大正为“北山学士”,他将北山居室自命为“闲轩”。徐大正简历为:建州郡建安县人,字得之,一作德之,人称北山学士。尝赴省试,过钓台题诗,邂逅苏轼,遂与定交。哲宗元祐中,筑室北山下,名闲轩,秦观为之记,苏轼曾为其赋诗(清《建宁府志》、《宋诗纪事》)。
徐君猷的祖孙四代均安葬在南京江宁区冯村祖堂山,且均留有墓志铭。
而徐大正卒后葬老籍福建建州建安北山。据此,为堂弟是也。
(四)解密:东坡为何叮嘱大正安排君猷后事
先看徐君猷嫡亲祖孙四代简历及婚娶情况。祖父徐应元(娶池氏;不仕,“以子贵封殿中丞,即子徐的在多处为官且功勋卓著,被朝廷赐其待遇,徐公淮逝时,应元公八十岁尚在),父亲徐的(字公淮,从钦州军事推官、苏州吴县知县、常州通判到镇守边疆“平三蛮有功”,官至兵部朗中三司副使,卒后追认三品刑部侍郎),母亲(公淮娶吴氏累封濮阳县君),弟弟大方(字冲道,开封府判官朝奉郎),子伯通(字文渊,父知黄州,随行侍之),子十三郎,子十四郎(均在黄州,东坡有《十三郎帖》,说十三郎喜收藏东坡墨宝,达到忘餐废寝地步)。俩侄(大方之子)徐伯达(字周翰,徐州丰县主簿,妻向氏)、徐克温(妻王氏,均为大方之子)。

近年在福建鼓山灵源洞发现石刻:“建安吕百能然明、徐大方冲道、弟大正得之,熙宁辛亥岁(1071年)仲夏二十五日同游”。据考,此时徐大正还未与苏轼见面,熙宁六年(1073)赴省试,过浙江严子陵钓台与苏轼相遇而成定交。1080年徐大受知黄州后,大正多次来黄州,并与苏轼多有书信往来(苏轼手札),东坡离开黄州到汝州时,大正送行至淮河(此时君猷已逝)。
那么,为何徐君猷丧事由徐大正主持,而不是徐大方或徐伯通呢?
却原来,其弟徐大方,于元丰四年六月二十七日葬于南京江宁祖堂山;君猷长子伯通,元丰四年六月七日葬于江宁祖堂山,年仅21岁。伯通与十三郎、十四郎同父异母,后两者尚幼小(东坡《与徐得之书》)。
即徐大方,徐伯通均逝于徐君猷之前,君猷另二子尚幼,故君猷后事由徐大正(得之)主持操办。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老蟹我理清楚了吗?
(还有徐君猷“后房甚丽”,原配、继室、四个美丽超众的侍妾,以及贯籍之辨等有趣故事,待续)(徐兴川)

本文作者徐兴川出生于1959年12月5日,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退休前任鄂州市水产局总工程师,期间于1991年至2000年任鄂州市武昌鱼研究所所长,2000年至2018年兼任鄂州市武昌鱼协会秘书长。2018年退休后于2021年任鄂州市武昌鱼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首席专家、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2023年10月完成30万字的《中国武昌鱼一一传奇与辉煌》一书,并由市政府交付国家某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约2024年7一8月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