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离不开文化
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下已知的结果。
凡是有历史,有故事的酒。基本都是好酒,也是卖的好的酒,这个应该是共识吧,至少是事实。
茅台、汾酒等一批大厂都建设了自己的博物馆(是以资料文献为主、实物酒为辅的馆)。
大厂为什么热衷这件事,向大了讲是文化传承。这个太虚,不谈。实际上只是为品牌背书,增值而已。
所以,哪怕是小厂,我认为也要重视起来这个问题。
不过,以大厂建的自身品牌博物馆性质来看。还是狭隘了,因为只为自己立牌坊,本来是应该的。
这里有个格局问题,君子相轻。
到目前为止,少有一个大厂,建一个,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一个代表民族的,一个包容的,一个泛文化的。
我认为,不久的将来会改变。
那么,有人问小厂怎么办。
我认为,一般小厂都有历史,只是份量太轻。以自己历史为主线的建设一般效果差。
不过,可以建专题博物馆,例如,酒杯馆,酒壶馆,酒标馆等等,然后把自己的历史融合进去。
因为专题馆,不小心就全国第一。
三个人跑步,太容易得奖了,也能为企业加分的。
那么,没有历史的厂怎么办,有人说编,其实编就是骗。这个效果差,我是不建议的。
个人认为,没有历史的厂,可以搞泛酒文化,极端专题。
例如,小厂搞个大的酒祖宗庙,把大厂所有的祖宗像都供上。我不相信,大厂的人来了,不去上柱香。
再比如,搞个历代诗人与酒,历代皇帝与酒,婚俗与酒等等……,都是可以为品牌加分的。
由于手机写的太粗,敬请各位方家批改。
刘永于夏邑
2024.6.2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