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之意
文/张 勇
没有山水的日子很难想象,那一定是枯燥乏味,不够和美。我之所以热爱并行走于山水间,不是为了那些可以描写的景物,那些奇峰、异石,那些名山好水。仅仅,仅仅是想寻找一种和我的心境更贴近的东西。它们如诗如画,存之于山水之途。似一切规律必合乎自然的造化,在山水间缥缈游移。
在那样的时刻,便可置身其中,忘我于外,身心逐渐洁净而馨宁,感受山水可涤躁心、凝静气的意境。
无论是大而阔的山川,还是秀而美的溪谷,当我用双脚印证它们时,才能获得不断的小悟:天地浩大处,日月辗转间,山解水意,水伴山行。山为静,水为动;山为刚,水为柔;山为情,水为性;动静互生阴阳,刚柔天性自然。山和水的融合,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组成了大自然美的风景。似物外生机充满勃郁,内存坚毅,质朴无华,超然大度。它其实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质。
山水的气度,犹如母亲的怀抱。俯仰山水,它们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参天地之造化,捭阖宇宙之阴阳,以沉稳的天性,内柔的灵动,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生命的永恒。
人生之旅,山一程,水一程,总是在路上。人生的许多智慧,都得益于山水的启迪。在我们一生当中,生命将会存在于大地并不时开出各自的花朵,然后陆续消逝,留下思想的芳香。当我们存在时,就该惜视当下,多去看看沿途活的风景,感受自然山水的意境,见证人心之间的微妙。
而对于山水,我们其实不过是其中的一枚山石、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滴崖边落下的水珠,一只树枝上歌唱的小鸟,一只林丛中攀跳的小松鼠……宇宙是一个合理的生命组合体,而山水养育一切,养育着一切的存在与消失。
热爱山水,把它们当作自身最终的归宿,一直是宗教、哲学及好事者们探寻的同一命题。因而,才有禅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人生三重意境;才有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四皓隐居商山采芝操,李白溺水吻月,苏子深夜泛舟赤壁,朱熹整整峨冠博带走进白鹿洞书院等沉净世俗的故事传说;才有古人笔下“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等借景抒怀的意境;才有我们各自人生中常难开解的遗憾、苦难、孤独、超脱、静守、陶醉、喜悦等诸多俗世的意境。而这些意境都是需要用心灵默默地去体验。
山水,造就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们如同天然的“滤清器”、“清洗机”,可以清洗燥热,清洗烦忧,清洗苦恼,清洗尘埃,清洗不平……没有山水的人生是黯淡的,疏远山水的人思想是驳杂的。面对山水,更不会尽情舒展韵味无穷地默思和遐想,感受山水的灵性、宁静、博大和忍耐,换取一个平和的心境。无尽的山水意境,也是人的意境。
人至山水处,寄情山水间。走近山水,徜徉山水,感受山水,在清晨,在日中,在黄昏,在阳春,在绿夏,在深秋。这一切是为了身心的融入,不是为了简单的描写。
【作者简介】张勇,笔名訥言,1964年生,热爱生活,喜欢悦读写作,陕西商州人,大学文化。1982年以来已有60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在《陕西日报》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平台发表。有3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及获省级以上奖励作品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三卷)》《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文集《案牍筆谈》。《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