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福山
笔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由于马辛午老师前些天给我亲笔写了一张字条,拍照后通过微信发给我。信的语言非常诚恳、谦虚、在浓浓的善意里也蕴含着对友情的期待,对岁月的希望。看后有一种由衷的感动,特别是马老在信的结尾提到“社会主义人际关系”这个概念,令我对马老更是肃然起敬,平添几多感慨。为此和比我年龄大的老年朋友以致比我年龄小很多的所谓“老年人”说说心里话。
这张字条的书写者是马辛午老师。马老师1936年1月生人,按我们中国人计算年龄的习惯,算起来马老已经是89岁的高龄了。这个年龄,不仅能够自理,还能够写一些文字,参与一些文字活动,和国家民委、内蒙古大学的一些专家学者保持联系和互动。就在2023年还出版一本自选集《流水安澜》,足以见得马老身体状况以及精神生活的充盈与丰富。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按照这句话的意思,我也算是一个老人了,但我还没有觉得自己很老。因此,我很想和60岁以上的老年朋友说几句话。记得早些年有一首歌叫做《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歌词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革命呢?360百科是这样解释的:革命是新旧社会形态更替的关键环节,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革”就是改变,“命”即天命。汉语中的革命一词由来已久,古人认为王者受天命,革命便是王者易姓,改朝换代的变动。 近代以来的革命观却主要源于西方。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那么由此而言,革命者就是改变天命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活法。这一点别人没必要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我不过是说说个人的一管之见。我以为一个人的活法,对自己有益,对社会无害就可以了。如果能够再拔高一些,那就是,对自己有益、对家庭有益、对整个社会有益。
每天看到一些老年人活得颓唐、萎靡、落魄,不开心,活得很难过,很吃力,甚至很痛苦。个人以为,不如振作起来,打起精神,为自己的晚年找一份乐趣。比如说,捡起年轻时的爱好或者由于工作生计的原因已经有些荒废的特长,为自己找到新的兴奋点,为家庭创造一点价值,为火热沸腾的时代做一份贡献。
就像马辛午老师,数十年来,为自治县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团结事业做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工作,获得专家学者以致众人的认可和赞佩。如今已经近90岁的高龄,还经常写点东西,进行一些学术研究,和友人进行一些课题交流等等。活得有价值之外,还能获得身心的陶冶与锻炼,又何乐而不为呢?
怎样度过晚年时光,做一个对自己、家庭、社会有益的人,无疑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人生新考卷。关键在于我们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找到余生的支点,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不求辉煌惊艳,但完全可以渐入佳境,让人生有不流于平庸的快乐与美好!
作者简介
张福山,中共党员,在松原市供热公司退休。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等。著有博客文集《日出江花红胜火》。特邀编辑《中国共产党前郭尔罗斯历史》(一、二卷)、《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城乡建设志》,参与编辑《松原市政协志》等,现任前郭县地方志办公室编辑。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