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妙笔尽显非凡气韵
——四访中央美院资深教授、
著名画家爱新觉罗·鸿钧先生
深厚的底蕴 扎实的功力
是的,我们清楚地看到:金鸿钧先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追求与探索,不管是创作题材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突破。因为作品的创新,他获奖无数,得到的赞扬声也不绝于耳。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这些赞美和荣誉沾沾自喜,他仍一如既往坚定地走在自己开辟的艺术大道上。他始终强调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提倡艺术家深人生活,主张思想和艺术的统一,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精神,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画,特别是为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开拓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采访在顺利地进行中,这时的金鸿钧便拿出画册让我先睹为快,同时为我讲解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体验。纵观金鸿钧不同时期的作品,的确能看到他在艺术上的探索轨迹,个人艺术风格也在不断成熟,尤其是能看到与其他画家作品的不同之处,我们的话题也就此展开。金鸿钧说:传统工笔花鸟画有1000年的历史,而且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不断创新的大师。这样,给后人留下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小。作为花鸟画家,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要突破古人的创作模式,寻找自己的出路。
当我就艺术家要深入生活、艺术要为大众服务的话题与金鸿钧进行交流时,金鸿钧思索片刻后说:我觉得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是很直接很形象的视觉产品,通过形象观众就能够欣赏你的画。只有你的画面吸引住大众的目光,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机会和他交流。如果第一眼,观者就不喜欢,你的潜移默化、感染等等,就没有起到作用。在世纪坛我与大家一起座谈的时候,我提到这个问题:所有的艺术实践都要与群众有一个交流。因为,你的画不是只画给自己看的,你办展览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喜欢自己的作品。不只是中国人,我在国外的多次展览都是受到当地人士的喜爱,绘画是不用语言解说的,是可以超越国界的。比如搞画展或你出了画册、挂历、年历等,大家看了,买了,欣赏了,自然会受到教化。但假如你的画只有自己,大家看不懂,你的艺术欣赏面就太狭窄了。
金鸿钧接着讲道:艺术是和人民大众紧紧相连的。我所从事的工笔花鸟画,自古到今就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在这个方面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俞致贞先生和田世光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4年,我主要学习素描、速写、色彩这些基础课,对我造型能力的锻炼有很大的好处,但对中国画了解很少。到大学以后,我喜欢花鸟画还是从俞致贞、田世光先生教我工笔花鸟画开始的。俞先生讲课非常深入、细致、不慌不忙,娓娓道来。 比如讲到宋人册页《出水芙蓉》这幅画时,她指出画中荷花的造型如何美、颜色怎样润泽,花蕊的结构怎样真实:荷花的雄蕊分三段,下面是白的花丝,中间一段是黄的花柱,上面还有一个白的花药。我感到宋代画家对花的观察真是太仔细了。在咫尺画面中:一朵盛开的花,一片叶子,还有一个小叶卷儿,叶子还分正面反面,叫人越看越爱看,原来花鸟画儿还有这么多高深的学问。金鸿钧告诉我:由于俞先生和田先生的谆谆教导与循循善诱,几年之后我爱上了工笔花鸟画,认识到她很美,也能够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不能说花鸟画和人物画谁高,好的花鸟画一样能感染人。在我快毕业的时候就选修花鸟科了。好的老师就是起到了引路的作用,我对两位恩师始终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