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镇到三峡腹地
文/吴华(四川青神)
统筹编辑/李开银(82岁)
刊发/赵文碧(三苏文学主编)
端午一个人淹没在拥挤的人潮中漫步,过节的人群回流填满街道,吆喝问候鸣笛的嘈杂声凸显兴旺,古镇今天似乎又年轻了一岁。井字型的布局,从棉花街进去,边走边看。茧站的砖墙换成了篱笆,院坝里的玉米绿葱葱一人多高,刚好挡住了取景的视野。想想很有意思,不栽花不栽刺,只种玉米。
我在古镇六年经历过几届班子。第一届砍树铺石板建办公楼卫生院,政府借住车站,国土房管林业在楼下第一间。第二届搬进新楼,花钱取回古镇规划、航电征地。第三届开水沟、建戏台和污水回收站。
离开已有七八年,年久褪色的门板上积满尘埃,火神庙前火灾烧焦的木柱依然,另外一个老建筑关门闭户。变化明显的是电站落成后,到翻身街路段黑化,沿河建起了几个休闲景观,改造了铁匠铺到敬老院的堡坎,校园里的大树剪枝一半。
后街巧遇新认识的李老友,热情地拉我去坐茶馆,茶水一元,很乡村。沿街后栽的柳树抽新叶,婀娜多姿。水沟和戏台已经和谐地与古镇融为一体,不再那么生分。
老人要陪我四处走走,边走边讲,穷青神富汉阳,上有九个半边山,下有犁头背峨平羌三个峡。傍晚客船到码头,上货下客人川流,古镇棒棒鸡数个卖,喊声直达关子门。解放后六十二户棚商搬到翻身街建房安家,河坝商业渐渐萧条。
一直走到青神与乐山交界处,以前那里有一家农家乐,货柜上还摆放着十佳农家乐的奖牌,不知现在怎么息业了,打碎了多少情侣约会偷情的梦想。
再往下走,拐下一条水泥路,第一次走进犁头峡,有一点小小的兴奋,就要看到三峡大佛了,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个石匠的三个徒弟快出师了,师傅让三人各凿一座佛,小徒弟邂逅村姑送夜宵欢愉片刻耽误活计,大佛有身无头。
中有大佛上下观音庙,十八罗汉把滩闹。鸭子滩牛背石母猪石,犁头弯弯背峨弓,出了平羌水直流。
第一次进三峡腹地,人生初体验。李嘴儿、七孔山岩墓、仙人腿、鱼窝、鸡公石、棺材石、熊耳峡古道、关子门、板桥溪、平羌县城遗址、观庙老街,每一个地方都是新鲜的。路边脆红李挂满枝头,伸手可摘。
路边一株几人抱的黄葛树,说是神树。先后有两人不知天高地厚冒犯,皆遇奇怪的事情送命。前一人是船工,闯滩落水亡。后一人姓曾的单身,持斧两砍,回去遇邻居偷树他护树被砍脚,失血过多亡。
原本一山头,沿江绕行多几公里,下坡又上坡。一路行走,三峡水流滩急沱缓,似乎在欣赏一首流动的轻音乐。老人是本地人,年轻时还翻山去板桥溪赶场,十年时间贩卖生猪挣钱养家。小猪靠挑,大猪靠背,背猪有技巧。边走边说沿途传说故事,饱览峡底风光,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峡对面时不时有一条新路闯进视野,刀切斧砍,裸露出新鲜的黄土层,外有护栏,引起浓厚的好奇,啥时三峡修建了这样一条高标准的柏油路?我很想马上去走一走。我们身处河东,可以叫三峡东线,这条新路就是三峡西线。老人说叫滨江路。
出峡很快到达板桥溪,听说是古驿站,很小的时候就听说,算是刻在记忆里。街不长,百十米。小溪汇入岷江,却不见木板桥,很失望。四五家茶馆两三家百货副食店。几乎都是楼房,居中一家沿河伸出一个大阳台观景,玻璃门东西通透,楼下堂屋一组休闲沙发。最北一家两间门市房,两个民工躺木工板的铺上午睡,墙脚摆放着建筑工具。旁边正在修建天眉乐高速公路。我们在这里稍作停留。
岷江在汉阳拐了一个弯,堆积肥沃的汉阳三坝,造型一把躺椅,时光在这里也禁不住放慢了脚步,曾入选四川十大古镇。石板路封火墙,封着了前进的步伐。一边要保护,一边要开发,这是一对矛盾。本地人多地少,辛勤劳动精耕细作,蔬菜水果远近闻名。如今电站拦水成湖添新景,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河水下流,依山循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开凿出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历史上川人出川大多乘船经过三峡,坐船上欣赏,那些石头像公鸡、鸭子、母猪带小猪、牛......,这个峡像犁田的农具般带弧度地蜿蜒,这个峡像一张反弓,两峡无缝衔接。下一个峡可能是发生过政府军平定地方的战斗。
这些命名大多来自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产品农具,生活中喜闻乐见,熟视无睹,但在这偏远的山谷中却给人予一种新鲜感。像,真像,越看越像;有趣,真有趣,经历千年百年能以讹传讹流传下去最有趣。文化艺术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前人只是口头说说叫传说,先说好不负责任的哈,后人却如获至宝老实记载成了野史。这些都开阔了我们的思维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话说有一男一女赶集归来,一路同行爬山越岭格外辛苦。一人说;三峡里有宝银,只要人重人,就能取到手。边走边说,边说边想边兴奋,想象获得财富的喜悦,两人忘了爬山的艰辛,果然同意如此这般。回去还对家里人说真有此事,晚上账房算账说少了几锭银,与被人取走的数目相符。我也在想,到底是谁取走了宝银。
其实这也是一种引导,引导游客应该怎样欣赏平羌三峡的美丽。
(编发/赵文碧,青神作协散文学会会员)
吴华,幼年放歌天池山中,后执教乡村中学,辗转于局机关、多地乡镇政府,奔波于县城和乡村,作品多发于省市县报刊,终因江郎才尽,遂湮没于尘世。
【三苏文学】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征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在7月1日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三苏文学》特征集热爱、歌颂中国共产党的诗词、散文、小说、随笔等,将同步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金榜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百度等同步发表,并将择优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作者老师也可自荐作品,在公众号上发布的作品在7月10日前浏览量达5千的奖励50元,浏览量达1万的奖励100元,欢迎文朋诗友们赐稿,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6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