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随便
文/李周省
一觉睡醒又一天,
生活烟云过程变。
珍惜缘分度夕阳,
鬓发相伴生活安。
2024.06.20深圳
夏日咏扇
文/屈军强
之一
仁风在握友声宣,明月入怀自悟禅。
羲之诸葛添意境,扇诗画妙喜人寰。
之二
盛夏炎炎一扇摇,凉风阵阵对莲笑。
古今出彩半轮月,雅士添弦歌远飘。
之三
笑中随手动奇葩,着意芳心捧彩霞。
一晃一思清气在,人间好景品福嘉。
之四
上宽下窄折痕生,墨客丹青忆古情。
扇戏舞台人尽醉,凉风夏日乐无穷。
素心拾锦年,繁华若不见,若尘心染香,何处不是水云间
文/何俊锋
人生旅途,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一见倾心风万里,长夜未央花牵香。烟雨不浓,风解花语,一壶素心拾锦年。一季一花香,水月在手上。红尘深处,静看岁月轮回。半生烟雨,一指风华,谁负了谁的流年,谁乱了谁的浮生。总以为,风月在手,就是花好月圆。总以为,走过的小路,也是人生风景。
我们都是世间的一粒尘埃,是月色摇落的花影,是韶华正好的遇见,眉生欢喜花影动,流水暗香相思长。若浮生如梦,寂寞如烟,在五光十色的流年里,一见倾城。一日三餐,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人生悲喜,不过岁月长河里一段浪花风波。喜欢的日子,总有烟火十里香,总有诗意和远方,黄昏不负遇见,千般喜欢,万般依恋。
若尘心染香,忘记流年,情意深浅,期待花开,每一处远方都是诗行,每一个日子都是美好。素心拾锦年,何处不是水云间。
今日夏至
文/屈军强
二十四气知时变,花开花落天地间。
立春迎春好春天,春雨润物入善缘。
惊蛰伏虫惊又醒,春分平分自悠然。
清明晴朗草木盛,谷雨雨足庄稼繁。
立夏骋怀满目绿,小满麦粒看饱满。
芒种田间翻金浪,夏至快乐祝平安。
小暑炎炎乐山水,大暑酷热频摇扇。
立秋知秋色彩好,处暑夏日告别欢。
白露转凉露白凝,秋风昼夜各一半。
寒露露水身觉寒,霜降渐冷落叶旋。
立冬时节叹时快,小雪洁净温旧篇。
大雪纷飞心意暖,冬至寒冷饺子宴。
小寒寄亲多思绪,大寒北风睡梦甜。
最怕光阴偷渡我,辞旧迎新美意延。
夏日镜头的感觉和吟唱
文/屈军强
写字咏
一笔一诗留雅章,一情一墨纸传香。
一隶一篆四时赋,一世一诚和善扬。
刻印记
一石一古舞刀忙,一韵一诗寓瑞祥。
一乐一生音响伴,一家一好善盈光。
协会寄
一雅一集翰墨缘,一诗一会好情添。
一来一乐求福慧,一善一言敬俊贤。
古今书法赞大师
文/屈军强
书法美文动心弦,尚德写字做人连。
古今书坛重书品,悠悠丹心雅章传。
六书领悟观笔墨,启迪智慧自陶然。
蔡邕笔论妙境造,诗赋百篇耀世间。
临池学书张芝记,有情传道忘也难。
观赏钟繇卫夫人,笔陈图中笔意恋。
兰亭一序绝伦话,书圣启后阅年年。
奇趣横生学智永,仁义佛光总参禅。
法书风范虞世南,姿容秀出美作颜。
草书名作书谱叹,过庭翰墨尽点赞。
虚境幽远夸怀素,狂醉惊人真情牵。
颜公正直丰碑立,祭侄文稿动关山。
意造自然推苏轼,才情横溢启后贤。
苕溪诗卷品米芾,为人师表留雅篇。
言为心声陆游艺,剑南诗稿大爱天。
文人雅士赵孟頫,秀美书风看曙还。
多才多艺郑板桥,诗书画里读竹兰。
一代伟人毛主席,大美诗文豪气延。
欣赏大师文采好,传世之作仰奇观。
乐享太平吉祥语,书山诗海笔墨鲜。
日子,在粗茶淡饭中生香
文/何俊锋
生活,难免充满各种惊喜和无奈,任何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哪一件都藏着委屈,繁华若真如一梦,过而无痕多好。人就不必失意,只当醉了一场,醒来仍过平淡的生活。一杯茶,一本书,一抹阳光,生命便在一抹恬淡中悠悠地舒展开来。
清浅流年,寂静喜欢,人在年轻的时候,莫不是希望这一生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可终究,还是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支撑一个人走完漫长一生的,是对生活的喜爱,去欣赏一朵花的盛开,一束阳光的倾泻。一泓清水的静谧,当岁月走过沧海桑田才明白,生活就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是心手相携的温馨。
如果光阴可渡,我愿是那绕肩的风,轻抚岁月的韵脚,染墨流年。时光,在忙忙碌碌中平淡,生活,在粗茶淡饭中生香,人生,在百味杂陈中安暖。
北庵志异•萃华迷彩乳芬膏
文/翟功印/2024.6.19
六出硕大如鹅毛,自九霄簌簌飘下,街衢宛若落白云盈尺,阒无人迹,余知大冻将至,汲水储满缶。一少妇倏至,着黑领团花棉袍,外加金绣纹饰大褂,襟缀佩饰,首梳大髻,温淑娟好,见生人忽惊惧万分,质曰:“尔乃何人,胆敢入室?”少妇言问间视余上衣下裤皮履大异于己类之形制而愈外怵然。余答曰:“小可本华国西府周原人也,听族人语,此宅本吾旧居,是归以一探看尔。”少妇奇之:“此乃康熙盛世,不知华国为何方之国,其宅为吾之居。”余亦惊,少妇乃古人也,屈指一掐,余今之身竟穿越近四百年前之大清乎?遂细细讲与数十代之沧桑更替,华国盛况,少妇㤞矣。余遂将挈至之当世地方特产具上,少妇悦之甚,亦叙境中人事。留一宿,翌日临行时,少妇持笔砚及粉盒赠余曰:“吾夫为明时扶风县吏,因守城亡,吾恐贼辱,赴井以死,今投胎,夫贾于西京,汝从文,藉前世夫之笔砚赠汝。‘萃华迷彩乳芬膏’乃我泡炙,带与夫人,可颜用生春。”余长谢之。乍醒,乃一梦耳,遂指写手机荧屏以记焉。
北庵居士云:近日深读清代《扶风县志》诸板,挖掘先贤轶事,亦如坐迎面,聆其语,对其话,陷入其古境古情古事,对照于今境今情今事,以警世醒人,故思虑甚极方形于梦幻欤。
元会曲*明月留情影
词文/ 秦 牛
明月留情影,
光照故人缘。
休说老友新念,
花落有谁怜?
彼此桃园初遇,
总感相逢甚晚,
心跳脸红绵。
红脸催人醉,
心跳欲炊烟。
常牵念,
撕不断,
莫纠缠。
无奈繁花己过,
发白体还安。
夜暮轻妆云彩,
独卧屋檐赏月,
旧梦滿天旋。
北斗七星转,
回首望云烟。
作于
2024 -06- 20
甲辰五月十五扶风
即使身处滚烫,也要自由绽放,这便是茶的生活
文/何俊锋
茶,不过水与叶的相遇,却泡出了生活的千百种滋味,提醒我们平凡中亦有不凡。每一壶茶,都是时间的礼赞。在等待水沸、叶展的过程中,学会让心灵慢下来,感受当下的宁静。品茶,不仅是味蕾的旅行,更是心灵的回归。在茶香袅袅中,找寻那份最纯粹的自己。生活如茶,初尝或许苦涩,细品方知回甘。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味道。
茶桌虽小,却能容下世间万象。朋友围坐,一壶好茶,便是人间最温馨的相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妨以茶为师,学习它无论沸腾还是静置,都能保持那份从容不迫的态度。茶叶沉浮,犹如人生的起起落落。每一口茶,都像是在品味一段过往,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风景。不是所有的路都需要奔跑,正如不是所有茶都需要急饮。慢慢来,美好自会浮现。
一杯清茶,足以洗去尘世的疲惫。闭上眼,深呼吸,让心灵在茶香中完成一次小小的旅行。茶道即人道,泡茶之细致,反映对生活的态度。以茶修身,以茶养性,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加精致。
每个清晨,让一壶茶开启你的日常,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新一天温柔的唤醒。茶叶轻展,如同故事缓缓铺开。每一次冲泡,都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心灵得以在绿色中漫步。
人生路上,不妨带着茶的心态行进:即使身处滚烫之中,也能悠然释放自己的芬芳。茶,教会我们包容。不同的水质、火候,成就各异的风味,正如生活中不同的遭遇,造就多彩的人生。不是所有的答案都在书本里,有时候,一盏茶的时光,能让你悟出更多生命的哲学。
与茶相约,无需繁复,一壶、一几、一人足矣。在简单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幸福往往不期而至。
茶,是最质朴的社交语言。在茶香缭绕间,心与心的距离悄然拉近,情感得以真诚交流。茶过三巡,话渐投机。茶桌上的时光,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契合与共鸣。在繁忙与喧嚣之外,保留一片属于茶的静谧。这里,时间似乎流淌得更慢,足以让我们反思与自省。品茶,其实是在品生活。每一口的深浅、冷暖,都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味,对未来的期待。
茶,是岁月的沉淀,每一泡都蕴含着季节的变换和匠人的匠心,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时间的韵味。生活中的烦恼,就像茶叶在热水中翻腾,但只要给一点时间,终将沉淀,还原一份清澈的心境。一杯好茶,不只是味觉的盛宴,更是精神的小憩站。在茶的世界里,找回久违的平和与宁静。茶,教会我们等待的艺术。从烧水到品尝,每一步都需耐心,生活之美往往藏于这不急不躁之间。
不论是独自品茗,还是共聚茶话,茶总能成为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桥梁,让情感流淌,让思绪飞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杯属于自己的茶,它或是清晨的第一缕清醒,或是夜晚的最后一份慰藉。
人生如茶,不在于杯盏的华丽,而在于茶汤的纯正。简简单单,方能彰显本质的美好。当茶香遇上书香,便是灵魂最深处的滋养。在茶与文字的交融中,心灵得以自由飞翔。
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一壶茶便能圈起一方净土。在这一方天地里,静听内心的呢喃,找回真实的自我。茶之道,不仅在于饮,更在于悟。每一口的品尝,都是对生命细微处的体察,对生活哲理的深刻领悟。
清诗坛领袖袁枚准快婿扶风县令何承薰
辑纂 文/翟功印/ 2023.2.2
■何承薰,(嘉庆)三年(扶风令),仁和监生,现升乾州。(嘉庆二十三年《扶风县志》)
★北庵居士考证:何承薰,字兰庭,浙江仁和人,嘉庆三年(1798)任扶风令,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尚在扶邑。嘉庆十一年任长安令,二十三年前升乾州。道光五年(1825)职汉中府。署陕西按察使。诗人、书画家。有《山馆品茗图》(立轴)一帧传世,落款诗书俱佳。乃如皋知县知州何廷模次子,词人、东阳教谕何承燕之弟,书法家教育家郑有敦之徒,父何廷模与袁枚友善,尝住随园,承薰时幼,父许之为袁枚婿,后以路遥不果,袁枚为之婉惜。何承薰知扶风时,为扶风县衙题写“适成书屋”“寄艇”二匾,为多贤书院写碑。知乾州时为乾州诗人吴玉《止园梦余草》作序,知汉中府时于道光乙酉十月十日在略阳灵岩寺碑刻有题名。
何承薰题《山馆品茗图》(立轴)诗:
小阁临溪晚更嘉,
绕檐秋树集昏鸦。
何时再借西窗榻,
相对寒灯细品茶。
何承薰为诗人吴玉《止园梦余草》作序说:“修齐之道,莫备于诗。《国风》首列《关雎》,人伦之始,风教之原也。昔吴季札至鲁,请观周乐,论诗详矣!先生系出延陵,以明经老。年八十,好学不倦,尤工诗。偶以朱子家训逐句拈题,为试帖诗六十六首,名曰《梦余草》。于吟咏之中,寓劝惩之意。如梦方觉,将以觉世人之梦梦者,行见海内流传,家弦户诵;于身之所以修,家之所以齐,靡不讲明而切究之。正人心,端风俗,即谓是诗为朱子之功臣也可。至步伐森严,属对工整,犹其余事。其嘉惠来学,岂浅显哉?”
其次子兰庭(即何承薰)《怀兄》云:“远漏声声滴,寒宵故故长。遥思千里客,不觉九回肠。月白鸦翻树,灯昏鼠坠梁。布衾频转侧,有梦到钱塘。”《重到》云:“门巷重来认未差,昏黄月色淡云遮。生憎一幅湘帘影,不隔莺声只隔花。”《放舟》云:“茅屋疏篱绿水湾,泉声入涧响潺湲。篙师莫怪蒲帆满,有客推篷爱看山。”其佳句,如:“插新花似延佳客,读旧书如遇故人。”“百岁开怀能几日?一生知己不多人。”“烟平疑积水,灯远若孤星。”俱妙。(《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三四》)
余老矣,最喜人说少年旧事。何兰庭句云:“回思慈母悲今日,最爱山僧说幼时。”为之击节。何又有《江楼看雨》云:“狂风骤雨逼萧晨,万里烟波失远津。稳坐西窗凭几望,几多浪里着忙人?”诗外有诗,深得风人之旨。《游理安寺》云:“不信客从山外入,恰疑僧在树头归。”亦真境也。兰庭幼时,其父西舫许我为婿,后以路遥不果,惜哉!(《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八) 【原书补遗卷四·二七】》)
何兰庭、张香岩,同余游天台,何有句云:“灯前笑向妻孥别,遇着桃花便不归。”张在斑竹赠妓云:“劝侬莫向天台去,恐被桃花留住君。”香岩之兄月楼寄弟云:“故园亦有桃千树,莫恋天台久不回。”三人共用桃花事,而皆有风趣。狄小同亦有句云;“天台山下征人路,不为求仙也再来。”(《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何兰庭刺史以诗赠行依韵奉答
清•邓廷桢
罪臣犹荷主知深,
鉴我曾无暮夜金。
意外竟偿归骨愿,
閒来难忘报恩心。
大江东去成长往,
孔雀南飞费短吟。
一读新诗一惆怅,
交情离绪总难禁。
醴泉道上简何兰庭刺史
清•邓廷桢
两行官柳散朝烟,
正是轻寒助麦天。
新畤河山芳草外,
昭陵弓剑白云边。
幽居欲访烟霞洞,
潴水初分苜蓿田。
咫尺扬州何水部,
相思不见意逌然。
姓名久在御屏风,
夹袋推贤况上公。
好畤十年轓引鹿,
褒斜千里轼凭熊。
山回广汉秦川尽,
江入嘉陵蜀道通。
蚤脱未央书治行,
赐车一丈气如虹。
邓廷桢(1775-1846),字维周,号懈筠,江宁(今属江苏)人。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道光十五年(1835)任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协力禁烟,屡挫英舰的进犯。后与林则徐同被远戍伊犁。旋召回,官至陕西巡抚。有《双砚斋词钞》《双砚斋诗钞》《双砚斋词话》等。
题何兰庭红袖添香图 其一
清 • 袁枚
不是骚人太不廉,
青编红袖一身兼。
读书要学烧香法,
耐得工夫细细添。
题何兰庭红袖添香图 其二
清 • 袁枚
匡床八尺夜横陈,
久坐浑忘枕上春。
莫惹一双红袖怨,
隔生休嫁读书人。
何兰庭同游天台以诗卷索题 其二 (辛亥)
清 • 袁枚
通家情绪尚依依,
傅粉何郎貌已非。
到底姻缘终未了,
天台同去又同归。
北庵居士考证:袁枚两次访天台,第一次是乾隆四十七年即壬寅年(1782)登天台,同游者有何承薰,袁枚《何兰庭同游天台以诗卷索题 其二 (辛亥)》诗可为证。乾隆五十七年即壬子年,时袁枚已经七十七岁。二月二十八日,袁枚启程远赴天台,出发前邀约在杭何承燕同游,而何承燕因事未能成行,仅于杭州与袁枚会晤。何氏《春巢诗抄》有《余适有事禾中,不获同往天台,感赋一律》可堪印证。
何承燕《题兰庭红袖添香夜著书图》
非是你性喜偷香,非是你性喜偷香,风帘月幌,助吟怀烟篆悠扬。五夜漏声长,尽消受温柔情况。切莫指鸾衾凤帐,便草草同携手赴高唐。
人生起点
文/李君
人生起点是娘胎,
最终落脚是棺材。
中间过程叫人生,
就看自己啥安排。
这一过程怎样走,
从小吃着娘乳奶。
慢慢长大才明白,
人的一生不自在。
命运决定人身世,
做官讨饭不一般。
百分九十为平民,
唯有百姓最平安。
人心不足蛇吞象,
本性都爱做高官。
做官二字为吃穿,
必须兼洁不可贪。
做官无私为民生,
要知百姓之可怜。
百姓无权也无势,
平平淡淡日三餐。
不在豪车与楼房,
不在你有多存款。
贵在要有好身体,
健康必然福寿添。
世上啥都不重要,
健康第一是真丹。
腰缠万贯能怎样?
无命享受是往然。
心态一定要平和,
欲将红尘可看穿。
平淡生活才是福
无事无非图清闲。
人生过程一舜间,
犹如过眼之云烟。
胸怀宽广有肚量,
与事别钻牛角尖。
世上一切要看淡,:
糊里糊涂往前掀。
只要有个好身体,
就是一个活神仙。
2024年6月20日星期四
炎热
文/冯捷
午睡起来,倒了一杯清茶,消暑。忽然想念友人,踱步半刻,随手翻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一时陷入思绪中,习惯性地遥望着海天合一处,送上思念和祝福!
明天要立夏了
文/何俊锋
春去夏至,樱桃红艳,青梅诱人,榴花欲燃,小荷翻绿,春日的萌新转换成浅夏的蓬勃。就像一个人从新生到青春,其中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人生的焠练。五月,浅夏悠悠,青梅煮酒,坐在浅夏的树荫下,忆起那年青春尚好,总想远走天涯海角;忆起那年蔷薇满架香,温馨了夏日时光;忆起那年穿过夏雨的悠长,独自去寻一帘幽梦。关于夏天的记忆,有父母摇晃的芭蕉扇,有姐妹相约寻蝉蛹的乐趣,还有在夏夜听蛙鸣的闲趣。
关于夏天的味道,有青梅煮酒的浓香,有樱桃入口的酸甜,还有香瓜的香甜。立夏之后,虫吟蛙鸣。在静静的夏夜,虫子开始轻吟浅喝,青蛙开始高低交替的鸣叫。这些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反而衬托出了夏夜的宁静。立夏之后,蚯蚓松土,也是农忙开始的时候。此时,农作物开始成熟,蔬菜种子适宜入土萌芽。瓜果开始陆续成熟。青梅欲黄,樱桃红艳,桑椹软绵,甜瓜香浓……这些瓜果着实诱人,成了舌尖上的美味。
浅夏初立,草木生香。看阳光在绿树之间跳跃,看绿叶在微风中摇曳。有那么一刻,什么也不想,只望着绿树静心养神。无论我们被世俗烟火熏染多久,被浑浊的世态浸泡多深,心灵深处始终有一处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美好。无论怎样,愿你心灵深处,永远有一方净土,素净如初,美好如初。静看一抹绿色,心中充满希望,寻几分闲情,掬水月在手,立夏之后,草木繁茂,绿肥红瘦。此时,暖风吹过田野,送来麦子的清香气。看一抹绿色,心中充满希望,寻几分闲情,掬水月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