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感悟】择日(20)
在贵阳己四年多了,结识了几个好友,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日子。
我生性容易激动,兴趣广泛,有时偶尔会掺和朋友的事情。这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度”。
我的大脑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印象,生活状况又非常特殊。而每到一处又都是新鲜的,一些别样的风土人情对喜欢码字的我,都是一种触动。
许多的东西,对习惯于环境生活的人,其实是无所谓的。对我却很有意义。加之我喜欢对陌生领域的知识探讨,心里很愿意吸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内心状态确实如此,所以,没有很多的时间用于应酬。这就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与误会。
我要表达的是;我的时间都用在了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没有精力再去管那些瑣碎的事情,更不可能应酬不喜欢的人与事。我这几十年天南地北漂泊,很珍惜宁静的时光。
与人交往,我总执着于个人的好恶爱憎,怀有自己特定的喜欢需求。我总是与投合自己心情的人倾心交往,和不喜欢的人,不愿意有任何关系。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
这种秉性自然有些不合群。我的老师曾经想试着说服我,在她认为,我这性格与我所受的教育不成正比,甚至有些愚蠢。
她觉得,我应该把每个人看作独立存在的个体,去研究并认识其特殊的个性,除此别无他求,这样就可以淡然自若地与任何人交往。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人千差万别的个性,并获得处世的本领。
她说:人若想取得一些成就,就必须投身于广阔的世界,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都只能如此。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来适应你的个性。
我当时记住了老师的话,并决心尽可能地照着去做。但遗憾的是;几十年过去了,成效不大。
傍晚,我乘车行走在观山湖,透过车窗又经过熟悉的公园。但见园内林木欣荣,夏花己开,夕辉映照下,如油画般的美丽,公园大局部的景色,都通过强烈的光影突显出来,令人目不暇接。
其实,当人们把艺术当作某种手段,让一个应时的题材,成为很好的艺术表现对象时,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只不过,还得有一个前题条件:它,必须是反映普遍的人性,并符合大众的审美趋向。否则,就会脱离生活,孤立地悬在空中,无法着陆。
不过,对我来说;有些人是没必要去与其计较,有些事呢,自己心里明白就好。安静地活在自己的世界,守住一份安静,在安静中思考人生。这也是一种长期修行的能力,让内心不再有外界的诱惑,自在地活着。从心的深处看到心的远方。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享受,那种轻松的感觉,从心灵深处慢慢散发出来,令我从容而快乐地生活着。
晨曦,2024年6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