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事
散文/李建秋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里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特别贫乏,几乎没有唯一带给我欢乐的就是一台老式的调频收音机。我还记得买那台收音机花了二十块钱是父亲买的,母亲非常心痛,自从有了那台收音机之后,它就成了我的玩伴,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在七十年代初我还小,有些东西听不懂,能听懂的也是最爱听的就是每天晚上八点的小喇叭节目,只要听到“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的声音,我就立马安静了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床上,凝心静听这半个小时的学龄前儿童节目。那里面有袁敬修爷爷讲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西游记的故事和一些国内外的童话故事,开启了我的心智,净化着我的灵魂。也爱听里面的“我是小叮当,工作特别忙,小朋友来信我全管,我给小喇叭开信箱,叮叮当,叮叮当,我是人民的邮递员,我给小喇叭送信忙”!
后来稍微大一些了,看到父亲、爷爷、母亲他们坐在床上听花古戏曲。我渐渐的跟着听,听着听着就入了迷,天天和父亲爷爷一起听花古戏曲,只要有时间,每天必听。有时候中午错过去了,晚上还要听重播,几年下来,我也听了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开阔了眼界,明白了许多道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还和母亲一起听戏《杨三姐告状》、《刘巧儿》、《花为媒》等,我对里面的经典台词也都是耳熟能详,有时候亦步亦趋的也跟着偷偷哼上几句,也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我听花古戏曲,还有一个渠道,那就是我的二爷爷。二爷爷60来岁,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见过世面,在闯荡中学会了唱花古戏曲的绝活儿。后来回家了之后闲着晚上就爱唱上一段,每天晚上吃过饭以后,小桌子在门口一支,扇子一拿,小锣一打就开始了。旁边二奶奶也赶紧把茶水沏好了,吃了晚饭的人们也逐渐的往这儿聚集,听唱“打铜锣”二爷爷绘声绘色,吐沫星子乱飞,时不时的来上一口水,唱的是异趣横生、妙唱连珠。旁边的乡亲听的是津津有味、鸦雀无声,连蒲扇都忘了扇,只有蚊子咬到了咬疼了,才听到啪啪打蚊子的声音,伴着一声“哎呦,咬死我了!只有二爷爷抑扬顿挫的唱声音在小村的上空回荡,直到水杯一响“欲知想听,明晚继续演唱!”人们才从静听中清醒过来,陆续的回家睡觉去了。我们小孩子好奇心强,耐不住性子,总想知道打铜锣的结果,就缠着二爷爷问,结果二爷爷嘿嘿一笑,明天就会有结果了。我们只好回家,等明天接着来听。
冬天农闲的时候,偶尔也有走村串乡唱样板戏的,生产队也会留下来演唱一二天。我们也会天天盯着听,他们往往唱一些短小的,我们小孩子也听得津津有味。那几天全村是非常的热闹,这就是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说实话,没有二爷爷说的好。
通过听花古戏曲广播,我学到了人生的许多知识,也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逐渐的学会了做人要有骨气,也下定了一定要走出去见见世面的决心。作者简介:
李建秋、男、1964年7月出生 ,湖南醴陵人,现为河北秋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协会会员。80年代初在部队团政治处一名新闻工作者,退伍回乡后到新闻单位当记者。在90年代初下海经商,后因从事新闻工作而中断。在部队时爱好新闻,文学写作,曾零星发表过小小说、散文、杂文,诗词。2000年10月重新执笔文学创作以来,已在《作家天地》《工人日报》《羊城晚报》《长沙晚报》《燕赵晚报》《湖南日报》《辽宁青年》杂志《湖北日报》《石家庄日报》《解放军报》《株洲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诗词,文学作品近百余篇。
【三苏文学】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征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在7月1日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三苏文学》特征集热爱、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诗词、散文、小说、随笔等,将同步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金榜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百度等同步发表,并将择优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作者老师也可自荐作品,在公众号上发布的作品在7月10日前浏览量达5千的奖励50元,浏览量达1万的奖励100元,欢迎文朋诗友们赐稿,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6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