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参与续修徐氏宗谱期间,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宋代在黄州任知州(知军)或教谕的徐氏先人,史料含谱牒有过徐君猷、徐均猷、徐均(红巾军徐寿辉罗田始祖)徐衡造等多位先辈,但资料均相互矛盾,如,徐君猷的贯籍有四地之说、还有黄州人士文章中说他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等讹说,于是多次去黄州赤壁的东坡雪堂、福建等地,寻找岀真相,整理成篇,以为我家乡黄州方面在撰写介绍与东坡感情深厚的徐君猷太守时以正避讹。
(一)“乞郡湖南”终有真相
徐大受,字君猷。东坡贬谪在黄州四年又四个月(含二个闰月),与知州徐君猷交集三年又九个月,关系甚好,且留有写给君猷及亲属的诗文二十余篇,如《遗爱亭记》《祭徐君猷文》等。
东坡的《醉蓬莱·重九上君猷》有“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词”。历来对徐君猷在黄州三年知州届满前向朝廷的“乞郡湖南”没有详细解释。经研究,却原来,与徐君猷的父亲关系紧密。

据1957年在南京江宁县冯村发现的徐家墓群的祖孙三代多块墓志铭,以及《宋史•徐的传》,徐君猷的父亲徐的(字公淮),1019年“擢进士第”,任三司副使,长期在云、贵、湘、粤接壤地区平叛剿匪,成绩显著,1046年因病卒于桂阳(今郴州市)任上,享年57岁。那么,君猷“乞郡湖南”就有了答案,“乞”即申请,就是徐君猷向朝廷申请去桂阳(郴州)完成父亲未竟事业。
(二)“新知桂阳监上护军借紫”与“卒于衡州官舍”
古桂阳,在三国时期因赵云而闻名。《三国志·赵云传》:赵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说的是刘备手下赵云计取桂阳,并在此任三年太守。
徐君猷不是进士,据其父徐的墓志铭载,徐的卒时的1046年,徐君猷参加了工作,官衔为“守将作监主簿”,即“荫补”为候补初级官员(同时,其弟徐大方,字冲道,“荫补”为太庙斋郎)。用君猷卒时的1083年减去其父卒时的1046年,即为37年,君猷约57一59岁卒,那么,候补官员时只有20岁(±2岁)左右。尤其是徐君猷墓志铭中没有“进士”一说(“进士第”是墓志铭上的必须项)。徐大方的官衔好朝奉司门员外郎。
《历代徐氏进士表》中的徐均猷,公元995年为进士(“福建泉州人,知黄州”),与1083年卒的徐君猷,相隔88年,加上考进士时年龄,即为一百多岁,显然不是同一人。
其后37年间,徐君猷先后的职务是,朝请郎、朝散郎(正七品上)、司门员外郎、黄州知州(正五品)、桂阳知州监上护军借紫(从三品,借紫,即上朝时可依三品官穿紫色官服)。之所以擢升较快,是因桂阳(郴州)知州责任重大等原因。
君猷于1083年四月离开黄州,到闰六月二十三日卒于衡州(衡阳)官舍(据墓志铭),期间仅三个月。那么,一些资料据东坡《祭徐君猷》一文的时间而将君猷灵柩从衡阳水运至南京,于该年十一月经过黄州,而记成为其逝世时间。
(篇幅有限,后面还有诸多有趣问题,如徐君猷的“贯藉、妻室、儿子徐十三郎及徐得之不是亲弟弟”等,待续)(徐兴川)

本文作者徐兴川出生于1959年12月5日,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退休前任鄂州市水产局总工程师,期间于1991年至2000年任鄂州市武昌鱼研究所所长,2000年至2018年兼任鄂州市武昌鱼协会秘书长。2018年退休后于2021年任鄂州市武昌鱼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首席专家、湖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2023年10月完成30万字的《中国武昌鱼一一传奇与辉煌》一书,并由市政府交付国家某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约2024年7一8月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