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茶久远,恋上晒紫金纯属偶然,是在无心插柳的随访间,将我征服。
茶仙子声音,从氤氲的汤气里冒出,清香甜美,诉说着晒紫金茯苓“黑美人”故事,这位生长于鄂西北高山的仙姑,携带着神农先仙胎,吹拂着武当仙风,“大风起兮云飞扬”血脉流淌,幻化出福山优质甘露滋养,绽放“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的传奇芬芳。
听着,品着,悟着,更感泰戈尔的精妙、伟大: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
紫金山下品茗,晒紫金寨里沉吟,福山顶上赏景,纳天地精华,吐胸中浊气,任衣袂掀起朝霞,晨露,山风,云锦,一种浩然之气,荡漾在天地。

晒紫金之福,在“福禄寿喜”四大有机茶基地;“福禄寿喜”基地之福,在“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雾霭袅绕。空气里透着仙姑粉香,轻拂着每一株茶树的眼帘,莹澈的露珠洗脸,先于喷薄的旭日醒来。在第一道阳光洒满茶园的时候,将昨夜里绿色的梦铺展开来,在葫芦泉边,在邦公茶饮处,在茶马古道沿,在红军路肩,阳坡阴面,用无尘滓的晨曦之光将每一个绮梦细细地打点晾晒。
“难登谢脁楼”过客的我,来看“茫茫不见天”的常客雾霭,她却躲在每一个角落,又浮在眉宇,如丝如梦,亦真亦幻。绿中透白、白里泛红的巾幔,羽衣,轻灵飘逸。鲜叶的汁水,丰盈饱绽。娇憨的古树云鬓半偏,琵琶半掩,款步轻摇,从时间深处走来,不疾不慢,舒缓有韵,将日子填得莹润鲜亮,活色生香。
云环雾绕,“耳鬓厮磨情入痴”;琴瑟和谐,“举案齐眉甘与苦”。雾霭濡养了茶树,茶绿孕育了雾霭,相得益彰。这不正是晒紫金茯苓主人夫妇的缩影,不由得不佩服大师马识途的赞语:“家珍无价精藏玮,国色有香献爱莲”,丝丝缕缕的人生烟火,浸泡得出相濡以沫的醇情,蕴酿出晒紫金的醇郁。
微风拉开帷幕,阳光涂红山谷,局促的视野打开了豁然开朗的窗户,心胸装填了远山近壑,眼睛蒙上了滤镜。绿色由眼前向远处延伸,沧浪从远处向眼前漫溢,淹没过来,覆盖过去,漫过洪荒的远古和丰盈的今天。绿的汪洋恣肆,绿的横无际涯,扯天连地,挟持风雷。染绿了阳光,染绿了空气,染绿了飞鸟,染绿了河湖沟汊,也染绿了置身其中人的发肤和心情,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变为汪汪一碧的一片。
一沟沟,一垄垄,一排排,一行行,绿在穿插,叠加,覆盖,升华,唯有沟垄时断时续虚分绿色的界线,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如覆在地上的越窑青瓷上的冰裂纹,细密有致,似断实连;又如补裰起这件绿萝袍的丝线,针脚绵密,虚实相间。是谁有如此巧手、巧夺天工?
茶仙子的歌声回答了一切,这声音也在绿色中浆洗了无数遍,“千淘万漉虽辛苦”吟唱,吟醉了群山,吟醉了茶园,吟醉了过客的我们。她们纤纤玉手,轻拢慢捻,缝制了满山满沟的绿色。青花瓷的头帕,蓝印花布的衣衫,彩蝶翩跹般地穿梭于绿浪之间。采摘青绿苦涩,揉搓香茗甘甜,汗滴禾下土的催化发酵晒紫金佳铭,呈现在你我享受间。

一步步寻访,一步步思悟,诗人熊欣在叩问:谁在把这沉睡的山林唉醒/谁在把这古老的茶树刷青/谁在把这沧桑的历史写就/谁在把这百年的技艺传承。
古老茶道铺新绿,古老技艺传新韵。从茶园,到车间,到仓库,一点点的参观,一句句的交谈,视野在拓宽,认识在拓展,感悟在延展,敬仰在升展。“为谁辛苦为谁甜”的疑问,在抽丝剥茧地接近答案。
晒紫金的“二揉二渥二晒”,糅进了酸甜,晒出了苦辣;晒紫金的“三蒸三拌三焙”,蒸出了历史传承,焙出了匠心独“韵”;二十七道工序,七十二般变化,三百六十度空间,神农精神、邦公文化、丝路精髓幻化出天赐金花,造福你我他。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从苦涩抵达芳香,“凤凰涅槃羽化仙”飞升:炒锅里杀青,杯盏里醍醐灌顶,蒸房里热浪翻腾,车间里挤压成型,绽放、聚敛、绽放,所有收藏的阳光雨露,鸟语花香重又在温度里收藏,释放。被唤醒,被振奋,被品尝,被传播。茶如此,人亦然,文明也依然,茶水浸泡下的思想由风干到润泽,由僵化到轻灵,涅槃成文明圣火,一次次历劫重生,羽化飞升。

晒紫金茯苓的每一片枯叶都跳跃着一个熠熠闪光的精灵,每一丝黄金菌都寄居着一个大彻大悟的佛陀。朋友,我们应当满怀感恩地用情触摸,晒紫金承载的文明之火;用心倾听,晒紫金发自灵魂深处的生命之源滥觞;用虔诚敬仰,晒紫金泛出的清香。
晒紫金茯苓那种刻骨铭心的陈香甘甜,让人心醉神迷。红汤泡得开唐诗宋词,泡得开秦砖汉瓦,泡得开晨钟暮鼓、筚路风沙……于精致的杯中看黄丝菌渐渐绽放,自立自信,优雅中的坚韧,精明豁达又不失温婉“蓝天白云满天籁”的万种风情,随着吸水浸润逐渐伸展,乌润褐红,汤色浓重,一缕馨香,让你心灵永远纯洁如初,美丽如初。不为吸引谁,不为诱惑谁,不为取悦谁,只为自己精彩绽放。
一轮朗朗圆月之下,遥望几颗星星闪烁,呷一口晒紫金茯苓茶汤,那时光便是人间仙境了。哦,这一次偶遇晒紫金,莫非也是前世姻缘,今生偏又遇见。
那就珍惜这份“命运注定路相随”的天赐机缘,也许今后我将“独爱千峰最高处”晒紫金茯苓,不再迷恋其他,不为一个美好的名字,只为着那勾魂摄魄的汉家文化芳香,在那深深浅浅的香雾里,在每一次浮躁时,能在这份鲜红的汤液里,寻到“繁华落尽春欲暮,岁月清欢盼归处”心灵慰藉。

图片来源:实地拍摄
襄阳市文学院《文学创作交流》公众号2024.6.17
https://mp.weixin.qq.com/s/xL6ImvCZSaFGHCwYO53Iv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