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建亚,男,1962年生,高中毕业。出身贫寒,兄弟六人,他为长兄。母亲在他上高中期间病故,父亲带领着他和五个弟弟艰难度日。他自幼聪慧,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任村校民办教师7年。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开始在本村任村委委员。1997至2004先后任支部委员、村委会会计、支部书记等职务。2016年任支部委员兼监督委员会主任。2018年再次当选支部书记,2021年兼村委主任至今。
1997年,建亚刚担任村支部书记,就遇上本来就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不堪的村办小学遭了火灾,学生们只得可怜巴巴地在破败不堪的校院里露天上课。重新修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他带领村班子成员,在当时手里分文没有情况下,上洛阳、跑郑州,为节省旅途开支,啃干馍、喝开水,在洛阳住5块钱的旅社。在乡贤杜拴留先生的全力支持下,两次争取到项目资金14万元,加上群众集资、在外工作人员捐款、村里群众义务助工,终于建成13间两层砖混教学楼一栋。完善配套设施,美化校园环境,新置课桌坐凳,彻底改善了办学条件。
村政好不好,首先看学校。明窗净几环境优美的学校里,重新传出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怎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严峻课题。咨询专家内行多方论证,经过村支部研究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杨岭村地处红黏土地层,富含铁、钙、镁、钼等化学元素,尤其适合烟叶生长,老一辈人种植的兰花旱烟,就长得比其他村的要好。
目标确定,立即行动。在县、乡专家指导下亲自栽种、管理、烘烤,第一年就取得可喜成功。山羊猴,怕引头。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大面积铺开。建亚又亲自跑要烟叶种植专题项目,争取上级技术、资金扶持。各村民小组调整种植结构,土地集中连片,烘烤炉集中筑建,形成产业规模,大面积发展烟叶生产。不少人成为种植能手,好多家庭因烟叶种植而发家致富。杨岭村也曾两次获得洛宁县“种烟先进村”称号。

种植中药材,也是村民因地制宜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建亚千方百计请到了中药材种植能手李海峰先生。考察了杨岭村的沟沟垴垴,浅山林坡,李先生高兴地说:“这里地广坡缓,土壤肥沃,腐殖质层厚,蓄水能力强,山清水秀,气候适宜,是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理想种植区。”
双方一拍即合,立即召开班子会议,发动群众成立了以村委牵头的“双峰中药种植合作社”。由李先生提供适种种苗,经营管理技术,包销成品药材;愿意入社的40余户村民腾出地块,日常管护具体劳作;村委负责协调关系,保障合作社的正常运行。
制定规章制度,签订责任合同。具体落实到地块,确定时间、任务。种植中药材的大胆设想终于由计划到以“合作社+农户”形式付诸于落地实施。种植白芷60余亩,预计亩产可达8000元;血参200余亩,预计亩产可达10000元;白术30余亩,预计亩产可达12000元。长势喜人,前景可观。
有不少农户看到种植中药材效益好,也都跃跃欲试。按建亚的打算,下一步要把药材种植范围扩大到山坡上。既能充分开发利用山区坡地,又能给群众创造就近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小药材升级成大产业,是给群众开了一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发家致富的“金药方”。
2003年,建亚眼尖,预先获得241国道洛宁至栾川段批建信息。全力协助县、乡政府,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租用大型工程机械,破地填隘,抢先修通了杨家洼、南张沟一段公路路基,热情周到,大力配合,给工程设计规划人员留下感人印象。终于争取到了241国道洛栾段经过景阳镇、杨岭村的大好机遇,给今后偏僻山村诸方面发展敞开了大门,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8年第二次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建亚不负重托,抓住国家脱贫攻坚机遇,率领两委班子“挽起袖子加油干”。

积极发展经济,利用杨岭村得天独厚的荒山资源,发展牛马羊养殖,成为全镇养殖业最发达的村,目前全村黄牛存栏量400多头。
鼓励青壮年参加业务培训,积极外出务工,仅劳务输出一项,每年增加群众收入近20万元。
拓宽了杨岭村4公里水泥路面,栽种了两千多棵绿化树木,重新建成了自来水;接着又争取到项目资金,修通了土门坡水库至村域的引水渠道,修整了池塘、渠道,千古旱塬流水潺潺;新修整了杨家洼东至大洼底的高标准农田道路、水渠980余米;拆除了危旧土坯房屋,美化、亮化了村庄,植名树、种鲜花,使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2022年,在全镇率先建成村级养老服务点,解决了青壮外出务工,留下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吃饭就诊问题。举办村级“九九重阳敬老节”活动,给70岁以上老人办饺子宴,给80岁以上老人发放纪念品。2022年、2023年,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给全体村民新农合每人每年补贴50元。把党的温暖送达民心。

发展新兴的农、旅融合产业,充分利用大面积栽植玉兰花树、连片种植向日葵的艳丽与芬芳,成功举办了两届玉兰杯摄影赛和两届葵花观光节。特邀请洛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光洁、文联主席曲焕平,组织作协、书协、影协、美协等融媒体窗口专业人士两次到村采风,留下了许多书法影像、佳作名篇,发表于报刊杂志、广电平台,扩大了杨岭村知名度,引来了大批市内、外游客到村旅游观光。
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陶土资源,农村有充足的剩余劳力资源,只是没技术、缺资金,端着金碗银筷子寻饭吃。走两步、想四步,思路超前的杨建亚支书,利用本村乡贤杨德林先生现任河南省陶瓷协会会长的优势,多次到郑州洽谈建立陶瓷生产工厂事宜。

目前,已争取到洛宁县扶持资金50万元,机械购置、厂房改造已基本就绪,即将开业。这又是一个新兴产业,洛宁县独一无二。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将有可能带动全村、甚至全镇的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在任期间,曾经历“非典”、“新冠肺炎”两次大型瘟疫流行事件。建亚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干部,坚守在防疫、抗疫第一线,保障了村民安全。
亲自参与领导了扶贫攻坚战,先后通过了两次国家级暗访及多次市、县级考核。因工作踏实,群众满意度高,得到各级政府多次表彰。
以前,该村居住分散,姓氏复杂,派系严重,人心涣散,上访告状接连不断,按下葫芦浮起瓢,是有名的“问题”村。通过几年引导、治理,把“窝里斗”的精力转化为“发家致富”的动力,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2023年该村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杨建亚也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
老牛自知夕阳晚,无需鞭策仍奋蹄。杨建亚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年龄多大,都要保持那份初心和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始终保持着那份坚韧和毅力,像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默默奉献。
来源:《洛宁杨岭杨氏家谱》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