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老酒会
应该是什么样
刘永
从刘伶醉老酒会开始参加了不少这类活动。总的讲是以下几种模式。
一,企业出资象征性收费,借机进行拓展经销商,及自己品牌的宣传。(这类活动人很多,原由来自会费低或全免)
二,各地社团主导的活动,商业性不强,重视社团互动,及社团精英互动。有一点社会效果。(这类会取决于主办方社团领头人的影响力,决定参与人数与热情)
三,资深藏友个人主导的活动,这类活动多少带有点商业性,大部分有赢利倾向,只是有的强些有的弱些(这类活动的成功与否,多是以城市地理优势,报名费的多少,主办人的影响力来决定的。)
四,个人或社团与地方政府合作,嫁接在地方政府的各类活动中。(这类活动,一般成功率高,因为整合资源容易,但是也取决于主办方的社会影响力与能力)
五,个人及社团,搞的一些简单房交会,因为各类原因基本己经很弱。略去了。
纵观以上,我在想以后的交流会具体什么样子尚不明确,但是需要改良,增加,进化的几个方向,粗谈一下,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一,目前的主体较多,当然等于也较乱,不过多元化总是个过程,不可避免。
如果是以商业谈商业讲,大型展会,是以类似糖酒会的模式,纯商业运作,机构进驻,因展位价的问题与一线收货者做了个隔离。如果组织得当,例如寄生于大型糖酒会,是个出路。
二,国家级省级社团,主办,组织大型展览等文化活动,大型头脑风暴式论坛,研讨会,出论文,结合企业需求,形成奥运会模式,申办制度。每年一次,避免目前同质化严重,规模差不多的现象。
三,文博组织,收藏协会,各文化研究会,出面组织。重文化,轻交易,或仅支持拍卖等高端交易。把交易引向文化交易,例如,商标,创意文案,企业脱困方案,品牌策略,产品方案,美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人与企业,社团与企业,,等等的文化经济行为。
四,跨领域或综合化的展会,以老酒为媒,结合当前个人企业需求,例如,培训行业,包装行业,艺术品行业,食品行业,融资平台,换物平台,等酒行业以外的行,进行嫁接,走出圈,又是一片天空。
手机书写,漏洞较多,随手而己。望老师专家指正。
中外酒文化协会
酒史文献研究会会长
刘永 于徐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