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文/大电老吕
我爹干了一辈子柴油机,60年代他在青岛市四方内燃机厂(现在的四方动车集团)做学徒工,因为特定历史原因,学成后没留在青岛,回到了村里负责磨坊里的柴油机。
龙生龙凤生凤,我自然遗传了我爹的基因——喜欢机电,更确切的说我更喜欢电子。
小的时候我经常在村子里的磨坊玩耍,喜欢看我爹维修柴油机,喜欢那些扳子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七八岁的我还能在纸板上用我爹的圆珠笔画出一台柴油机完整图画,被前来磨面的李爷爷啧啧称赞了一番。
不知为何,我爹非常讨厌我去摆弄那些工具,更不允许我近距离看他修机器。
越不让我看越逆反,我的兴趣原本就在那里啊。
那时候真的没有像样的家用电器,唯一的家用电器真的像本山大叔说的就是手电筒。经常趁我爹不在家,偷偷拧开后盖,拿出电池,拧下小灯泡仔细研究,研究完以后再偷偷装了回去,被我爹发现我动过手电筒了,等待我的 自然就是一顿胖揍。
除了手电筒,家里窗台上面还挂着一只广播木匣子,里面有一个大圆圆的像黑瓦盆样子的东西,这东西到点还讲话,后来才知道那是喇叭,还有一根铁丝插在窗外的地上,每逢广播声音小了,我爹会说:去,舀瓢水泼在铁丝上。我高兴地用水瓢舀了一瓢水,倒在地上的铁丝上,声音立马就大了,这更加增添了我对无线电的浓厚兴趣了。
初中一年级就开始住校了,这时我又迷上了收音机,看着里面大的小的圆的扁的叫不上名字的小东西,我非常好奇,又偷偷用一把小螺丝刀左拧拧右拧拧一顿胡乱拨弄 ,最后收音机又声音小了,自然又是一顿训斥加拳脚。
越不让拨弄收音机,我越弄,逆反心理上来了谁都拦不住,我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弄明白收音机的原理。
礼拜六礼拜天去赶集,我在修收音机的小摊上一站就是一上午,看维修师傅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子元件。
这样看也看不明白,只能似懂非懂一片茫然。
初三开始学习农村用电知识了,我学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终于弄明白了测电笔,火线零线,开关,插头插座等内容。
学会了火线零线这些我依旧不满足,随着心中那份执着的兴趣,我依旧要学会无线电。
机会终于来了,高二上学期要进行文理分科,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理科,因为里面有我的兴趣——无线电。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PNP,NPN几种放大电路 ,随着兴趣的延伸,我又转向简易收音机的手工制作了。
课余时间偷偷跑去电子商店买了2AP9二极管,3AX31三极管,去维修电视机的卫星铺跟摊主要来了废旧漆包线,成功组装成功了单管收音机,当声音发出来的时候我兴奋地睡不着觉,后来辛辛苦苦自己组装的收音机被班主任没收走了,我也写了检讨书。
在青岛海校里,其他同学都在忙着找女朋友谈恋爱,我凭着自己扎实的英语功底,英语不学了,其他专业课也不专心学了,只顾着学习我的无线电,订阅了《电子报》《无线电》《家电维修》等杂志,兴致勃勃地每天都在学习研究。
在这期间,学会了看懂了黑白电视,收录机,功放机等很多电器的电路图,也学会了维修方法,还帮助村里人维修了不计其数的家用电器。
95年底我花了1190美金买了一台日本产29英寸东芝画中画火箭炮彩电,我看中的就是她的艳丽逼真的色彩和饱和厚实感的低音炮效果。
彩电买回来后,媳妇知道我的脾性——有机会我真的会打开后壳研究一番。所以她不放心我,每次她回娘家总是拽着我去,怕我一个人在家,说不定就把一万多块钱的彩电给她大卸八块了。
以前船上的船员经常买双卡大收录机,可是船上的那位大电不懂弱电,收录机坏了不会修,很多坏了的收录机直接扔海里去了,我上去就不一样了,我能给她修好,修好以后心中那种成就感那种喜悦感,真的用语音无法表达。
从大前年开始,我又迷上了焊接电子工艺品套件,从拼夕夕某宝某鱼上买回来LED电子钟套件,自己用白光电烙铁仔细焊接,一晚上就组装成功了,挂在床头,每天一睁眼就可以看见那红色的LED显示屏了,非常开心。
还有一款旋转彩灯式小LED电子钟套件,组装起来也是非常漂亮。
最好的是广州塔小蛮腰套件了,所有元件都要自己焊接自己组装,集成电路都是贴片的,不仅要锻炼自己的高超的焊接技术,更要看懂电路图,学会万用表检测,还要锻炼自己的忍耐性。
小蛮腰组装成功后,那绚丽多彩的动画效果,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心里自然又有了一番别样的成就感。
我又在某鱼上买了一台二手进口大双卡收录机,经过一番改装,音箱里面加装了旋转彩灯,又加装了一套蓝牙前置系统,插上U盘,那久违的震撼澎湃的低音效果又出来了,这不仅是怀旧,更重要的是我的兴趣在里面。
自从有了对无线电的爱好兴趣后,我花费了不少钱,挨了不少白眼和反对的声音,但我至今不后悔,毕竟兴趣是我最好的老师,兴趣使我不断向前学习探索。
我曾见过很多博士生硕士生,自己家里的安全断路器都不会自己复位,开关坏了不会接线,高档液晶彩电不会设置网络等等,这也许他们的兴趣不在电子上面吧?
我的兴趣依旧在电子方面,因为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