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诗,格律诗和现代诗都喜欢。其实内心里还是喜欢现代诗更多一些。格律诗讲究平仄韵律,琢磨文字优美,合辙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规矩挻多,有点费脑麻烦。现代诗则没那么多硬性要求,押韵最好,真有点不在韵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现代诗让人心情奔放,用优美的语句放飞自我,大可随心所欲,尽管抒发内心渴望。可细腻,可豪迈,可花花草草,可高山大洋。可花前月下,亦可刀山火海。
网络上有不少诗歌平台,更有高大上的诗刋杂志,让专业诗人,业余诗歌爱好者一展身手。阅读中发现,占大比重的还是现代诗。看来很多读诗者和我口味相同,觉得现代诗更容易接受些。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显得高雅文化去找什么七律五言,曲牌词赋。
针对现代诗,有评论大家断言,在当下中国有90%的人不看现代诗。更有99%的人不懂现代诗。其论点出自何处不得而知,是对是错咱也闹不明白。好奇之下,不由用心读了很多很多现代诗。有名家大咖力作,也有新手涂鸦。看得多了,还是有些迷茫,的确,有些现代诗还真读不懂。
有位获奖无数的诗人,写了篇“空气的形状”,诗是这样写的:
在呼吸上滑行出一片森林
一湖窗外,一个社区清晨爆发的雾,
被六千米海拔刚压缩不久的肺。一个词
指向核的危险之波在焦虑中震颤
一片蝉呜浸入耳朵的湿度
地平线举起清晨如火烈鸟拥挤天边
哗啦啦垂下藤蔓的小院
增肥的青瓜,一只兔子在啃噬夏天
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看了数遍,我承认孤陋寡闻,真不知诗人要表达什么意思,也看不懂这种现代诗。难道让读者懵懵懂懂就是现代诗的高深?读这样的诗又有什么美的享受。高高在上的诗人,涩诲迷离的词句,让现代诗离广大民众渐行渐远。
我喜欢美的现代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何等令人响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一句给人无限遐想。“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去追求,去珍惜美好事物和梦想。我以为,这才是现代诗的迷人魅力。这样的诗句读起来舒爽,回味无穷。哪怕凡夫俗子也会沉浸其中。可惜,美诗难得一见。别说网络平台就是诗歌大刋也常见是些莫名其妙的所谓现代诗。
在国家级大刋上读到位作协主席的诗作“深冬即景”
冰里的闹钟厚起来,简易冰车
轰隆隆,震碎气泡悬着的鱼的睡眠
土里的烟火冻成垄,踢上即燃
散出线,拉扯风筝放远的深蓝的家人
绿影从南坡翻下来,挤过栅门
左右晃匀一张准备捕捞春之潜影的网
蝴蝶在两层玻璃间旋舞嘶叫
站立在窗户这一侧的人,以水汽
为斑斓画上灰阑
我说,主席,这也太高深了,吾辈草民无福消受啊。跟不上步伐,理解不了思路,被甩到九天云外。
诗人写出的作品,是给读者读的,起码要让读者理解接受。只是考虑自身的口味爱好,现代诗只会是自娱自乐的小众沙龙游戏。这是诗人的选择,也是诗歌编辑的选择。现代诗的走向与诗歌编辑不无关系。撇开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编辑不谈,网络诗歌平台的编者口味有待商榷。千万别把现代诗引导为猎奇的文字游戏。我做过近40年编辑工作,与一些网络平台编辑有过交集。有的诗歌编者其实原来是诗歌爰好者,写过一些新诗现代诗,几个志同道合者办起诗歌自媒体公众号平台,在选择诗歌上主观性太强,至使一些自己沾沾自喜的所谓现代诗大行其道。即便有很多的优秀诗作,但受众面多为诗歌爰好者和文学青年。我想,当下文学青年有多少,大概心里有点数吧。以此而论,那位评诗大咖说当下读现代诗的不足90%似乎有点根据。
我喜欢读诗,更喜欢读现代诗。写现代诗,写得好固喜,写得一般亦可。但都是给读者看得,起码让人看明白。至於水平如何就让读者去评判。在中国普及现代诗还要走很长的路。诗是文化,读诗是文明。文明程度越高,诗越普及。真心希望别再读到读不懂的现代诗。让优美的现代诗在远方召唤,沉迷在诗的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