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一下老酒的明天
也有说是猿猴造酒,也有说几位酒祖酒仙,这些改日探讨。反正太应该叩谢先人们赐福给世间这神水了。最早的酒可能是果酒,后有什么三粮五粮,谷子地瓜的,都不重要了,它功能统一。
就是让你飘上天,晕的地转,爽的不行,总之人类离不开这个东西了。称老酒也罢陈酒也罢,年份酒是好酒,也成了不争的真理。
前几天与朋友聊,怎么判断老酒新酒的归向。我讲,二十年前的归文化,次新,全新归肚子。
我们当前老酒收藏业的发展实际没有几年,(有人讲古代也喝老酒,)这个不在此处谈论。
(一)很好判断,改革开放四十年,前二十年启动,后二十年发展,从喝不上,到喝的好,挑着喝,整个社会,也就二十年左右,狭义的讲,收藏老酒的历史大致,也就是这么点时间。
(二)只有少数人,能从文化,品牌,酒质,等全方位的收藏,可以称作文化。
不少地方酒的收藏,局限仅是小城,小区域。地方乡贤学者的怀旧恋土情结而已。
纵观一下,能著书立作,功成名就者,也仅是围绕着茅台汾酒等几大品牌作的文章。
(三)到今天为止老酒目前作为投资品仍是第一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一点奢侈品的属性。文化属性基本还在孕育中,不明显。
假如有一天,文化属性在第一位时,才是真正春天的到来。
(四)思考一下,什么条件下才能让中国的老酒收藏上一个层次呢。
1.先从目前的藏家的身份属性分析。现在的人群画像是这样的:成功企业家,官员,酒企酒商从业者,地方文化学者,等。大致是这几个身份属性。这个阶段是老酒收藏的初级阶段。为什么呢?最简单的判断是我们的社会结构,是一个有成功人士,没有或者很少有真贵族的社会。(因为十年动乱,消灭了民国遗族。贵族消失了。这个是可以共识的。贵族的产生基本要百年以上)
2,假想老酒收藏文化能真正繁荣的时代,那么必须具备的以下几个元素,感觉才行。
3.这部分生于五六七十年代左右的人,大部分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少数能传承)
4.企业收藏盛行,职业金融投行注重,家族传承有序,有贵族行为的群体长大。
5.白酒寡头确立,无文化酒厂全倒闭,奢侈品牌确立,口粮就是口粮,泾渭分明。等到那一天,才是老酒收藏的最好时代。
手机书写,粗糙无比,敬请指正。
中外酒文化协会
酒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刘永2024.6.18于徐州寓所
讲个题外,假想假设,茅台缩产,或另立品牌,砍去低端,消耗完这十几年的增产存量,它有可能成为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